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及效果的思考

2022-12-08郭勇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33期
关键词:审计质量

郭勇

摘要:随着我国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事业单位的重视。虽然部分企事业单位设置了专门的内审部门,但是其作用依然得不到有效发挥,如何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是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重点。文章从当前内部审计工作职能设立、审计立项、审计质量、审计效果、审计整改的现状入手,分析如何有效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及效果。

关键词:审计质量;审计效果;审计整改

近年来,我国内部审计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审计价值发生了变化,要以实现组织效益最大化、提升组织运营管理水平作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审计领域的覆盖范围更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组织内审机构还是对从业人员而言,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还在摸索阶段,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态度也处于转变之中,这就造成了一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达不到最初设立内部审计职能所期望的要求,甚至有些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随着国家政策、上级要求应运而生,却始终无法准确定位、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及效果不佳的成因分析

(一)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够明确

首先,内部审计是为公司管理服务的,不直接参与管理。理想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公司董事会或监事会的领导,但现实是大部分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高级管理层。部分企业更倾向于将内部审计机构和政府部门结合起来开展监督工作,这会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及功能交叉重叠,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其次,为了更好保持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理论上要坚持部门组织地位和审计人员的客观性。这样的独立和客观需要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经费、人事调动、薪酬待遇等来自企业外部而不是企业内部。实际情况是,作为企业组织机构的一部分,内部审计机构经费、人员工资等都列支在企业的预算内,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的开展往往受到企业高管主观意识影响,这使得内审部门逐步失去了独立性和权威性,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经常浮于表面,内部审计职能难以在企业内得以体现。

(二)内部审计项目立项不够科学

任何一项审计业务,总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审计对象,一系列的审计对象构成了一个审计项目。审计对象是审计项目的客体,是内部审计的基础。随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审计、制度审计、管理审计、建设项目决算审计等,但在选取审计项目和审计对象时,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没有将企业风险管理要点和战略发展目标进行结合,不同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普遍。内部审计除了基本的防弊纠错功能之外,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提升单位效益,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但是内审部门在平时工作中往往从已发现的风险点出发,信息来源渠道不够丰富,难以抓住热点和亮点项目,审计质量可想而知。

二是并未立足于审计人员能力。在年度计划中安排了林林总总的审计项目,但没有考虑到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知识结构、审计经验等。当个人能力无法满足工作要求时,会导致审计质量低下。

(三)内部审计实施存在质量偏差

审计项目的最终产品是审计报告书,它凝结了审计人员一个阶段的劳动成果和精髓。然而,一篇内部审计报告从初稿到最后成文,经过了几番的讨论,看似描述很全面,实则漏洞百出。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时间节点控制引发的审计质量低下。审计时间有限,但工作量巨大,审计深度和审计进度往往无法兼顾。往往保住了进度,忽略了深度;发现了现象,未探究本质。

二是审计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不够完善引发的审计质量低下。很多企业并未设置专门的内审机构,或是质量控制制度体系没有落到实处,很多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内审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得不到保障,审计质量复核落实不到位。

三是审计实施过程中证据链不充分引发的审计质量低下。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应具备的基本特点。然而,由于内部审计获取证据的方式具有局限性,往往只能通过询问、观察、审核等方式获取审计证据,获取外部证据能力有限、应用不普遍,从而导致得出的审计结论存在质量偏差风险。

(四)内部审计整改存在形式主义

近几年,关于内部审计整改意见的落实和执行虽然较以前有了明显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首先,整改建议繁多复杂,导致意见执行过程中牵扯部门较多,容易出现避重就轻的现象。其次,整改时间安排有序明确,但跟踪落实并不到位。往往以被审计部门提出的书面材料作为整改依据,并未实际检测整改效果。第三,被问责问题整改措施单一,整改流于形式,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

