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的富硒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

2022-12-07周高新陈绪敖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聚类耦合文献

周高新,陈绪敖,石 磊,沈 川*

(1.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 安康 725000;2.安康学院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3.安康市农业科技信息宣传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

硒是动物和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具有清除生命体内自由基、抗脂膜过氧化、防癌抗癌、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拮抗重金属毒性等功能[1]。由于硒与硫(S)相似,植物很容易吸收硒,并将其同化成各种有机硒化合物[2]。不同种类植物吸收和代谢硒的程度以及对硒的耐受能力各不相同[3]。世界上大多数人口直接依赖于植物的膳食硒,即使是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4]。饮用富硒茶是人体补充硒的一个简单、健康、经济和有效的方式。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富硒茶的研究文献为样本量,运用文献计量软件配合可视化手段,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近十年来富硒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对富硒茶的近十年来研究进展归纳分析、热点整理和发展趋势梳理,为“十四五”时期有效开展富硒茶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期刊”为文献类型进行高级检索,拟定检索条件为“富硒茶”OR“富硒茶叶”OR“富硒绿茶”OR“硒茶”,时间限定为2012年—不限,检索时间为2021年12月28日。去除无法导出参考文献的英文篇名文献,共计615篇期刊文献,导出为 Refworks格式。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去重后剩余609篇文献,随后按作者进行数据清洗,删除缺失字段和本刊通讯等无意义文献,剩余565篇相关有效文献作为富硒茶研究的后续分析样本。

1.2 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Co-Occurrence9.9(COOC9.9)软件对原始文献数据进行同义词合并、去重文献、频次统计、共现矩阵、相异矩阵、词篇矩阵、二模矩阵、耦合矩阵、聚类图、主题演进等分析。使用文献计量学分析软件 VOSviewer 对文献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5]。

2 结果与分析

2.1 论文发表趋势分析

通过对科学信息增长规律研究能够揭示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预测文献量的增长趋势、判定科学发展阶段等。经文献去重和清洗后,共收集2012年1月—2021年12月间CNKI数据库有关富硒茶文献共计565篇。根据时间发展对发文量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在这十年间有关富硒茶主题的发文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创新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虽然发文累积量呈线性增长,但是不同年份增速有所区别,2012年只有29篇文章发表,这是因为在这个新兴的领域,科学家们进行大量的原始理论探索,因此文章发表缓慢。2013—2014年发文量呈“井喷式”增长,走势陡峭,呈指数形式,这是因为原始技术发生了重大突破,大量科学家进入这个领域,同时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2014—2019年,有关富硒茶的发文量一直保持比较高的水平。2018—2019年增长量剧烈下降,可能是因为大量问题得到了解决,常规科学发展迎来了瓶颈,趋向于饱和,此后富硒茶领域平稳发展(图1)。总的来说,从文献递升趋势及发展前景来分析,未来人们对富硒茶的研究仍然会有较高的关注度,年发表文献量预计还会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图1 十年的发文量和发文累计量图Fig.1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ten years

2.2 关键词、作者、期刊和机构频次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作者、期刊和机构的出现频次进行分析,能够挖掘近十年来该领域研究热点问题和研究结构组成变化。对发表文献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富硒茶涉及的领域有农业经济学、作物学、药物学及社会学等,核心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富硒茶品牌建设、硒含量检测、茶叶质量提升、富硒农产品加工等这几个方面(图2-a)。总体来看,近十年来科学家主要围绕富硒茶经济效益的提升、土壤中硒的检测与利用以及富硒茶科学种植等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对于富硒茶领域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创新性仍需进一步加强。

注:a为关键词频次分析;b为作者频次分析;c为期刊频次分析;d为机构频次分析。图2 频次统计图Fig.2 Frequency statistics

以发文量为统计依据,富硒茶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以任明华、王磊、韩星海、刘芳、董文宾、吴立潮、王元风和刘永贤等作者为代表的研究群体,贡献了大量优质的科学文献(图2-b)。

