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孝濂: 一辈子用画笔为草木作传

2022-12-07安小庆

青年文摘 2022年12期
关键词:志书平行线标本

安小庆

今年83岁的曾孝濂被称为中国“植物画第一人”。从20岁到83岁,曾孝濂耐心又虔诚地为大地上的植物挥毫作像,为中国植物学、基础国民志书的编纂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了极大贡献。

遥远的老师

第一次走进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这片园子,曾孝濂20岁,那是1959年的秋天,他刚高中毕业。

整个班级,只有三位同学没有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他是其中之一。不是因为成绩不佳,而是父亲因牵涉历史问题被带走。他也因此没能进入大學。

在对未来的迷茫中,有一天,他收到一封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招录通知。信里说,他可以去植物园,以学徒身份半工半读。上班之后,他才知道,是一项名叫《中国植物志》的编纂工作,改变了他的人生。

1959年,中国开启《中国植物志》《中国菌类志》《云南植物志》等多部基础性国民志书的编纂工作,为国境线内的所有山川草木建立一手、完备、准确的户口簿和信息库。

曾孝濂在昆明西郊的园子里开始了新生活。小学时,他就喜欢画画。初中时,他为学校画黑板报。进入植物所后,因为绘画特长,他被分配到绘图组,开始专门学习植物科学画。

第二年6月,所里派他去广州的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学习半年。然而,在广州,对方老师不仅没有如约教授他绘画技法,也不愿将作品借给他临摹学习。

曾孝濂不得不提前返回昆明。未能学到技法,他心里焦急。清晨,他爬到元宝山去观察荆芥、百里香等野生唇形科植物,下午去图书馆翻阅前人画作。

幸运的是,在图书馆的资料室里,曾孝濂为自己找到了一位古老又遥远的老师——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出版的刊物《柯蒂斯植物学杂志》。这本创刊于1787年的杂志,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植物学杂志,也是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科学画领域最权威的刊物。

在一个人的深夜图书馆,曾孝濂翻开桌上那些快200岁的古老羊皮封面。那一刻,古老的博物画与中国西南边陲一位窘迫的20岁青年相遇了。透过一层层叠加的颜色和线条,他逐渐读懂了怎样用线条去表现植物的粗细、疏密、软硬、明暗。在《柯蒂斯植物学杂志》的所有插图中,他最喜欢的是黑白墨线图,拥有精确的科学性和隽永经典的美感。

墨线图主要有平行线和打点两种画法。打点容易上手,但耗时漫长。平行线优美耐看,但需要扎实的基本功。

有一年多的时间,曾孝濂白天去野外写生,傍晚揣着水和面包去图书馆,在废弃的纸张上徒手画平行长线。“画平行线,心要特别静。心一咯噔,线碰一块儿,这张画就废了。”

通过勤勉的自学,30岁后,曾孝濂成为整个植物所最出色的画师,被任命为绘图组组长,此后一直担任这个职务,直至退休。

为植物画标本图,写实是第一原则,不能自由发挥。腊叶标本送来时,早已干枯变形。曾孝濂和同事们要做的,就是依照腊叶标本,尽力恢复植株原有的姿态和风貌。他们将花朵和叶片取下,放到烧杯里煮开,再将花瓣、雄蕊、雌蕊、子房、鄂叶,逐一放到显微镜和放大镜下解剖观察。

与花开赛跑

在志书和论文中,植物学家用文字描述植物的特征。然而文字远没有图像直观和更具物种分辨功能,因此,全世界的植物志书都必须配上精准的手绘标本图。

曾孝濂领着大家进行技能竞赛,他找来一叠旧报纸,让大家在两行文字的间距中,用小毛笔画出7条不能中断的平行线。除了重视基本功,曾孝濂职业生涯的最大创举,是力主绘图人员必须通过写生,去还原标本背后的生命力。

中国第一代植物画师,诞生于20世纪初。随着近代西方植物分类学的传入,中国植物科学画的奠基人冯澄如在其著作《生物绘图法》《中国植物图谱》中,首次引进硫酸纸画法。

硫酸纸又叫拷贝纸或半透明临摹纸。把它放在标本之上,原样勾勒出植物的线条和形状,可以实现对标本的复印式描画,准确但死板。

曾孝濂倡导写生,是对硫酸纸画法这一传统的打破,在当时引发了不少同行的抵制,因为“大家基础各不相同,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好在当时植物所的领导——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和吴征镒先生,都很支持他“把植物画活”的想法。

为了在纸上留下茶花最美的状态,有三个月的时间,曾孝濂每天都在与花瓣打开的速度赛跑。

天刚亮,他就爬起来,跑去植物所对面的花园摘下一枝茶花,插到绘图室的瓶子里。接着跑去食堂吃早饭,七点半回到桌前。花从枝头摘下那刻,每一秒钟都在缓缓展开。画得慢了,本来向上的花瓣渐渐朝下,那么最终纸上画出的,就不再是他想画的那一朵。

一上午,不喝水,不起身,中途不休息,不上厕所,画得时间都忘了。一个上午过去,一朵山茶的造像基本完成。而画花的那个人,浑身发抖,热量都消耗光了。

采摘下的蘑菇和鲜花一样,会继续在空气中生长代谢。那时相机和彩色胶卷都是稀有物资,绘图员只能趁蘑菇还新鲜时快速作画。

曾孝濂是其中画得最多、最好也最快的那位。新同事画一幅的时间,曾孝濂能完成三幅。一定要跑赢花瓣打开的速度,一定要抓住那个物种最完美庄严的时刻。这种迫切,贯穿了曾孝濂为植物作画的60余年。

他“把植物画活”的观念,最终给整个行业带来了真诚和勇敢的变革。

1997年,曾孝濂退休。此后又过了7年,直至2004年,《中国植物志》的编纂才全部完成。从1959年正式启动,四代中国植物学家和植物画师,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完成了对中国大地上3万多种植物的身份识别和记档工作。《中国植物志》是中国植物的第一部百科全书,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出版植物志中,规模最大、物种数量最丰富的一部。

曾孝濂觉得自己大体是一个幸运的人。能够在生命中敏锐识别出自己的兴趣和使命,并用一生的时间,专注、单纯地燃烧自己、成为自己——不论过去还是现在,这都是少有人能走的路。

(大浪淘沙摘自“人物”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志书平行线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相交线与平行线》巩固练习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平行线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