APP下载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2022-12-09邓云辉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适应性密度

邓云辉,杨 红

(大理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其自我意识的逐渐成熟,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努力展现自己成人的魅力,希望向周围的人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内心十分敏感,情绪也开始变得复杂多变,交往需求强烈,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在社会交往中大学生社交问题逐渐显现,出现社交恐惧、社交回避、社交焦虑等,而大学生社交焦虑是目前最容易发生且较难解决的重大心理问题之一,对他们的日常人际交往、学习、生活等都会产生消极影响。目前,存在社交焦虑问题的大学生人数比例依然逐年上升,在其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初始和最基础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家庭系统中,对于个体的成长,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就目前来说,关于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关系的研究还较少,已有研究成果主要有刘文雯和郑晓边对华中师范大学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城乡、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大学生的总体均值高于农村大学生,独生子女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大学生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1〕;沙鹏和周玉婷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家庭亲密度有显著差异,实际亲密度在城乡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2〕;苏卫涛对研究生家庭亲密度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做了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的家庭亲密度越低,社会焦虑水平越高〔3〕。由此来看,目前关于针对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的研究还不是很丰富,研究领域也有待深入,尤其是对00 后大学生的关注有待加强。通过对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对改善家庭成员的相处模式,构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情绪,提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大理大学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300 份,有效问卷276 份,有效率为92%。其中男生131 人,女生145 人;大一65人,大二60 人,大三64 人,大四87 人;文科90 人,理科93 人,工科45 人,医科30 人,其他18 人;独生子女79 人,非独生子女197 人;00 后163 人,非00 后113 人;城镇户口82 人,农村户口194 人;原生家庭254 人,单亲家庭8 人,重组家庭14 人;父母抚养174 人,隔代抚养97 人,其他5 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为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采用沈其杰等人翻译,邹定辉等人修改的中文版(FACESII -CV)(第三次修订)〔4〕124-128。该量表主要有两个维度:①亲密度(Cohesion),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②适应性(Adaptability),即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问卷共有30 题,每个条目按5 级分制回答,5 点计分法,1~5 分分别表示“不是”“偶尔”“有时”“经常”“总是”,亲密度与适应性维度分别计分。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37,重测效度为0.976。交往焦虑量表(IAS)由Leary 于1983年编制〔4〕204-206,共有15 条自陈条目,这些条目按5 级分制予以回答。5 点计分法,1~5 分分别表示“不符合”“有一点相符”“中等程度相符”“比较相符”“极其相符”,其中,第三题、第六题、第十题、第十五题为反向计分。题目的总评分从15 分(社交焦虑程度最低)到75分(社交焦虑程度最高)。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97,重测效度为0.950。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将收集到的数据使用SPSS22.0 数据软件进行分析,采用了描述统计,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现状分析

对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总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对亲密度与适应性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发现,亲密度的总体均值是62.86,标准差是12.880,大学生家庭亲密度的总分为(62.86±12.880),与原量表常模(64.9±8.4)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家庭适应性总体均值为44.16,标准差为12.314,总分为(44.16±12.314),与原量表常模(49.9±6.6)相比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1)。

表1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总体情况

(二)人口学变量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差异比较

1.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上的得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性别在亲密度和适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的亲密度与适应性均高于男性(P<0.05)。见表2。

表2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2.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是否是00 后”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是否是00 后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上的得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00 后与非00 后在亲密度与适应性两个维度上均无明显差异,但非00 后亲密度与适应性总体均值高于00后。见表3。

表3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是否是00 后上的差异比较

3.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上的得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是否是独生子女在亲密度与适应性上无明显差异,但独生子女亲密度与适应性总体均值高于非独生子女。见表4。

表4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

4.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上的得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亲密度与适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生源地为城镇的亲密度与适应性都高于农村(P<0.05)。见表5。

表5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比较

5.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抚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由于第三种抚养方式即其他这一维度仅有5位被试,不具代表性,不作讨论。本研究仅讨论父母抚养及隔代抚养和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关系。经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不同抚养方式在亲密度与适应性两个维度上均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且抚养方式为父母抚养的亲密度与适应性均高于隔代抚养(P<0.001)。见表6。

表6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在抚养方式上的差异比较

6.其他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在年级、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分析

1.社交焦虑的总体情况

对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总体状况统计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情况差距较大,极大值与极小值跨度较大,总体均值为46.76,标准差为11.130,总分为(46.76±11.130),与原量表常模(38.78±8.95)相比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01)。见表7。