在对期刊发文数量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发现,《中国茶叶》为该领域研究论文载文量最多刊物,其他目标期刊主要集中在《湖北农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山西农业科学》和《茶叶通报》等杂志上(图2-c)。

在对富硒茶进行研究的文献发表机构中,安康学院陕南生态研究中心发表文献最多,其次是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广西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安康学院,表明富硒茶的研究受到国内多个单位的关注(图2-d)。

2.3 作者、机构与关键字耦合分析

耦合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学科领域研究热点主题与知识结构的揭示。文章利用耦合分析方法,在二模网络基础上构建作者基于关键词的耦合关系,实现对作者的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从而达到对作者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隐性知识的揭示[6]。作者两两之间具有相同的关键词越多,表示该二者之间的研究方向的相似性越大,相似度越高就会聚在一起呈现一样的颜色(图3)。耦合分析结果显示了有4个聚类。

图3 作者耦合分析Fig.3 Author coupling analysis

对发文机构基于关键词的耦合分析,能实现对机构的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机构之间相同的关键词越多,相似性就越大,相似度越高就会聚在一起呈现一样的颜色(图4)。机构耦合分析结果表明有3个聚类。

图4 机构耦合分析Fig.4 Institution coupling analysis

2.4 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分析高频关键词可以推断出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下图中选取出现频次最高的10个关键词进行逐年分析,条形的长短可以判断富硒茶领域的热点,即该领域的学术关注度及历史脉络分析(图5)。结果可以看出,2012—2021年对于富硒茶和硒的研究一直处于高频状态,但是每年的发展均存在一些差异,从中能看出该领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状态。

图5 2012—2021年关键词渐进分析Fig.5 Keywords incremental analysis from 2012 to 2021

文献中的关键词一般存在着某种关联,而这种关联可以用共现频次进行统计[7]。关键词共现图谱能清晰展现研究热点与其他热点间的相互联系,下图中数字代表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数字越大代表着共同在一篇文献出现的次数越高(图6)。

图6 关键词共现图Fig.6 Keyword co-occurrence diagram

对关键词的聚类分析能够用来描述数据源间的相似性,以及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聚类结果展示了4个显著性差异的聚类,对上述聚类结果进行解析发现,四个聚类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代表着目前国内几个主要的富硒研究区域,也展示了不同区域对富硒茶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此外,通过分析关键词相异矩阵的聚类分析的树形图结果,进一步了解聚类分析中的每一次类合并的情况,并且对上文分析结果进行了佐证(图8)。

图7 关键词聚类图Fig.7 Keywords cluster graph

图8 关键词聚类分析树形图Fig.8 The tree graph of keywords cluster analysis

2.5 研究趋势分析

文章利用关键词时区视图来展示与富硒茶相关研究热点的演化过程(图9)。每一个点代表着关键词第一次出现的时间节点,节点越大表明此后被更多的研究文献所提及。

图9 关键词演进趋势图Fig.9 The evolution and trend analysis of keywords

(1)2012年出现了“安康”“紫阳富硒茶”“硒”等词,因为安康市在这段时间出台的一系列有利政策,加快了安康地区对富硒茶的研究。

(2)2013年出现了“恩施州”“富硒产品”,由于湖北恩施是硒含量比较高的地区,因此重视对硒资源的开发。茶树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硒能力,可以把无机硒转换为有机硒[8]。关键词中还出现了“茶油”“有机硒”“硒含量”“富硒食品”,因为随着硒研究的深入,富硒茶中硒含量检测手段的发展,有机硒的提取工艺提升,有更多的富硒产品被开发出来。

(3)2014年出现了“富硒土壤”“茶多糖”,说明对硒的研究正在多样化,一方面研究硒元素与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研究富硒茶中的化学成分。

(4)2015年出现了“营销”“优势”“茶文化旅游”“茶园”“发展”“SWOT分析”,说明正在探索富硒产业多方面发展,逐渐形成茶文化旅游及对应的营销体系。还出现了“重金属”“富集系数”“锌”,这是因为有研究表明硒能够提高植物拮抗重金属毒性的作用[9]。