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及效果的几个途径

(一)重新定义内部审计职能,明确内部审计目标

一是要转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将其作为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目前,部分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認识严重不足,主要是因为内部审计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监督手段,很难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带来直观的经济收益;不仅如此,很多领导者对内审职能的认识并不明确,不知晓其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所在。这也是内部审计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容易被忽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想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应用价值,要完成思想上的转变,正确认识到内审在企业稳定发展、风险防控中的重要意义,明确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确保其朝着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应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清晰划分其职责及工作内容,完善工作细则和标准,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充分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是企业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良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想要充分发挥其功能,应避免受到来自企业领导层的干预,使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保障。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地位比较高,通常来说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也最强;可在董事会下单独设置审计委员会,直接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管理,确保内审部门不会被财务、人事、业务部门等负责人影响。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应在制度中提出相应的要求,明确指出内部审计部门由企业董事会直接领导,其他任何部门不得干预内审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在内部审计的实际操作中,内部审计部门的人事任免、经费划拨和支出等,应独立于其他部门,由企业董事会直接决定,而不受企业管理者的限制。只有从上述两个方面出发,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审计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也有保障。

三是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内部审计的顺利开展制订明确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竞争,要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以强化竞争力。基于此,内部审计应实现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纠错防弊功能之外,还应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提升整体经营管理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在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工作时,可将经济效益作为重点内容,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标,逐渐引领内部审计职能向管理和经营领域发展。除了经济效益之外,内部控制也是内部审计开展时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风险导向、服务为主”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内审机构的主要职能。审计人员也要端正工作态度,实现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事前准备的转变,并加强静态审计和动态审计之间的结合,从而为企业领导人员制定关键决策提供更为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二)做好审计立项,找到关注焦点

在制订年度审计计划时,对于立项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要确定必做项目,做好受托性立项。受托性立项属于内部审计机构接受公司其他部门委托的年度例行审计项目,各企业在项目选择上略有差异。如年度党、工、团费收支审计,进出口业务审计等,是审计部门的刚性任务。上级单位指定的审计项目,也是刚性审计任务,必须贯彻落实到位。此外,还要对可预见的项目留好计划余量,适时增补立项实施。

二是要根据上级单位审计计划安排做好迎审性立项。各单位领导对国家审计、政府监管和上级公司审计等高度重视,制订年度审计计划时,应及时了解上级单位的监管导向,选择重点领域做好审计调查和专项审计,使审计重点与监管导向吻合,未雨绸缪促进自查自纠,既发挥内部审计在迎审方面的独特作用,又能促进内部审计以外审视角做好经营管理审计。

三是要梳理经营管理需求,做好管理性审计立项。内部审计机构应根据公司运营时发现的问题,搜集重点信息,结合审计全覆盖和风险导向要求,做好管理性审计立项。内部审计机构可建立审计立项评估分析框架模型(如借助安全管理上的“LEC评价法”),帮助审计立项逐步由模糊变清晰,明确审计项目目标和预期成果,评估分析范围或对象,初定审计重点内容,确立审计主要技术方法、人员安排和重难点,结合优秀审计项目和经营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要求初步开展审计项目预评估。内部审计机构可采用“头脑风暴”等方式发挥审计人员主观能动性,引导审计人员积极为立项献计献策,并集思广益,运用职业判断初步建立备选项目。

四是编制审计立项總需求框架,确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审计立项需求,内部审计机构集中讨论,结合审计项目数量和质量要求,防范遗漏或过度审计风险,融合提炼,确定审计立项初选的总需求。然后根据轻重缓急、审计供给能力和审计胜任能力分清主次,确定高等级重要审计项目,研究审计项目重难点问题和解决办法。

通过系统化思维开展审计立项,集思广益、披沙拣金,丰富审计计划立项依据,科学合理评估立项,确定公司审计工作计划初稿,报公司主管领导审阅批准后,作为公司年度审计计划安排实施。同时,还应指引审计工作高质高效率发挥监督服务职能;通过审计项目及风险评价的积累,还可利用信息化持续审计方式,建立审计项目储备库,形成储备立项机制,更好地保障审计立项的科学性。

(三)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在对具体项目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应提前做好调查和分析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升自身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以免受到领导层的干预和影响,最大程度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可遵循审计前、审计中、审计后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的结果,应用合适的手段,完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体系,以保证内部审计的全面性和规范性,确保该工作有章可循。

