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逻辑与现实遵循:把“九个必须”贯彻到高校思政课教学中

2022-12-07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陈 文

(武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总结了我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展望民族复兴光明前景,系统阐述了“九个必须”的基本经验和根本遵循。这“九个必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政治密码”,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内容,也是明确“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在新征程上全体人民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行动指南,充满了许多重大的理论创新,值得我们深入领会、认真把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把“九个必须”有机融入“概论”课教学,阐释好“九个必须”的核心要义,是“概论”课教学需要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对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阐释“九个必须”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1]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总结了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也昭示着未来砥砺前进的方向。“九个必须”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从学理上深刻阐释“九个必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以史为鉴中探寻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在开创未来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九个必须”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展开,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包含了领导力量、价值理念、指导思想、道路遵循、安全保障、外部条件、精神力量、力量来源、政治保证等九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它贯通历史、未来与“四个伟大”。其中,党的坚强领导是核心;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是落脚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立足点也是必由之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安全保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外战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进行具有许多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精神力量;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和力量源泉;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政治保证。

“九个必须”的第一条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明确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近代历史表明,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一部百年奋斗历史,充分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之所以可以取得成功,归根结底是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人民是力量之源,是党的根基和血脉,“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初心的最好诠释。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百年理论创新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灵魂和旗帜。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就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是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建党一百周年重要讲话,从“走自己的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特征和重要地位进行了深刻阐述,表达了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人民军队是党和国家的安全保障和战略支撑,强国必须强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强军思想逐步形成,明确了强军的奋斗目标、战略步骤和基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立“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2]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使强军目标更加具体化。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深刻经验教训,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2]一百年来我们党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一支坚决执行党的政治任务、对党和人民忠贞不渝的人民军队。当代中国,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才能更加有力地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纷繁复杂、形势多变的国际潮流中,把握中国发展的大方向,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对外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时代发展潮流和国际合作大趋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开放、合作和互利共赢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难题的智慧和担当,是破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解决全球危机,建设地球美好家园的创造性构想。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伟大斗争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和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看,党的四大成就,无一不是在斗争中取得和巩固的,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特点的伟大斗争”,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2]。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也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担当作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和挑战。

加强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将统一战线视为我们党战胜敌人的三个重要法宝之一。1957年,他又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3]新时代如何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大团结大联合的生动局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实现。

“九个必须”的最后一个是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饱经磨难,始终生生不息,风华正茂,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永远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实现长期执政?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2],他告诫全党“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2]。在新的征程上,党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二、从历史经验和现实意义两方面将“九个必须”融入“概论”课教学全过程

“九个必须”是具有丰富思想内涵、严密内在逻辑的理论体系,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高度的规律自觉,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全面了解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伟大成就,尤其是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充分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因此,将“九个必须”融入“概论”课的课堂教学,全面解读和阐释“九个必须”,让学生真正领会和理解“九个必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进展,是“概论”课的重要目标。

“九个必须”的主题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因此,在“概论”课中讲述“九个必须”,要从过去和未来两个层面展开,深刻解读“九个必须”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讲清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全面阐释“九个必须”的历史意义

要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四个不同历史时期创造的四大成就;讲清楚为什么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理论上系统阐述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在教学的重点上要突出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经验;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引导学生感悟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党的为民造福史,讲清楚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要注重对党的百年理论创新经验的阐释,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相结合、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及其理论成果;结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外战略、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内容,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二)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际,深刻解读“九个必须”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

“九个必须”深刻总结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基本经验,面向未来回答了“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要求,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未来性意蕴,是中国共产党掌握未来、开创未来的行动遵循。因此,“概论”课教学还要立足于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现实,讲清楚“九个必须”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深刻意义。

要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主题,全面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导向;要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讲清楚新时代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应怎样贯彻新发展理念,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深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新时代要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新的赶考之路,讲清楚新的征程上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对中国共产党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认识和领悟;同时,还要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引导学生认清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深刻理解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增强战胜风险和挑战的信念,坚定创造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信心。

(三)要把“九个必须”与“十个坚持”结合起来,一体学习理解,一体贯彻落实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决议》概括的‘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整体,是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接续奋斗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总结,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要把这‘十个坚持’同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九个必须’等结合起来,一体学习理解、一体贯彻落实。”[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整准确地理解“九个必须”与“十个坚持”的精神内涵,将两者融会贯通于各章节教学内容中。

