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那言那行
2022-12-08王冠
王冠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他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金庸评价他是“中华民族中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他高尚的思想与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都是怎样说和怎么做的吧。
惜时:“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先生确实十分惜时,这种习惯在他小时候就养成了。那时他在家乡绍兴的“三味书屋”读书,有一次他父亲生病,他奔走于药铺与私塾之间,既要照顾生病的父亲,还要承担许多家务活,耽误了不少时间。一天早晨他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师严肃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点点头,记住了老师的话,默默地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以后,他天天早到,再也没迟到过。并做到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懈地战斗了一生。
勤奋:“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鲁迅从小就是一个学习勤奋而又讲究学习方法的人。他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老师要求很严,学过的书都要求背下来。等到读书的时候,学生们就放开喉咙大声地诵读。鲁迅却与别人不同,他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而是熟读深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致的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十个工整的小楷字。他把书签夹在书页里,每读一遍就从上往下遮盖住书签上的一行字,读了几遍后,他就开始一遍遍地默背以加强记忆。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練地将课文背下来了。鲁迅上课时专心听讲,有时同学在下面偷偷地玩纸盔甲,还硬拉他一起玩。于是鲁迅就在书桌左上角贴了一张红纸条,上面写着“君子自重”四个字以表警示。
博学:“对于任何事物,必要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鲁迅是个文学家,他也酷爱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喜欢观察事物。他小时候除了完成老师所授的学业外,还经常找一些与自然相关的课外书籍来阅读。有一次,他在书中读到,汉朝的东方朔认识了一种虫,名叫“怪哉”。不知道这是种什么虫,他就去问寿老师:“先生,这‘怪哉’到底是一种什么虫呢!”“不知道!”寿老师脸显愠怒,似乎很不高兴。鲁迅想既然老师不讲,就自己去探索吧,于是他积攒零钱,用来购买课外读物。如《毛诗品物图考》、《花镜》等来看。他一面阅读,一面观察实物,将书上的记载与实物进行对照,在书上加了许多批注,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有的书买不起,他就设法借来抄,单是草木虫鱼方面的书就抄了《释菜小记》、《释虫小记》、《野菜谱》等,丰富了自然科学知识,作起文章就更得心应手了。
友情:“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读过《少年闰土》一文的人都知道,鲁迅有个很要好的朋友 闰土。鲁迅身为有钱人家的“少爷”,却和“忙月”的孩子一见如故,无话不说,一点儿也没有门第高低之分,分别时两人依依不舍,还互送礼物。有一次,鲁迅随母回乡省亲,小住几日,许多小朋友同他一起玩,在一起掘蚯蚓钓虾、看社戏,还摘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在船上煮了吃。鲁迅直到中年以后,还想起这件事,他在《故乡》中这样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