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危害·对策: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维审视
2022-12-07周虹宇
周虹宇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梳理2021 年重大历史虚无主义事件,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借助时事,兜售西式价值观。2021 年年初,H&M 集团在网站发布一份声明,指控新疆“强迫劳动和宗教歧视”,宣称抵制新疆棉花。历史虚无主义者顺时顺势地跳出来鼓吹普世价值,抛售历史虚无主义,攻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二是调侃侮辱英雄。拥有900 多万粉丝的网红“LexBurner”公然在游戏中侮辱先烈。在某游戏中有一个角色名称为“乐芙兰”,该博主以革命英雄“刘胡兰”的名字称呼该角色。轻佻英雄的名字,玩忽历史人物,消释人们对英雄人物的认同。三是发布娱乐化视频,消费历史。为了“吸睛”“吸粉”,拥有600 多万粉丝的网红“机智的党妹”上传了一条视频,其穿着全套日式裙装,站在承载着民族伤痛和屈辱的旅顺博物馆门口跳着日系舞。这种行为是把历史博物馆当作博眼球的工具,亵渎历史的尊严,消费历史。四是亵渎历史尊严,挑战民族底线。8 月份网友曝光了中国明星张哲瀚在日本靖国神社合影,到供奉旅顺大屠杀刽子手的乃木神社参加婚礼,在慰安妇纪念日以及日军侵华纪念日举办大型演唱会,公然挑战民族的底线。五是借助影视剧,捏造段子,戏谑历史。国庆期间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热映,历史虚无主义者伺机而动,宣称中美双方装备对比悬殊,中国不可能战胜美军;捏造美军修复了水门桥还带着“赶着耕牛的老百姓从桥上通过”,这种行为戏谑了历史,否认了抗美援朝对中国的历史意义。六是打着“学术辨伪”的旗号,洗白苦难历史,为罪人开脱。在国家公祭日后的第一天,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某教师在课堂上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言论中涉及南京大屠杀真实遇难人数没有姓名、身份证支撑,这只是中国历史小说写作的一个概述。该教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绝人寰的犯罪历史,严重伤害了民族情感。
对此,探析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特点,梳理清楚其危害并给予应对之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特点
(一) 传播主体多元化
历史虚无主义传播主体多元化。具体言之:一是学术研究者。一些学者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披着“如实还原”的学术外衣,运用掩人耳目的手法在课堂、报纸、期刊、著作、个人媒体等平台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二是非专业人士。一些非专业人士通过“写书评、回忆录、笔谈,进行专题访谈,在媒体上开辟专栏讨论”[1]等方式兜售虚无观点。三是文艺创作者。一些文艺创作者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从文化资源、历史资源中选材,在创作过程中把“文艺作品暗黑化、艺术题材闹剧化、文艺理论西化、真善美伪化、假恶丑美化、正面形象黑化、反面人物圣化、社会问题扩大化”[2],以此博取大众眼球,获取商业流量,赚取私人利益。四是普通网民。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人人都是自媒体,一些网民通过设置网络议题、创作网络段子、制作表情包、剪裁视频等方式玩忽历史事件,戏说历史人物,网民亦成为了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重要主体。
(二) 传播内容系统化
历史虚无主义传播内容系统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在思想领域,历史虚无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批判唯物史观的缺陷,“提出马克思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体系当作教条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来批判”[3],主张取消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其二,在政治领域,历史虚无主义者重新评价国家领袖人物的过失,其不但否定领袖人物的历史功绩,而且炮制种种谬论,夸大领袖人物所犯的错误,企图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其三,在史学领域,历史虚无主义者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做文章,把“四史”描述得一团漆黑,进而宣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错误的延续。其四,在文化领域,历史虚无主义者颂扬西方的“海洋文明”,诋毁中华的“黄土文明”;鼓吹全盘西化,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 传播受众大众化
历史虚无主义渗透领域广,传播受众大众化。具体而言:一是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群体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缺乏对海量信息的甄选和辨别能力,在历史虚无主义者隐蔽性的传播下,青少年群体易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二是党员干部。一些党员干部对历史不甚了解,缺乏一定的历史素养,在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者披着迷惑性外衣和柔性的引导下,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迷失、政治信仰受到动摇。三是普通大众。由于部分大众受到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社会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对历史认识和理解产生偏差。此外,在外界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专业人士、非专业人士、意见领袖的蛊惑下,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言论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心理认同。
(四) 传播载体多样化
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载体多样化。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历史虚无主义者顺势而动,其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联合传播错误观点。概言之,历史虚无主义者不仅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书籍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而且通过微信、微博、贴吧、博客、论坛、快手、抖音、b 站等新兴媒体传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载体的多样化,大大增加了信息内容管理和社会舆论引导的难度。分而述之,一方面,由于传统媒体专业性、权威性强的特点,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助传统媒体传播的内容公信力强,其观点极易使社会公众信服;另一方面,新兴媒体虚拟性、快捷性、开放性、交互性、难控性的特点,使历史虚无主义传播范围更广,渗透性更强。在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联合发力下,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五) 传播效果裂变化
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效果裂变化。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效果裂变化在网络空间中尤为明显。由于网络空间匿名性、去中心化、交互性、超时空等特点,在互联“网”中,每个人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节点,任何人都是信息内容的创造者、发布者、传播者以及接收者。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为了“吸睛”“吸粉”时常制造一些噱头和焦点话题,发布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未经官方证实的历史文章、恶搞英雄人物的短视频,在开放性的网络空间里网民抱着“围观”“吃瓜”的心理热议、热转、热传。然而,因为互联网超越了时空限制,所以在网络空间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传播受众更多,这势必会让这些“言论、文章、视频”像“核裂变”式扩散,像“病毒”式传遍整个网络,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难度也大大提升。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
(一) 思想层面:消解马克思主义指导
其一,消解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人物的敬仰。历史虚无主义者宣称马克思、恩格斯是反人类、反社会的公敌,诋毁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人物,解构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人物的情怀,进而稀释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二,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的迷惑下,公众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消解了公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重大历史地位。其三,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者批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僵化,“造成马克思主义在一些哲学社会科学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