(四)融入重点和具体教学建议

1.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在教材的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五章“邓小平理论”、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等相关章节中,建议结合我们党100年奋斗历程,分别讲清楚四个历史阶段的“四大成就”及“四个庄严宣告”,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和主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讲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飞跃”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2.关于“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内容的论述,要结合《决议》总结的历史经验之一“坚持党的领导”和历史经验之十“坚持自我革命”的内容,建议融入第十一章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相关内容中进行阐释。

3.关于“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论述,要结合《决议》总结的历史经验之二“坚持人民至上”的内容,建议融入第一章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八章第一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第十章第四节“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十一章第一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相关内容中进行讲解。

4.关于“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关论述,要结合《决议》总结的历史经验之三“坚持理论创新”的内容,建议在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第一章“毛泽东思想”、第五章“邓小平理论”、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十章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章节中讲深讲透。

5.关于“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论述,要结合《决议》总结的历史经验之五“坚持中国道路”和历史经验之七“坚持开拓创新”的内容,建议融入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6.关于“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有关内容,要结合《决议》总结的历史经验之四“坚持独立自主”和历史经验之六“坚持胸怀天下”的内容,建议融入第十二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章节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7.关于“必须加强中华儿女的大团结”的论述,要结合《决议》总结的历史经验之九“坚持统一战线”的内容,建议融入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第十章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中进行学习。

8.关于“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论述,要结合《决议》总结的历史经验之八“坚持敢于斗争”的内容,建议融入第八章第一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进入深入讲解。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庄严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建议结合第十一章第一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关内容,并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重点讲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激发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在“概论”课教学中,还要注意准确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并从四个方面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髓和核心,也是“概论”课教学的重点内容。要结合党史教育,在讲述党的百年历史进程中,阐述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与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关系。在学理层面上,从四个方面系统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内在关系,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人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之间的内在一致、深层呼应[5]。

三、“九个必须”融入“概论”课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指出,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融入教育教学,扎实推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概论”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深入讲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概括的“十个坚持”,将“九个必须”有机融入教学体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彰显“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德育功能和铸魂育人的价值。“九个必须”融入“概论”课是系统的教学实践过程,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加强研究阐释,整合优质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才能使“概论”课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三进”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要以新的历史观为引领,准确把握融入的目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梳理、总结了百年革命史、奋斗史、英雄史,特别是着力阐释了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以鲜明的、积极的历史观,透过百年的奋斗史、斗争史、胜利史来看待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对历史的回眸、呈现、展示,都是站在面向未来的、以总结积极的、好的、值得肯定的方面为切入点和闪亮处。“概论”课教学要以这种新的历史观为引领,以大历史观解读百年党史,向学生讲清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不是普通的历史,它是革命史、奋斗史、英雄史的总结,是百年成就和经验的总结。

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融入的目标要求,引导大学生进一步牢记“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概论”课教师的教学融入意识和能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6],要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工作,要将“九个必须”准确融入“概论”课教学,教师是关键,是基础和前提。“概论”课教师首先要反复学习、深入研读“七一”重要讲话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会贯通理解“九个必须”和“十个坚持”的精神实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政治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做到自觉融入、整体融入和有融入;要加强对“概论”课教师的培训,除了教育部开展的统一培训外,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应根据自身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融入意识和融入能力,从而实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概论”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

(三)要做好研究阐释,开展集体备课,将“九个必须”有效融入教学体系

要使学生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入耳、入脑、入心,优质的教学内容是关键。融入的过程不是新内容的简单“复制粘贴”,而是要将“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原有教材内容自然融为一体。为此,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开展学理性探讨和研究阐释,加强对“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体系化研究和理论性阐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中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非凡成就背后的学理机理、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蓝图等”[7]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研究阐释。另一方面,要加强集体备课。“概论”教研室要组织教师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开展集体备课,一要备讲话内容,精准把握讲话的主题、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二要备学情特点,深入了解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现实困惑点、学习兴趣点,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真学真信,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三要备教学方法,针对各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研究性学习法等进行全面考察,选择适合学生特点、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6]要提高“九个必须”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还要大力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探索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上,除了传统课堂讲授之外,可以充分利用地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网络影视资源、影像资料,通过体验式、沉浸式教学,让学生多形式接受教育,增强学习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7],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从历史观照现实,探寻现实问题的根源,使“七一”讲话重要精神在“概论”课教学中融得自然、融得深入、融得全面,从而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猜你喜欢

概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