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冰雪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播

2022-12-08王义学刘玉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东北地区冰雪汉语

王义学,刘玉杰

(哈尔滨学院 文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6)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五千年来,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承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伴随着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文化发展逐渐呈现出碎片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也逐渐受到重视。我国的广阔领域孕育了无数特点鲜明、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好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激发文化传承创造的活力,延续文化的火种等诸多问题都受到了高度重视。

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是立足于文化传播这一现实需求而成立发展的。民族文化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源头和养料,是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灵魂和内在基因[1]。而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的部分,不同地区都有着迥然不同的体现。东北地区在气候和历史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以寒冷气候为基础的,别具特色的冰雪文化。冰雪文化作为东北地区的主流文化氛围,在极寒的地理环境因素和以满族文化为主体的人文社会因素共同影响下发展延续至今。冰雪文化作为近年来不断推动黑龙江发展的文化动力,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1 冰雪文化的内涵

冰雪文化作为黑龙江省地域文化的代表,一直都是黑龙江省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黑龙江省的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文化生活,还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冰雪文化作为东北地区人民依据当地的冰雪资源为载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来的特有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地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融合吸收不同类型文化,冰雪文化自身的特质也在此过程中不断转变。正如学者王德伟在《冰雪文化》一书中所说:“冰雪文化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所采用的或所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因此,冰雪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2]。作为孕育在黑龙江乃至东北地区的本土文化,当地人民在严寒的环境中生活发展,总结出一套立足于当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文化历史。

1.1 冰雪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文化”二字最早出现于《周礼正义》的“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冰雪文化作为中国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地域文化,其发展则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东北地区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使得东北地区的人民为了生存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适应气候,常年累月便形成了独特的适应当地冰雪环境的习俗。而前期的冰雪文化发展周期相对较为漫长原始,也是后续冰雪文化发展的启蒙。在冰雪民俗和生活方式为主体的冰雪文化基础上,冰雪文化发展逐渐多样化,逐渐发展为立足于个人需求和环境相互适应的更高层次级别的冰雪文化。黑龙江省作为民族文化氛围浓厚的省份,省内分布着以满族为代表的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多和冰雪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冰雪文化发展到近代中国,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无论是文化表现还是文化深度都有了更为丰富的表达形式。20 世纪的黑龙江作为东北亚的开放窗口,接纳了来自东欧和周边地区等超过二十多个国家的移民侨民,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也在黑龙江生根发芽,最终融合在一起繁衍发展。由俄国人带来并传播的俄国冰雪文化和黑龙江当地的冰雪文化相互影响,诸如冬泳和冰灯都是两种文化相互作用下的产物[3]。冰雪文化发展到今天,在多元化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已有了一定深度的内涵。伴随着时代发展、人民需求的提高,集艺术、文化、体育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现代冰雪文化日趋成型。

1.2 冰雪文化的成就特色

冰雪文化作为黑龙江省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作为在特定空间和时间下形成的文化形式,冰雪文化拥有独特的文化特征,给当地人文经济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冰雪文化的特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2.1 界限分明的地域性

冰雪文化作为地域性较强的文化形式,形成的条件是寒冷的气候和丰富的冰雪资源。受地理因素的影响,我国气候较为寒冷的地区为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在受到人文因素和社会、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冰雪文化的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尤以黑龙江省最为著名。在极寒的气候下,丰富的冰雪资源和自然风景都为冰雪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开拓基础和保障,独特的冰雪生态环境使黑龙江省拥有了独特的生存发展空间,在人与自然的结合发展中孕育了独特且具有界限的冰雪文化。

1.2.2 开拓性和创新性

极寒气候下形成的生存发展环境,对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人们的生存发展构成了较大威胁,在恶劣的环境下要想生存下来就需要凭借自身的毅力去征服改造自然环境。在漫长的生存发展史中,东北地区人民逐渐形成了勇敢坚毅的精神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存发展。长此以往,冰雪文化便具备了勇于开拓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而冰雪文化从最初的较为朴素的形式发展至今,已形成演化出多样化的冰雪文化形式,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当地民众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在创新精神的引导下,冰雪文化从自发自为的文化逐渐发展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形态。

