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历程与经验

2022-12-07秦南南

唐山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党史建构中国共产党

秦南南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00)

“党史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且是一种组织行为,建立一套完善的日常学习制度必不可少。”[1]追溯百年党史可以看出,党在指引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从未停止过对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建构的探索。回望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历程,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经验,对于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思想,从而更好构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具有深远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历程

(一)新中国成立前:初步规范党史学习教育制度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2]2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通过设置党史学习教育机构、规定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有效形式等一系列举措,对党史学习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和具体安排,初步规范了党史学习教育制度。

1.成立党史学习教育机构,组织实施党史学习教育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开始了利用学校这一机构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探索。1924年的《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提出,要“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3]74;1925年中共四大制定的《对于宣传工作之议决案》提出,要“开办党校对党员进行系统教育”[3]257;1925年10月通过的《宣传问题决议案》明确将开办党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要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开办各级党校。在党的一系列决议指导下,安源党校、北京党校等各地各级党校相继成立。1926年初,在上海区委开设的初级党校课程中,已有“中国共产党略史”课。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学校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专门机构。大革命失败后,以井冈山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各级党组织相继开设党员干部训练班,设立革命根据地大学。1933年成立的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明确将“中共党史”设为主要课程。1937年以后相继成立的陕北公学、马列学院、八路军军政学院、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根据地革命大学,根据学校特点分别设置了“中国革命问题”“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联共(布)党史”“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等课程。1940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规定了党员干部的“三级理论学习课纲”,其中初级课程包括“中国近代革命史”。

2.规定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以蔡和森、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创建背景及使命任务等党史问题进行了梳理与论述。1926年,蔡和森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建党5年来的发展历程,论述了中国革命阶段的划分及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等相关问题。1929年至1930年,瞿秋白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概论》《中国党史纲要大纲》概述了党从创建到六大的历史。蔡和森、瞿秋白对党史相关问题的梳理与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的良好开端,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与主要教育内容。

毛泽东高度重视对党的斗争历史的学习教育。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我们现在要建设这样一个党,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呢?解决这个问题是同我们党的历史,是同十八年斗争史,不能分离的。”[4]1941-1943年,毛泽东等人主持编纂了《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三部历史文献集。这三部历史文献集对于认清党史上的路线是非,纠正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错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表明,党史上的路线是非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正确运用等问题已被视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初步增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

3.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有效形式,保证党史学习教育效果

党的领导人常以报告、讲演、领学等形式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效果。1927年9月,蔡和森在顺直省委改组会上作了题为“党的机会主义史”的报告。1929年12月,毛泽东通过“红军斗争略史”的报告对士兵进行政治训练。1939-1941年间,党的重要领导人多次进行党史报告,要求“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5]。1942年,在题为“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报告中,毛泽东对党内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了总体要求。

以督促检查的方式验收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也是新中国成立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形式。1938年12月13日,毛泽东在对检查延安党政军民学团体工作的干部讲话中作出由上而下开展党内检查的工作安排。1939年5月的《关于检查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工作检查制度。194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再次强调,各级党的领导机关要经常检查党校和干部训练班的工作。在党中央的部署下,中央以及陕甘宁边区制定了日常考查、临时实验、学期考试和毕业考试等考试制度,监督考核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二)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八大:完善和发展党史学习教育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结合具体时期的中心任务以及党面临的实际问题,党延续了新中国成立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相关机制,同时更加注重规范党史研究机构、编纂党史学习教育资料以及拓展党史研究方法,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1.规范党史研究机构,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党史研究机构是统筹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力量、构建党的理论研究综合体系的重要机构。建立规范的党史研究机构,既体现了党坚守“党史姓党”的原则,又体现了党始终秉持科学精神研究党的历史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设立了党史资料室、中央档案馆及中央政治研究室。1951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下设党史资料室,系统性、长期性地收集和保存党的历史。1955年后,党史资料整理工作与党史研究工作逐渐分离,由中央档案馆统一负责党的历史档案的整理,由中央政治研究室直接负责党的历史研究工作,但在“文革”期间党史研究机构的发展因受到影响而被迫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了“文革”教训,开始了逐步恢复和规范党史研究机构的实践探索,开创了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建构的全新局面。其中,建立了新的中央党史研究室,保留了中宣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编译局和中央党校等部门。其中,中央文献研究室的保留使毛泽东等重要党史人物的年谱得以顺利出版发行。此外,党史研究机构的逐步规范也为新中国成立后至十八大召开这一历史阶段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出版提供了重要支持,《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重要党史文献的出版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2.编纂党史学习教育资料,奠定党史学习教育的文献基础

党史学习教育资料的编纂是党史研究的前提,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文献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对党史学习教育资料的编纂工作高度重视。1949年后,中共中央办公厅重印了《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编辑了《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这几部党史资料集成为党史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1951年,中共中央着手系统总结党的三十年历史,撰写“党史大纲”,出版发行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这一简明党史。1951-1960年,《毛泽东选集》四卷陆续出版。1961-1962年,中共党史教材编写工作也在国家教育部门的组织下积极推进。“文革”期间,党史学习教育资料编纂工作由于受到影响而陷入停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史学习教育资料的编纂工作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民出版社编辑的《中共党史参考资料》(8册)、中央档案馆编辑的《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8册)以及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20册)相继顺利出版发行。此外,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的重要领导人的文集、文选和选集及李大钊、恽代英、瞿秋白等党的早期重要人物的文集也相继出版发行。进入21世纪以来,党史资料文献数据库的建立更加丰富了党史资料的编纂形式,党史学习教育的文献基础也更加厚实。