一是从制度层面加强管控,完善各种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细节的把控,保证审计的科学性。企业应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提升工作地位的同时保证其独立性。建立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审计工作进行正确的引导,并明确审计机构、被审计部门的责任。可将制度控制作为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手段,规范审计流程和方式方法,推动其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长效机制。近些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推进,也有越来越先进的管理工作模式被应用到企业日常运营中。在内部审计时可参考PDCA循环法的工作原理,提前规划,将内审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到位,做好各阶段的检查工作,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在闭环管理机制的应用下,审计项目质量可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还可借鉴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考本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使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强化工作成效。

二是应严格落实质量复核工作方式,在建立了健全的质量控制制度后,质量复核的主要目的在于确保各项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到位,对其执行情况、执行质量等进行二次检验,确保万无一失。要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多次的复核和检验,抓住项目审计的重难点,使审计质量复核具有更丰富的层次。可形成三级复核制度,以内部审计小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分管领导为主体,开展分阶段、多个侧重点多维度复核。即便得出了最终的审计结果,也要对结果的客观性进行评估,从头到尾严格把控内部审计质量。

三是充分发挥自查与互查的作用。自查、互查主要适用于内部审计小组,用于检查自身工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手段解决。很多单位内部审计自查工作落实不到位,认为自查没有太大必要,而且浪费时间。这种想法是十分片面的,在自查中审计人员能够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在长期惯性思维影响下,工作更容易出现失误。自查的有效开展,能够改变审计人员的不良工作习惯,显著提升工作质量。部分单位互查难以开展,主要原因在于审计人员碍于情面,即便发现兄弟单位存在问题,或有着明显违规行为也不向上级部门汇报,这种做法十分危险,既无法发挥复查的作用,还会为单位发展带来巨大风险。应制订完善的管理制度,针对自查互查提出明确要求,不得包庇纵容,应做到实事求是,以促进单位稳定发展作为目标,明确自查和互查责任。对违规审计人员按照要求进行惩治,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氛围。

(四)强化审计整改的落实,加强审计整改的跟踪

一是要强化整改建议的落实。一方面,应该不断加强整改建议在内容上的针对性与可行性;另一方面,要就整改建议进行有效落实。在整改建议落实工作中,首先,针对整改意见,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加强在执行上的力度与准度。其次,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如何有效配合整改工作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强化工作人员及执行人员的法律意识,避免在整改执行过程中进入灰色地带。

二是要加强整改责任的落实。整改意见的执行必须将责任制落实到位,从而提升管理者与执行者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尤其是单位的主要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自身责任,要严格按照整改意见逐条进行管理与监督,同时还要牵头进行审计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工作,以及主动对整改工作的进程和效果向上级领导机关进行规范化汇报。此外,还要用制度的形式将责任制固定下来,对每一项整改工作都进行一对一的跟踪管理,从而實现整改工作的成效最大化。

三是要建立整改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既要做到立足当下,又要着眼于未来,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核查及监督机制。核查及监督机制不仅要对整改意见及相关问题进行长期跟踪记录以确保问题不复发,同时还要与责任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促使其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端正工作态度,落实及执行整改意见。

参考文献:

[1]袁小勇.内部审计:怎样才能有所作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孙青霞.内部审计对组织价值的贡献度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

[3]谭丽丽,罗志国等.内部审计工作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4](英)钱伯斯(Chambers,A.),(英)蓝德(Rand,G.).运营审计手册[M].刘友伦,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5]鲍国明,刘力云.现代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4.

[6]王宝庆.内部审计管理[M].上海:立信出版社,2012.

[7]董大胜,韩晓梅.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理论/实务/案例[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审计质量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现状及对策研究
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相关性研究述评
基于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探讨
关于降低审计风险以提高审计质量的研究
审计质量导向下的上市公司审计收费规范研究
审计服务收费放开,审计市场绩效将何去何从?
独立审计、债务融资成本和信号传递
我国审计收费对审计质量影响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