表7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总体状况统计描述

2.人口学变量与心理应激反应的差异比较

(1)社交焦虑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在社交焦虑上的得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社交焦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性的社交焦虑总体均值略高于男性。见表8。

表8 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2)社交焦虑在“是否是00 后”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是否是00 后在社交焦虑上的得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00 后与非00 后在社交焦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非00 后社交焦虑的总体均值高于00 后。见表9。

表9 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是否是00 后上的差异比较

(3)社交焦虑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在社交焦虑上的得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是否是独生子女在社交焦虑的总体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0。

表10 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的差异比较

(4)社交焦虑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社交焦虑上的得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不同生源地在社交焦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总体得分比城镇高。见表11。

表11 大学生社交焦虑在生源地上的差异比较

(5)社交焦虑在“抚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

由于第三种抚养方式即其他这一维度仅有5位被试,不具代表性,不作讨论。本研究仅讨论父母抚养及隔代抚养在社交焦虑上的得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不同抚养方式在社交焦虑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且抚养方式为隔代抚养的社交焦虑高于父母抚养的社交焦虑(P<0.001)。见表12。

表12 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抚养方式上的差异比较

(6)其他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在年级、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的相关关系

通过对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的相关分析发现,亲密度与社交焦虑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588,P<0.01),适应性与社交焦虑得分也呈显著负相关(r=-0.899,P<0.01)。见表13。

表13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的相关分析

4.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的线性回归关系

通过对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自变量为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因变量为社交焦虑,结果表明:F=90.150,相伴概率值P=0.000,说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能解释社交焦虑变异程度的39.8%(校正的R2=0.395)。建立回归方程为:y=0.022x1-0.593x2+71.537,其中y 代表社交焦虑,x1代表亲密度,x2代表适应性。结果见表14。

表14 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的线性回归分析

四、讨论

(一)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总体状况的分析

第一,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女性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总体均值都高于男性,这与国内王莹等〔5〕的研究成果一致。家庭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适宜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也有助于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营造一种安全的家庭氛围。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婴儿时期的个体以对母亲的依恋来表示自己对家庭的情感联结。英国心理学家John Bowlby 认为,依恋在早期是没有性别差异的〔3〕,但是由于个体的发展,性别角色社会化也在发展,个体逐渐认识了自己多重角色身份,并且开始做好每一个角色,此时,男女之间的差异逐渐显露,个体开始追求在大众眼中的男性与女性形象,对母亲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情感也发生了转变。除此之外,因为不同性别的人格特征和传统的社会观,女性的情绪情感比较敏感细腻,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与父母沟通,对父母依赖性更强,因此女性的家庭亲密度水平较高,家庭适应性更强。但是在社会期望中,男性更多地被视为决策者和领导者,一般来说,他们对家庭成员的情感更加内敛,他们的自尊心更强,行为举止更加倾向于责任、自立、坚强,相对于女性来说较少需要寻求支持理解,因此家庭亲密度水平较低,家庭适应性更弱。

第二,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水平比农村大学生高。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文化差异、物质生活条件、父母文化水平、生活方式等等,由于城市生活水平相对于农村要高,因此,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除此之外,城镇父母所接受的教育一般情况下高于农村父母,他们比较重视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也懂得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注重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因此城镇父母在个体成长中的影响更为深远;而农村由于各种因素,家庭物质条件不足,为了谋生,父母经常需要外出务工,无法兼顾孩子,离孩子较远,可能不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孩子缺乏沟通,导致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较低。

第三,抚养方式为父母抚养的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总体均值均高于隔代抚养。隔代抚养学生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古板,所受教育程度不高,容易溺爱孩子,从而忽视家庭教育,并且孩子与老人之间代沟较大,沟通交流容易产生矛盾;除此之外,父母经常在外,与孩子沟通交流更少,导致无法满足孩子爱与归属的需要,孩子对家庭成员的感情也更加内敛,因此自我感觉到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就要低一些。

第四,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是00 后、年级、专业性质不同的大学生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两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国内刘文雯和郑晓边〔1〕提出:独生子女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水平比非独生子女高。虽然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不显著,但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总体均值略高于非独生子女又与刘文雯、郑晓边提出的一致。关于这一点影响因素很多,可能是地域差异,大理大学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云南省内,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家庭条件相差不大,除此之外,本次研究参与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例接近1∶3,人数差距较大,可能结果不具代表性。年级这一水平结果与李秒〔6〕的研究成果一致。