3.探索党史研究方法,科学认识党史学习教育史料

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必须探索正确的党史研究方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延续毛泽东关于党史研究的根本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和实施了一系列科学的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效推进了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对毛泽东以唯物史观推进党史研究的根本方法的继承和延续,促进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开展。1942年,毛泽东指出,应以“古今中外法”研究党史。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了建党以来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逐步探索出“文献研究法”“口述历史”等一些党史研究的具体方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唯物史观的正确指导下,党既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的历史,也客观认识和正确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以及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科学性。与此同时,“系统方法”也成为党史研究的又一具体方法,在这一方法指导下,学界对于党史的研究避免了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建设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党的历史教育和引导全体党员恪守党的性质宗旨、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党中央的努力下,党史学习教育逐步实现了从一次性教育、主题教育向常态化与长效化教育的转变。

1.党的制度建设为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提供了历史契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扎紧制度的笼子”[6]。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的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在教育系统、研究系统和宣传系统内部逐渐呈现出制度化特征,但总体来看,这种制度的稳定性表现并不突出。因此,在新时代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历史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得到全面深化,逐步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由“强运动型”向“强制度型”的转变,同时将长效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充实进了党的制度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为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提供了借鉴和契机。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必然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纳入党的制度体系建设。

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突出了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建构的战略意义

2019年6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范围内逐步展开,其中,党史被明确列为本次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2019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再次强调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将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已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广大党员要“牢记红色政权从哪里来”[7],指明了常态化、制度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新时代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斗争本领的重要意义。

3.完善的协调联动机制推动了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实践

逐步完善的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推动了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的制度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员、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要全身心投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2]24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首先发挥了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同时加强了长效机制建设,对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作出了制度安排。

不断健全的党史学习教育保障机制保证了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长效落实有赖于良好的制度运行和保障机制。首先是保障经费。适当的经费投入保障了党史学习教育理论队伍建设与实践教育基地开发,进一步提高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效果。其次是保障落实。各级党委制定了规范完善、科学可行的考核评价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避免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化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建构的经验和启示

纵观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建构的实践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始终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推进,始终致力于实现党的制度建设与国家法治建设相统一,始终坚持正确的“制度效能”检验标准。

(一)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始终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推进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8]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建构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就是要以可操作、可评价的制度体系,规范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探究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党的百年成长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并教育全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正确方向、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经验、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内容。

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正确方向

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向正确与否关乎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建构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直接影响党史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准确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正确方向,是科学建构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目标基点。只有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实践样态相结合的历史,才能科学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正确方向。以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认识为例,党正确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开放紧密结合而使中国“富起来”这一实践命题,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辨明成就和失误,为党史研究和学习教育指明了正确方向。

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总结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并不断总结有益的实践经验,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丰富内容。党史学习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从党内到社会、从短期集中到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实践历程。建党初期,只有蔡和森、瞿秋白等部分党员各自开展党史研究,安源党校、延安整风尝试以学校教育和党内运动的形式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由分散到集中的实践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为代表的党史著作及党史影视作品的产生使党史学习意识由党内延伸到人民群众。改革开放以来至新时代,中共党史学科正式设立,党史学习教育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规范性不断加强,长效机制不断完善。

3.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

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须集知识性与价值性为一体。知识性内容强调历史事实和客观规律,价值性内容强调知识背后所传递的价值导向。注重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知识性就是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按照客观的历史事实勾勒科学的党史知识体系;注重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价值性就是始终坚持“党史姓党”,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分清党史学习教育的主流、主线和本质。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始终有着正确的价值导向,并不断追求知识内容的科学性。民主革命时期,党的重要历史人物亲自撰写党史文献、编撰党史书籍,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符合党性原则的内容支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共中央通过整党、整风、纪念性活动、高校教育等途径向青年学生、人民群众普及党史知识,突出党史学习教育鲜明的党性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党肃清“文革”影响,全面拨乱反正,开始了新时期党史资料收集、研究、编纂与考证的探索历程,增强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科学性。进入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成为党员、干部、群众的“必修课”,不断规范并实现制度化和长效化。

(二)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始终致力于实现党的制度建设与国家法治建设相统一

制度是一个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实现党的制度建设与国家法治建设相统一。

以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实现国家法治建设的价值引领。党史学习教育制度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制度建设又在价值层面引领着国家法治建设。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通过颁布法律议案、制定检查制度等措施不断规范、完善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历程,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这一价值取向必然在价值层面引领国家法治建设,并不断推动法治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以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推动党史理论创新。在党史学习教育制度构建过程中,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得到总结和完善。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确保了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确保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有益于党更加准确地认识自身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并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发展和理论创新。

(三)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建构始终坚持正确的“制度效能”检验标准

回顾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建构的实践历程可以发现,党史学习教育制度之所以能够一以贯之、行之有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以“制度效能”作为检验标准。“制度效能”即指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有效性;而是否具有有效性则既取决于制度本身,又受制于社会环境。

1.是否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核心领导

影响党史学习教育制度有效性的内在因素有很多,而根本在于是否坚持党的核心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构建者,提出了构建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的根本遵循,领导实现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探索出了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建构的有效方法。因此,是否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核心领导,是党史学习教育“制度效能”检验的根本标准。

2.是否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

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维护人民利益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建构的各个历史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至新时代,党始终将自身建设与国家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崇高使命和最终目标。因此,是否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党史学习教育“制度效能”检验的最高标准。

3.是否形成完备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通过检查机制、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创新了加强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制定了党史学习教育相关配套制度。其中,对建构常态化的教育信息管理、教育监督等配套的政策法规制度的尝试,为形成完备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总之,是否形成完备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是党史学习教育“制度效能”检验的重要标准。

猜你喜欢

党史建构中国共产党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第一次学党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党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