1.2.3 开放性和兼容性

东北地区冰雪文化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文化形态以及宗教意识等的多样性上。受到历史因素和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其他形式宗教,从宗教意识形态上来讲,东北地区是开放包容的。得益于东北地区的地形地势,草原、森林、河流、湖泊等多种地理形态都分布在该地区,农业文化和畜牧文化、渔猎文化、狩猎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都在东北有所体现。从历史角度观察东北地区,中原文化、满族文化、俄国文化和知青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都汇聚于此,冰雪文化在多文化的影响下不断丰富发展,整体体现出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特点。

1.2.4 文化心理双重性

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因素和人口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使得东北地区的人民大多性格豪迈尚武,近代历史变迁也让其保持了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接纳。虽然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人口相比较之下则显得较为稀少,且受建国初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思维方面较固守成规。整体而言,东北地区的各族人民在心理上呈现较为明显的矛盾性,在冰雪文化此种矛盾性上同样有所体现。

2 冰雪文化的应用与价值

2.1 冰雪文化的应用

伴随着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日益发展,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也愈加占据着重要地位。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文化交融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对外交流的前线和主阵地肩负着重大使命。而地域文化和汉语国际教育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要想发挥好汉语国际教育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需要选择恰当的文化进行传播。地域文化作为和当地环境融合发展的文化秩序以及传统习俗等,具备一定的独特性[4]。冰雪文化作为黑龙江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文化传播中应该受到重视。在对外交流中要恰当融入冰雪文化,谋求对外汉语传播的新发展。就冰雪文化自身而言,作为历史传承和创新求变等多重要素影响下的产物,它是黑龙江省文化的一个象征。冰雪文化自身包含的开放包容和开拓创新都具有积极含义,在汉语国际教育中都应该得到相应的传播与宣传。

2.2 冰雪文化运用于汉语国际教育的价值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面向国内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5],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于跨文化交际。作为语言教学,其本身还带有文化教学性质,学习过程中也带有交往交际成分。而保障交往交际教学的保障就是文化教学因素。冰雪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一支,和其他文化种类一样,主要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3 个不同方面[6]。冰雪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显著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精神文化

冰雪精神文化作为与恶劣自然环境争斗下产生的结晶,其具备着不惧困难、勇于挑战、战胜困难的精神品质。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冰雪精神文化,通过向学生传输不惧困难的冰雪精神,可以让汉语学习者更能了解中华文化,帮助教学工作的布局开展。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人民更加强调奋斗,而一些外国学生对此不理解,这个时候就可以引用冰雪精神文化。通过举例讲述东北人民与恶劣的冰雪环境争斗的历史,让教学内容生动具体,做到汉语教学知识层面与精神层面的结合,让汉语学习者对东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2.2.2 制度文化

冰雪制度文化作为冰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其自身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极寒环境下社会群体所产生的特定思维定势。冰雪制度文化不仅为物质文化奠定基础,还可以视作精神文化的产物[7]。冰雪制度文化主要包含冰雪民族和冰雪风情两方面。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引入冰雪民族的概念,可以让留学生更好地了解黑龙江省地区的民族演化和组成,让留学生对自身所处的地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而冰雪风情的引入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广大留学生体验到冰雪文化,加强对当地民风民俗的了解,激发学习汉语的热情,培养深厚的汉语学习兴趣。

2.2.3 物质文化

冰雪物质文化通常指的是在冰雪生态系统下生活居住的人民创造的有关衣食住行的器具等的总称[8]。冰雪物质文化不仅满足了当地人民的日常需求,更是冰雪物质文化的表现形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融入黑龙江省的民族服饰,以及极具特色的东北菜等多种物质,不仅可以增加活动多样性,更能提高汉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此外,器物的融入还可以有效地做到留学生文化层面的求同存异,对中华文化有深度了解。

