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渗透

2022-12-07

云南化工 2022年3期
关键词:化学理念绿色

李 娜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1399)

随着我国工业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遭到了破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都旨在倡导人们重视污染问题,树立绿色理念,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在环保问题上极为重视,禁烧农作物秸秆、实施垃圾分类等具体措施在一定程度减轻了环境污染问题。但如今的污染,其根源是有毒化学物质排放过多。若想从源头遏制环境污染,就必须解决有毒化学物质排放过多的问题。1991年,美国就已确立绿色化学的重要地位,表明利用化学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普及绿色化学理念的道路是完全行得通的。高等学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大批学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保护环境的中间力量,如果向他们渗透绿色化学概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环保之气将蔚然成风。而且在高校中,化学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学生辐射面较广,因此,教育工作者可结合工作实际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1]。

1 绿色化学理念及其在高校化学教育中渗透的意义

1.1 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主要目的是通过优化化学反应过程来减少或消除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产生[2]。从绿色化学角度来看,最佳状态就是实现“原子经济性”原则和“5R“原则。简单来说,化学反应是原子间分开并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反应物的各个原子,将其全部转化为最终产物,使原子利用率达“100%”。如此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杜绝环境污染,这便是“原子经济性”原则。“5R”原则的大致内容为:减少原料用量及实验中有害物质的产生(Reduction);循环使用某些原料及催化剂(Reuse);回收资源再利用,减少成本(Recycling);变废为宝,再生资源(Regeneration);拒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Rejection)[3]。

1.2 绿色化学理念在高校化学教育中的渗透

渗透绿色化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环保意识,减轻环境污染,其在高校化学教育中渗透的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谈:

1)绿色化学理念有助于加强素质教育。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高校以培养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为目的,把学生的分数、排名等看得较重,因此造成了部分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随着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作为目前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被提出,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为主要目标,培养合乎当前社会存在和发展所需要的公民[4]。刚迈入高校的大学生,他们作为单独个体的思想意识和习惯正慢慢形成,如果在化学教学中普及绿色化学理念,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比如,了解造成污染的因素、当前的污染程度、环境污染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以及目前人们在环保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这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普及。

2)绿色化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今高校的化学教材编写都是围绕理论知识来进行,教师在课堂上也是为了讲解而讲解,把每节课的知识安排的满满当当,然而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听进去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化学这门科目理论性和系统性都较强,如果实行“满堂灌”策略,会造成学生学业任务繁重,逐渐丧失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高校中还有些学生是高中未选修化学的,若在课堂上只给学生灌输书本的知识,无疑会加深这些学生讨厌化学的心理。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当适当科普绿色化学相关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改变思维定势,活跃思维方式,就算是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够参与课堂教学的交流中,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改变对化学的认知,重新爱上化学 。

3)绿色化学理念有助于培养环保型人才。

环保型社会需要环保型人才的共同建设和维护,只有人人愿意主动自发成为环保践行者,我们离实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就更近一步[5]。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如果在日常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注重观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便会潜移默化的将环保理念在心中内化并永久保持。这种内化的环保理念有助于环保型人才的生成并发挥作用,其作用不仅表现在校园生活,而且会持续到学生就业乃至一生。如此循环往复,学校每年可为社会输送数以万计的环保型人才。

4)绿色化学理念有助于消除大众对化学的恐惧心理。

谈及污染,大部分人会联想到化学污染,尤其是化学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及排放等,加剧对化学的恐惧心理。其实则不然,化学学科本身目的是为了服务社会,如研发新材料、制备新药品、探究材料新功能等,都在无形之中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人们之所以认为是化学造成了污染,便是在上述研究开发环节中未能进行精准控制设计,导致化学污染物外溢,危害环境。为此,作为化学教育者,必须要求学生时刻秉承绿色化学理念,将污染从源头控制住,彻底消除大众对化学的恐惧心理。

2 高校化学教育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相关策略

2.1 加强化学教师培训

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与开发者、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同时教师行为具有主体性与示范性,因此在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方面可从加强化学教师培训抓起。目前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存在教学思想老化、教学过程固化、考核形式单一等缺点,课堂中以传授传统知识为主,并未涉及到绿色化学相关理念等知识的传播。基于以上原因,对化学教师的培训可主要围绕信息化教学能力、当代化学工业发展趋势、课程思政育人、校本设计课程等方面来展开,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通过培训,化学教师不仅可以理解绿色化学理念的内涵,而且可将其内化成一种育人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更新优化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方式,从绿色化学角度出发来思考和解决教学问题。

2.2 优化教材,适当增设校本课程

教材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知识传授的桥梁,在教材中适当优化并增设部分内容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研究发现,大部分高校所用的化学教材仍是传统教材,其优点在于编写时逻辑缜密、理论性强、知识框架完整,有助于学生学习完整的科学文化知识体系;不足之处则表现在教材的内容并未及时更新、与生活的关联性小、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更是很少提及,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更不利于教师在讲课时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因此,化学工作者可从优化教材入手,在编写教材时适当考虑贴近生活,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普及绿色化学知识。有条件的专业教师,尤其是环境保护专业,可以在教学之余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将化学知识与学生日后的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更有助于绿色化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6]。

2.3 普及绿色化学相关课程

在高校的课程结构设计中,化学类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以四大化学为主,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些高校还设置了结构化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重在突出理论,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作用甚微。笔者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增设绿色化学课程作为化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鉴于当前高考改革的新趋势,在高中阶段选择化学的学生将会越来越少,高校必须补齐学生在化学理念上的短板,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设置绿色化学选修课,供其他专业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学习。

2.4 创新教学与实验模式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创新当前教学与实验模式。首先在教学方面,教师在演示部分有污染物生成的实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以视频演示取代实物演示的形式来投放。对于在课堂上必须演示的实验,教师也尽量以微实验的方式来开展,将污染的范围降到最小;另外,在课堂中讲述环境污染以及环境保护等案例时附带相关的图片也可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其次是实验部分,这是学生与化学离得最近的时候,教师应当在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如教师在制定实验方案时应当摒除那些产生污染物的实验,如果要做也尽量以其他同类型、少污染的物质代替;教师应优化实验考核方案,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以减小污染;此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和引导性,将学生的实验重心由注重过程转变为在注重过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结果,呼吁学生关注实验尾气以及如何合理处理实验尾气等。

2.5 重视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

前文主要论述了教师在课内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具体策略,学记有言,谓“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传授知识时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也不外乎于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社团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途径来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社团活动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7],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社团活动或者自行成立相关社团。比如,环保与健康协会、绿色环保协会等。通过社团活动的策划与举办,既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又能向人们传递绿色化学理念。此外,教师需要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可以试图将社会实践等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当中,每一学期可以为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来设置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诸如环境现状调查、家乡水污染程度分析等,通过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3 总结

笔者主要从解决环境污染角度入手,由此引申出在高校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解释了绿色化学理念的含义以及绿色化学在高校渗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高校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相关策略。作为高校教师,应当时刻秉承环保理念,将绿色化学进行下去。

猜你喜欢

化学理念绿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