(二) 政治层面:动摇党的领导
“历史虚无主义彻底颠覆对党的历史记忆,严重损害党的公信力,想摧毁党的精神防线和心理防线,要从根本上击溃中国共产党,把党内的思想搞乱,导致党员思想麻痹,解除思想武装,最后组织涣散。”[5]历史虚无主义者企图走苏共亡党亡国的老路,用苏联全盘否定斯大林、列宁的手法全盘否定毛泽东,以肯定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历史来彻底否定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历史。通过否定毛泽东、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意识形态领域撕开缺口,把党内的思想搞乱,质疑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严重损害党的公信力,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受到动摇。
(三) 文化层面:消解文化认同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极力鼓吹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人权,竭力颂扬西方的蓝色“海洋文明”,否定中华优秀文化。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糖衣炮弹的轰炸之下,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质疑,消释人们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认同,严重威胁到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另一方面,红色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但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却通过各种形式恶搞红色经典文化,矮化丑化英雄人物,恶搞后的“红色经典”变成了“低俗”化,肢解了人们的精神信仰,消解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摧毁国人的文化自信。
(四) 历史层面:扰乱历史共识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者运用历史史料、历史素材大做文章,企图扰乱人们的历史记忆,推翻历史定论,解构历史共识。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者把历史当成任意打扮的小姑娘,随意粉饰涂抹历史,玩弄史料,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剪裁拼凑历史素材,历史虚无主义者的种种行径背离了历史事实,冲击了史学的客观性、真实性;另一方面,在历史虚无主义者断章取义的传播下,致使人们对历史认识产生偏差与误解,对厚重的历史只见现象不见本质,扰乱了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在历史认知混乱之下,人们对历史失去敬畏之心,对中国共产党失去信心,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
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
(一) 敢于善于斗争,构建战斗堡垒
敢于善于斗争,构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战斗堡垒。历史虚无主义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系统化、传播受众大众化、传播载体多样化、传播效果裂变化的特点,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阵依然严峻复杂。对此,我们应严防思想舆论阵地,守住思想防线。具体而言,一是要敢于斗争,打好历史虚无主义攻坚战。面对历史虚无主义不能听之任之,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的武器,摸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招数,对谬误坚持斗争到底,廓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二是要善于斗争,在历史虚无主义面前敢于亮剑。其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历史虚无主义者诋毁丑化英雄烈士、挑战历史底线的行为,我们必须用好法律武器。有法可依才能做到违法必究,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历史虚无主义者一旦触碰到法律底线,相关部门一定要严格执法,时刻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头颅之上。其二,净化网络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优化网络内容,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完善网络意识形态的预警和监控机制,把握网络舆情动向,引导网络舆情发展,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舆论,挤压历史虚无主义的网络生存空间。
(二) 讲好历史故事,筑牢历史根基
讲好历史故事,筑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根基。针对历史虚无主义迷惑性强这一特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讲好历史故事,让其难以为继。具体而言:一是讲好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故事。讲述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三件大事”(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让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知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二是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故事。讲述100 年来党在各种理论中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让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知道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三是讲好“红色精神”的故事。讲述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让人民群众在历史中汲取精神上的“钙”。四是讲好历史人物的故事。讲述革命领袖、英雄烈士、优秀党员的故事,让人民群众在历史人物的事迹中坚定信仰,从而源自内心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三) 抓好重点对象,夯实群众基础
抓好重点对象,夯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群众基础。针对历史虚无主义传播受众范围广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夯实群众基础。一是抓好学术研究者。倡导学术研究者“要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6]坚决抵制学术研究者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在学术领域渗透错误的观点。二是抓好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形态影响着政策的制定,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系统学习党的历史,了解党史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了解党执政的经验教训,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坚决反对各级领导干部在党史问题上出现错误观点。三是抓好文艺创作者。国家一方面要提高文艺创作者的门槛,严格审核影视作品,严格遴选引进的境外影视作品,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文艺创作者创造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英雄的精品佳作。四是抓好普通网民。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对广大网民进行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网民要提高个人的历史修养和网络道德修养,自觉学习历史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做到不传播和不扩散不良、不实网络信息。五是抓好青少年群体。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知识教育、英雄模范事迹的教育、参观历史博物馆和红色基地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结语
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一旦意识形态被瓦解,极可能引起政治动荡、政权更迭,打赢历史虚无主义攻坚战任重道远!为此,全党全社会皆应行动起来,对历史虚无主义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在“真刀真枪”的战斗中赢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