3 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的冰雪文化传播

3.1 冰雪文化传播原则

3.1.1 求同存异原则

冰雪文化作为黑龙江省留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主要窗口,在教学课程的设计原则上需要注重求同存异原则。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大部分留学生都有较高的了解兴趣,但是无论是传播方式还是传播的内容都需要谨慎选择,力求将冰雪文化和汉语国际教育有效融合。在教学和交往的日常生活中将冰雪文化融入,做到与留学生本国的文化求同存异,激发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热情。

3.1.2 同感原则

伴随着“汉语热”的出现,汉语学习者和留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文化传播对同一文化现象的理解仍有较大难度。因此,在冰雪文化的传播中,需要和留学生建立文化认同感。通过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加深,寻找到文化共通点,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汉语和冰雪文化。在实际的汉语课堂教学中,辨识冰雪文化与留学生本国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学生所处的学习难度,站在汉语学习者的角度进行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

3.1.3 尊重原则

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跨文化教学中,尊重原则也是教学所必须拥有的。在传播冰雪文化的同时,还要承认留学生所在国文化的存在必要性,在此前提下进行沟通和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文化之间的平等。无论是冰雪文化还是其他地域和国家的文化,都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教学者本着避免产生文化冲突的倾向和前提进行冰雪文化的传播。

3.1.4 文化碰撞与创新原则

在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文化碰撞。不同的文化之间具备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冰雪文化的传播中,需要教师把握文化创新原则,实现不同文化间的有效沟通。在汉语国际教学中,不同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与分歧,冰雪文化与留学生本土文化之间进行文化碰撞时,容易生产出新的文化特质,此时,需要教师找寻文化之间的共通点,带领学生科学学习汉语。对于受传者而言,接受冰雪文化也需要克服很多苦难,需要打破自身的文化背景,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冰雪文化的冲击,找到文化之间彼此交流的方法。

3.2 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冰雪文化的传播方式

3.2.1 有效利用传统传播方式

现阶段的语言教学传播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应根据受众群体特点不同开展个性化教学并以此制定教学大纲。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学者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融入冰雪文化,对语言文化教学内容以及形式进行创新。在教学内容上,仍旧以语言教学为主要教学主体,通过穿插冰雪文化内容,做到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融会贯通,实现文化和语言的双重提高进步。此外,在利用课堂教学模式下,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道具,实现多样化的教学。可以在语言教学中引入黑龙江地区的方言教学,在文化教学课上引入东北冰雪文化的有关内容,深化对当地地域文化的理解。此外,在教材的制定和使用上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冰雪文化,进行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改动,以此满足汉语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另外,在课外活动中,也可以加大对冰雪文化的宣传,扩大受众群体,借助形式多样、 趣味性较高的滑雪活动等提高冰雪文化的影响力。

3.2.2 创新使用新兴媒体传播方式

网络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计算机科技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也是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工具。冰雪文化和汉语国际教育的融合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中,还需要在新兴媒体和媒介中做好融合发展,以此推动文化的传播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实际实践中,可以搭建线上文化资源库,以资源为平台搭建的基础,收集储存优秀冰雪文化,更新文化语言教学功能,发挥出新兴媒体对于文化传播的功能。在平台的搭建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平台相关维护和运营,调整好文化资源和语言教学的比例,发布有关冰雪文化的基础知识,通过有奖竞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结合。此外,周边文创产品的开发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冰雪文化背景下的文创产品储量丰富,可以通过周边商品的售卖和赠送来实现冰雪文化的线下传播。此外,智能设备的普及,手机软件的不断更新,也给冰雪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途径。通过APP的制作与发售带动冰雪文化的普及,以此来实现新媒体渠道下冰雪文化的发散传播。

4 结语

冰雪文化和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融合发展还有待提高。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撞是文化交流的双刃剑。冰雪文化作为东北亚窗口的优秀地域文化,处在发展的最佳时期,但是伴随着对外开放的加深,机遇与挑战也在不断变化,这对冰雪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冰雪文化需要在新技术的基础之上,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促进黑龙江省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发展,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东北地区冰雪汉语
学汉语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