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修:在0.015毫米间创新逐梦
2022-12-08
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那么缸体和缸盖就是发动机的心脏,发动机缸体的精度直接影响发动机性能,决定着一款新型发动机研发的成败。杨永修就是一位用数控机床为发动机雕刻精品零件的“80后”技术能手。
杨永修只听机床的声音、摸产品的平滑度,就能判断出机床的运行状态。
从普通铣工干起,杨永修勤于钻研、勇于尝试,下笨功夫突破核心工艺,一路成长为技术能手。一个发动机缸体上有100多个孔,为保证缸体和缸盖紧密结合,必须保证缸孔的精度在0.015毫米以内,相当于头发丝的四分之一左右。此前用数控铣床进行精细化加工的核心参数一直是国外的机密。为突破这一核心技术,杨永修和团队每天埋头对着图纸琢磨,在一堆代码中反复修改尝试,最终总结出了精密参数,在数控铣加工上实现了完全自主。
2018年,杨永修带领数控班组团队加入V型12缸发动机核心精密零部件的数控加工任务。这种发动机机型结构复杂,无论是产品的设计还是刀具的使用,国内没有成型经验可以借鉴,杨永修拿出锲而不舍的劲头开始了新的技术攻关。经过30多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杨永修和同事们将技术难题逐一破解,如期完成了任务。
在工作岗位上,杨永修会在机床运行间隙抄写程序代码,研究更高效的指令编写方法,熟悉各种编程软件,以便及时掌握软件不断更新的功能,而今,在他的影响下,创新已经成为团队的气质。
近年来,杨永修参与并完成了发动机、变速箱等30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加工任务,攻克了130多项技术难题,成为拥有18项国家专利的“发明大王”,节约和创造价值超过1200万元。
(选自“央视网”2022年5月14日)
◆素材解读
1.勇于创新。杨永修从普通铣工干起,成长为技术能手。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勇于尝试,不断创新技术。那18项国家专利就是最好的见证。
2.不断钻研。杨永修的许多技术难题都是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基础上完成的:0.015毫米的精度,是每天埋头钻研的成果;130多項技术难题,是昼夜奋战的结果。没有谁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只有不断钻研、不断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适用话题
勇于创新 不断钻研 打好基础 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