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兽医防治猪病的误区与应对策略研究

2022-12-07杨应强

兽医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猪病消毒剂兽医

杨应强

(隆昌市古湖街道办事处,四川内江 642150)

我国的生猪养殖业迅速发展,生猪养殖的数量也日益增加。然而各种猪病如蓝耳病、口蹄疫、非洲猪瘟等发生概率也在不断上升,因而防治猪病已经是生猪养殖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然而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基层兽医对于防治猪病的过程中还有许多误区,严重影响了防治猪病的有效性。因此,应对其中的误区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找出有效的对应策略。

1 基层兽医防治猪病的误区

基层兽医在防治猪病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如猪病认识方面、消毒方面、免疫方面以及用药方面。

1.1 猪病认识方面

现阶段,大部分基层兽医并未受到过正规化培训与进修,未能正确认识猪疫病,未能对疫病传染性与复杂程度加以重视,进而在实际防治过中就可能会出现纰漏。特别对于偏远地区,大部分基层兽医仍停滞在传统疾病认知上,并不了解新型猪病,如果出现了新型猪病,兽医的自身能力又相对有限,难以展开针对性治疗,会致使疫病进行大规模传染,会对整个养殖区的生猪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除此之外,养殖户也未能对猪病加强重视。猪病的发生与防治猪病水平、养殖技术水平以及养殖环境的实际卫生情况都息息相关,若养殖环境较差,运用养殖技术相对落后,就会增加猪病发生的概率。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发现,猪病流行主要是因为新病与旧病同时存在。现阶段防治猪病的首要任务是有效预防传染性疾病,然而发生非传染性疾病也会阻碍生猪健康成长。发生传染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多种微生物病原体感染导致的,而非传染性疾病是由于养殖户未能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或者生猪营养不良导致的,不但会降低生猪的抵抗能力,还会增加猪病防治难度[1]。

1.2 消毒方面

在进行养殖生猪的过程中,大部分基层兽医都未能重视对于个体养殖户的生猪养殖环境进行消毒工作。对于一些大型养殖户,即使基层兽医会认为消毒工作比较重要,然而消毒频率却较低,一般情况下一年才进行一次消毒,并且在消毒的过程中也未能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与规定。现阶段猪病的种类也较多,进而增加了猪病预防难度,未使用消毒剂会致使发生猪病的概率有所增加,进而会影响到猪只健康。然而长时间使用同种消毒剂也难以得到较为良好消毒效果,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疾病种类与季节特点对消毒剂进行选择,进而才能更好的发挥消毒剂的作用。除此之外,部分基层兽医对消毒剂缺少正确认识,会认为气味越浓烈的消毒剂就有着越强的消毒能力,而实际现有消毒剂并没有特殊气味却也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进而会影响兽医对消毒液的选择,甚至会对消毒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还应根据消毒剂杀菌能力对消毒效果进行预测与判断,然而会存在部分兽医未能重视消毒剂有效浓度,如果消毒液使用的实际浓度过低,难以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如果实际浓度过高,不仅会浪费消毒液,还会产生刺激到生猪的可能性[2]。

1.3 免疫方面

部分基层兽医在展开猪群的免疫预防过程中会存在下述几方面误区,进而对防治猪病工作产生影响。第一,部分兽医未合理储藏疫苗,进而致使疫苗的药效有所降低,也会存在彻底失效的可能性。第二,部分兽医会过度依赖预防疫苗,将疫苗接种当成防治猪病的唯一方法,错误认为猪群只要注射了疫苗就可以了,未能有机结合预防与治疗,未能正确认识到整体防控工作的价值[3]。第三,部分兽医在进行猪群的疫苗接种时,未能重视呕吐、发热等副作用,未结合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疫苗注射相关工作。第四,部分兽医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疫苗注射,没有严格把控注射情况与注射剂量。

1.4 用药方面

首先,部分基层兽医会盲目进行诊治与用药。部分兽医基本诊治手段为用药见好以及见热退烧,未能结合猪病实际情况而用于猪病防治中,这也能体现兽医的专业知识有待完善与更新。并且在防治猪病的过程中,滥用抗生素药物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抗生素会在猪只体内,导致病菌对于药物会产生抗力,影响了疾病治疗,并且抗生素也会在猪只体内停留,进而影响食品安全。在实际治疗猪病的过程中,大部分养殖户与基层兽医会把抗生素与硫铵类抗菌药物当成万能药物。部分兽医因为缺乏临床经验以及防治猪病理论知识不扎实,会盲目用药。大部分兽医未能从猪病源头考虑与处理,严重影响了防治工作。

