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系统的实践与探索
2022-12-08李雅婧
李雅婧
(山西省广播电视局监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0 引言
广播电视事业是我国宣传思想领域的重要组成,在传递政府声音、舆论引导等方面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系统与广播电视业务相伴相生,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陆续建立了多个广播电视运维管理台站,此后对广播电视行业安全播出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强。近年来,全国各省也陆续建立了省级运行维护系统,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管理网络[1-2]。
山西省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系统属于山西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综合平台(一期)项目,项目2018年底投入运行,近4年来运行状况良好,为山西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1 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系统架构
山西省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系统覆盖了全省所有地市及1个中心;管理内容涵盖调频广播、中波广播、卫星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和地面数字电视;实现的功能有广播电视节目实时收听收看、音视频回看、报警处理、异态音视频取证等。
运行维护系统由中心数据处理设备和采集设备构成,二者通过OTN网络连接。采集设备包括地面数字电视、调频广播接收天线以及有线电视机顶盒;中心的采集设备还增加了卫星电视接收机和中波广播接收天线。所有采集设备均独立运行,确保信号采集的稳定。
2 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系统模块功能
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系统按功能可分为实时采集模块和管理模块两部分。实时采集模块实现对五类信号的采集处理工作,分别为调频广播信号、中波广播信号、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有线数字电视信号及卫星电视信号,每个信号模块的功能类似;管理模块包括报表管理、显示管理和系统管理,可实现任务下达、页面显示信息设置等功能。系统各个模块独立设置,互不影响。
2.1 实时采集模块功能
在五类信号(调频广播、中波广播、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电视)的实时采集模块中,系统根据地理位置又分为11个地市前端及一个中心前端。在每个前端中可独立进行数据采集、频道扫描、实时音视频查看和报警查询处理等功能。
2.1.1 数据采集功能
为方便对重点频道、重点频率进行高效管理,“数据采集”功能可在某一前端下达任务。在具体查看某个任务时,可查看实时音视频,或者选择特定时间段,回看部分音视频内容。根据前端设备的存储容量,系统可为各个前端设置不同的最长回看时间。对出现异态的节目,还可下载对应时段的音视频进行取证。
2.1.2 频道扫描功能除提前下达任务的频率、频道外,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系统可在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的全频段内进行扫描,并实时显示扫描结果。这一功能可及时发现黑广播及隐藏私增频道。
2.1.3 报警处理功能
处理报警是日常运维工作的重点。处理报警时,值班人员可回看异态出现前后的音视频节目,结合人工审核填写处理意见,并将异态情况及时反馈至安全播出责任单位,最大限度减少异态情况持续时长。出现异态的音视频内容将作为实证材料进行留存。
2.2 管理模块功能
管理模块包括报表管理、显示管理和系统管理,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系统配置,更好完成运行维护任务。
2.2.1 报表管理
系统可统计各个前端、各类信号的播出质量、异态情况及人员处置情况。“报表管理”可按日、月、季度、年等时间段进行统计并导出为各类图表,便于后期的数据汇总及分析。
2.2.2 显示管理
运行维护系统中使用的频率、频点等专业名称不便于用户使用,接收信号强度及各类指标使用的单位也有多种表示方式。对此“显示管理”可根据具体工作要求,改变系统显示的各类频道、频率的名称,还可添加相关备注信息;同时设置各类数据的单位及格式,大大提高系统使用的便利性。
2.2.3 系统管理
通常无线发射台不是全天候播出,不少发射台夜间将关闭发射机;部分电视频道夜间也将停播,只显示测试卡或静止画面。若不对此类信息进行设置,节目停播时在设定的采集频率上系统将出现大量的无载波或静帧报警。对此可根据发射台的开关机时间以及例行检修时间,灵活设置系统的工作时间。系统内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状态可设置为“停播”或“检修”,在设定的时间内,系统将忽略信号功率降低、无载波等信息,也不会产生报警,提高报警的准确度。
良好的播出质量是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重要基础。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系统分析采集到的音视频后可产生音视频报警、码流报警和指标报警。系统根据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为各类信号预先设置了报警门限值,在运行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动态调整,以便更准确地了解运行状态。
上述各类信号的报警类型及系统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系统设置的报警类型和运维指标
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1 系统现有问题
山西省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系统投入运行以来,2019~2021年发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异态及事故事件范围逐步扩大,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但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系统架构、设备配置方面的问题,给日常工作带来了挑战,也是未来在系统优化、配置提升上需要考虑的方向。系统主要问题如下。
(1)目前系统的各套采集设备没有集中放置,部分无线信号的接收设备放置在室外。信号采集设备远离中心,且易受天气情况的影响,日常维护常涉及多个单位及部门,沟通困难。
(2)各地市采集设备与中心间的传输带宽受光缆容量限制,目前系统内传输的节目内容较多,且带宽还需为系统的其他功能预留冗余,因此带宽成为限制系统运行的瓶颈之一。各地电视节目均开始向高清化转变,目前采集的视频压缩严重,部分图像甚至会出现大片马赛克,无法实现对高清频道的直观处理。
(3)视频播放功能单一,现阶段仅能实现回看功能,无法实现多倍速或慢速播放。
(4)运行维护手段较为落后,现有的日常维护工作仍主要依靠人工,尤其在内容识别审核方面,需要值班员逐个进行排查,工作量大,严重依赖经验。尤其对于广播节目,完全依赖人工收听,效率很低。
(5)运行维护涉及的范围有限,目前平台运行以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为主,内容审核尚未大规模开展,在敏感内容和违规广告发现、舆情监测等方面涉及较少。
3.2 改进措施
山西省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系统即将开展二期项目。未来将应用音频识别技术,智能识别音频内容,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同时将人脸识别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在电视信号管理中,及时发现敏感人物、涉黄图像等,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
4 结束语
山西广播电视运行维护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系统存在的问题仍需改进。5G通信速率快、时延小、安全性高;人工智能使内容识别不再严重依赖人工经验。借助这些最新技术[3-5],省级广播电视运行维护将进一步发展,准确性和时效性也将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