第五,关于00 后与非00 后的调查结果,虽然00 后与非00 后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两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但是非00 后在两个维度上的总体均值略高于00 后,差距不大。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目前在校大学生群体基本是95 后,且00 后及与00 后接近的1998年、1999年出生的大学生群体所占比例较大,年龄差距不大,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大部分家庭经济水平提高,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大学生,说明他们的父母是支持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即父母的教育观念逐渐进步,都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而非00 后总体均值略高于00 后的影响因素可能是,00 后大多是在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出生,多数家庭一户一孩子,父母和长辈给孩子倾注了太多期望,部分家庭管教严格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害怕父母,不愿与家人沟通交流,而且没有兄弟姐妹进行倾诉交流,导致孩子压力大,家庭氛围较为压抑,与父母关系逐渐疏远。

(二)大学生社交焦虑总体状况的分析

本研究的交往焦虑问卷结果表明:在性别、专业、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这几个人口学变量上,社交焦虑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叶巧雅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大学生社交焦虑差异在性别、城乡来源、专业、独生子女与否四个人口学变量上不显著。究其原因有二:首先,当今现代社会,都在倡导男女平等,随着社会文明进步,性别歧视的情况逐渐减少。在大学中,因为大家都是经过十多年教育的人,大部分人内心是认同男女平等的,男女有平等的社交机会,所以社交焦虑水平相近〔8〕。目前,为了践行城乡建设一体化,城市和农村都在发展,特别是教育方面,教育是民生之本,为了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逐渐向城市靠拢,农村的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去了解外部世界,使得学生更加活泼开朗,眼界和社交范围也逐渐扩大。其次,由于大学是综合发展的场所,不仅仅注重学习,也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在大学中全方位得到提高,所有人都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所以专业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是否是独生子女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由于科技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交app,人们的社交范围不断扩大,对于当代独生子女来说,社交不再局限于家庭这一范围,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认识更多的朋友。

抚养方式不同的大学生在社交焦虑上存在显著差异,且隔代抚养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高于父母抚养的。原因可能是,隔代抚养的孩子更容易缺少爱与归属感的需要,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部分甚至可能缺少自信,这类孩子极易遭受校园暴力等不公平事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纪较大,无法找到倾诉对象,只能一味忍受,极易导致自卑、抑郁甚至自闭,从而害怕与他人来往,不敢交朋友和袒露内心想法,担心受到伤害,从而形成社交焦虑。

(三)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与国内沙鹏和周玉婷〔2〕的研究成果一致。家庭亲密度反映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家庭亲密度水平低的家庭,极易产生各种矛盾,家庭氛围也会不融洽,容易使孩子缺少爱与尊重的需要,缺乏安全感,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和日常相处模式上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在家庭中,家庭成员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家庭中的人际沟通模式内化为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模式,这种不良的交往模式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会存在问题,引发社交焦虑。而家庭亲密度水平较高的家庭,父母较为注重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尊重孩子,使孩子与他人交往更加容易,也容易形成良好的交际圈。

以上分析表明:高水平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可以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家庭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尊重和理解,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会产生归属感与安全感,从而降低社交焦虑的产生。

(四)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的线性回归关系分析

以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为自变量,社交焦虑为因变量,对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社交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能解释社交焦虑变异程度的39.8%(校正的R2=0.395)。

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具有实践意义的。即使大学生已经成年,但是童年期习得的交往模式依旧影响着日常的人际交往,对人一生都存在影响。如果一名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水平较低,那么他极大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对其产生的影响是无法忽略的。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也将组建自己的家庭、孕育自己的孩子,为了培养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对于孩子应该给予足够的爱、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与关心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创造一个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水平高的家庭,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归属感与安全感,防止孩子形成不良的社交模式,导致人际交往范围变窄甚至产生社交焦虑。

综上,大学生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总体水平较低,有必要增进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家庭方面,父母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做孩子的倾听者,营造温馨安全充满爱的家庭;学校方面,学校可以多开设心理健康类的课程,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社团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学习一些舒缓心理压力的方法,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等;个人方面,由于当下疫情原因,学生的社交范围较窄,要学会调试自己的心理,多运动,参加校内社团活动,平时多与家人沟通交流,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另外,大学生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人际交往的能力较弱,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大学生应该对自己充满信心,克服自卑心理,要学会客观评价自己,不能一味关注自己的缺点,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且展现自己;其次要掌握社交知识,并加强练习,善于与他人交谈,真诚面对,认真倾听,注视他人双眼,保持微笑,选择合适的肢体语言等等;除此之外,要积极投身于各种活动,比如班级活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中认识不同的朋友,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对于一些社交焦虑较为严重的同学应该积极寻求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适应性密度
大尺寸高相对密度钨管的制备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天然气管道掺混输送氢气适应性研究进展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密度”练习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