其次,部分基层兽医对药物的适应症了解程度有待提升。部分兽医专业素质相对较低,进而导致难以充分把握猪病规律与药物药理,未能清楚了解药物具体药理。部分兽医在展开猪病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病情书面描述进行判断,盲目使用药物,未重视药物的使用数量与剂量,未能明确具体的疗程,而仅凭借主观意愿进行诊治,不仅影响了猪病治疗,还会促使病情有所加重,也有存在致使猪只药物中毒的可能性[4]。

最后,部分兽医对于药物的使用途径或者是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一定误区。猪病治疗方面给药途径主要包含注射与口服,不同药物有着不同的送药方式,给药方式也会对猪病治疗的实际效果产生巨大影响。部分兽医未重视将药物进行科学配置,而将药物无序或是混乱添加到食料之中,不仅会影响猪只的消化功能,还会产生毒副作用,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2 基层兽医防治猪病的误区的应对策略

基层兽医应清楚了解在防治猪病过程中存在的误区,结合实际情况,并运用恰当的应对策略,不断提升防治水平与实效。

2.1 提升基层兽医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我国的基层兽医存在专业知识与诊疗水平有待提升的情况,进而导致难以满足畜牧业发展需求,因而应不断提升基层兽医综合素养。基层兽医不仅应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以及风险精神,还应全面且扎实的掌握专业知识与能力。基层兽医应不断进行学习,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上去,运用现代化的方法与技术有效解决防治猪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于基层兽医的培训力度,给兽医提供与同行协作与交流的平台和机会,进而提升其防治猪病的能力与水平。除此之外,基层兽医还应加强对防治猪病的重视程度,做好猪病预防工作,从根本上有效防治猪病发生。还应加强与养殖户的交流沟通,促使养殖户对防治猪病能够产生正确认识,进而从整体上完善防治猪病工作。

2.2 提升免疫接种的水平

免疫接种在防治猪病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因而基层兽医人员应了解免疫接种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将自身免疫接种的水平提升上去。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所使用的疫苗,能够选择正确的疫苗会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接种效果,因而兽医应选择适宜的疫苗,确保疫苗能够质量达标,严禁给生猪接种“三无”疫苗、变异疫苗以及过期疫苗。对于冻干苗,应采用冷冻保存,存放在-18℃的温度环境内。对于灭活苗,应选择冷藏保存,最佳存放温度为2~8℃。还应按照相关流程将免疫接种工作进行落实,各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以及生猪体质都存在差异,兽医应根据区域内与猪场的疫病流行趋势与特点将免疫接种的程序制定出来,严格把控接种方法与剂量,进而确保免疫效果[5]。

2.3 完善消毒工作

进行消毒工作,可以将病元微生物有效杀灭,进而将猪病的发生机率有效降低。兽医与养殖户应对消毒工作必要性产生正确的认识,兽医应根据疫病流行特点以及实际养殖规模,制定出健全的消毒方案,定期进行消毒工作,特别在疫病高发期,应每天进行消毒,做到彻底消毒,也需要对进出养殖场的车辆人员以及地面、墙面等展开彻底消毒。还应定期进行消毒药物更换,防止出现抗药性,进而促使达到最佳消毒效果。

2.4 加强用药管理

在治疗疫病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单一症状就开始使用药物,应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与分析。在使用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守产品的说明书进行使用,不可盲目减少或者是加大剂量。在兽药挑选的过程中,兽医还应对其严格把控,对兽药的真伪进行辨别,防止给猪群使用假冒伪劣、过期变质药品。在进行购买的时候,应选择正规的兽药店,再仔细观察兽药的内外包装,查看是否有“兽药”字样;对兽药说明书进行仔细阅读,对其成分进行查看。除此之外,还应对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生产日期以及禁忌症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还应科学用药,如果发现病猪,应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用药,一般情况下每天用药2~3次,应连续用药3~4d,进而才能更好发挥效果。除此之外,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多种药物,应尽量运用低级药物。

3 结语

防治猪病对于生猪养殖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因而基层兽医应了解防治猪病中的误区,并合理的应对策略。基层兽医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免疫接种的水平,完善消毒工作,加强用药管理。进而提升防治猪病的实效,确保猪只健康成长,促进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猪病消毒剂兽医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浅谈猪病的临床诊断
我是兽医志愿者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猪病治疗中常见七误区
动物园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