(5)2016年出现了“原子荧光”“原子吸收”“硒元素”“硒浸出率”,是因为开发了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作物中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的方法,丰富了作物中无机硒和有机硒的测定[10-11]。

(6)2017年出现了“精准扶贫”,这是首次将精准扶贫与富硒茶产业进行结合。进入“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不断落实,地区茶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加快茶产业发展速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农业的经济水平和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7)2018年“乡村振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侧改革”等词,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是重大政策利好,正是因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茶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农业产业受到了很多重视。

(8)2019年出现了“物联网”“三产融合”“区域品牌”“资源优势”等词,可能是随着国家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产业布局逐渐趋向于多元化,互联网加快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不断应用到茶产业当中。

(9)2020年出现了“发展前景”“高质量发展”“质量安全”等词,“十三五”期间,农药在茶叶种植、加工、冲泡过程中的残留和降解仍是重要关注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想要更深层次的发展和突破,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做到绿色、安全发展。

(10)2021年同时,出现了“质量安全追溯”“产业优势”,是因为“十四五”期间,茶叶质量安全不容忽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溯源体系数据真实性与共享性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助于构建基于区块技术的富硒茶质量安全高效追溯体系。

通过对以上10年来富硒茶的研究热点演进分析,进一步的梳理与整合,概括出近十年来与富硒茶研究相关的演进趋势沿着五条主线进行。(1)研究地域逐渐扩大:安康市紫阳县—湖北省恩施州—四川省万源市—贵州省凤冈县—安徽省石台县—贵州开阳县—广西省梧州市;(2)逐渐重视质量安全:茶叶品质—物联网—质量安全—高质量发展—质量安全追溯;(3)贴合政策发展趋势:富硒产业—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振兴—产业优势;(4)研究技术不断革新:硒含量—富硒土壤—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化学品质—工艺优化—感官评分—正交实验—微波消解—理化组成;(5)产业发展多样化:茶产业—富硒产品—富硒农业—茶文化旅游—营销策略—地质背景—三产融合—生物资源。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本研究对近十年来在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富硒茶主题的565篇有效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OOC 9.9和可视化软件VOSviewer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富硒茶相关研究的发文情况、期刊、机构和关键词的耦合分析,关键词渐进、共现和聚类分析等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当前富硒茶研究水平现状,以及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等。

近十年来,富硒茶领域发文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尤其是2013—2014年发文量呈“井喷式”增长,然后一直维持比较稳定的增长量。从关键词、作者、期刊和机构频次分析结果来看,具有涉及研究领域广泛,地域分布广,研究群体大等特点。从作者、机构与关键字耦合分析结果来看,聚类效果明显,作者间有3个聚类,机构间有4个聚类,可以清晰的看出富硒茶研究核心力量的分布。从研究热点分析来看,主要集中在富硒茶品牌建设、硒含量检测、富硒土壤分析、茶叶质量提升、富硒农产品加工、富硒产业发展等。从研究趋势分析来看,文中总结了近十年来与富硒茶研究相关的演进趋势沿着五条主线进行,脉络清晰,可以看出富硒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正在扩大。

3.2 讨论

随着人民对硒摄入需求的不断增加,富硒茶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峻挑战。从本文对近十年文献计量分析可以看出,现有针对富硒茶研究的创新性、前沿性、广度和深度还有很大的扩充潜力,如果不能及时应对面临的挑战,势必会影响到富硒资源的开发,对富硒产业将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根据本文对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结合各地政策走向,总结了富硒茶产业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富硒地区可以依托独特的富硒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富硒康养产业为核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培育富硒产业和大健康产业[12];(2)充分发挥富硒资源优势与生态优势,建设特色田园综合体,打造富硒功能农业全产业链;(3)聚焦科技研发、基地与园区建设,加强富硒茶良种繁育、茶叶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突破,通过“富硒+”让富硒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把硒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延伸产业链,做大生态经济。同时,将富硒茶产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富民产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来抓。

猜你喜欢

聚类耦合文献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