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的实践探索

2022-12-07钟霞军谈远锋宁小清朱智德

天津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普

钟霞军,谈远锋,宁小清,朱智德

(广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 广西南宁 53020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强国建设,对新时代中国科普工作提出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习总书记殷切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广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前身为广西中医学院医药会展中心)分别于2010 年和2015 年2 次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十多年来,广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西科普教育基地、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西第七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依托丰富和特有的广西中医药文化藏品和中医药高等学校资源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来利用中医药院校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开展了以“传播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发展特色壮瑶医药” 为主题的一系列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活动[1]。本文阐述广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在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活动中的实践探索及经验。

1 精心筹划颇具特色的专题展

习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提升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效果,传承民族医药文化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医药文化、认可中医药文化,广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和藏品优势,紧跟时代脉博,精心策划开展了颇具特色的“壮医的药线点炙疗法”“常用中草药的介绍”“广西道地药材展示”“四季养生”等专题活动[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之际,利用馆内收藏的文物藏品,策划了“广西汉唐医药古陶瓷精品展”、与个人藏家联合举办了“红色爱国邮票专题展”2 个专题展览。“广西汉唐医药古陶瓷精品展”共展出出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壮族医药文化相关的文物藏品30 件。这些藏品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对研究汉唐八桂医学有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是极其珍贵的实物藏品。而“红色爱国邮票专题展”主要是为了缅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是一场珍惜当下,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展。为期2 个月的专题展达到了预期目的,为全校师生和社会群众献上了一场医药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餐,让广大观众领略到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程参与、深度介入,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是推动了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药不仅为抗疫贡献了一份力量,同时也成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广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紧抓契机,策划举办了“古代卫生与防疫器具展”。该专题展览以弘扬中国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防疫知识为主题,分为“个人卫生与防疫”“饮食卫生与防疫”“饮水卫生与防疫”3 个部分,共展出卫生文物藏品34 件(套)。这些文物藏品是古代各个时期与卫生防疫息息相关的各类器皿,每一件都是历史的浓缩,都是历史最好的诠释,也是古人注意卫生、预防疾病和瘟疫的重要见证。它们见证了古人卫生与防疫的历史,承载着先人卫生防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对于今天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观众在参观展览中不仅能领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更能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的防疫战坚定了信心。

2 把趣味性融入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中

为了广泛宣传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服务于人民健康方面的作用,广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组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专家、教授深入中小学、广场、社区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用大家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专题科普活动讲座。活动的内容主要侧重在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和体验性。多年来,根据广西的地域性开展的专题活动有《端午话中药》《凉茶与健康》《中(壮)医传统技法与体验》《四季养生》《药食两用话中药》《入暑防蚊识中药》《香囊的制作》等20 多个[2]。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迄今已有2 500 余年历史,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赛龙舟等。2009 年9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针对这个传统节日,制作了适合小学生的专题讲座《端午话中药》,用他们看得懂的知识、听得懂的语言、摸得到的实物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每年的端午节前夕,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带上菖蒲、艾草、龙船花、青蒿、马缨丹、佩兰等中药材到小学生的课堂上,讲解这些药材的相关知识,让小学生们跟着学习制作端午节香囊。当他们兴高采烈地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囊挂在脖子上的时候,不仅收获了劳动成果,同时增长了科学知识,达到了将端午节习俗引入中医药文化知识,从小培养他们对祖国辉煌灿烂的中医药文化历史充满兴趣的目的[2]。

2020 年2 月,武汉市卫健委在官网上发布《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居家预防推荐方案》,推荐使用香薰疗法,包括中药香包。香囊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历代疫病发生期间被广泛使用,《山海经》曰“佩之可以已疠”。《本草经疏》言“芳香之气,能避一切恶邪”[3]。广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组织本馆的工作人员制作300 多份防疫香囊,免费赠送给小学生、老年大学的学员、社区残疾人和本校的教职工、大学生,大力宣传防疫科普知识。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壮族医药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壮族人民从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在壮族人民防病治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常用的几种壮医特色技法有: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针挑疗法、壮医经筋疗法、壮医刮疗法、壮医滚蛋疗法、壮医药物竹罐疗法等。为了宣传和普及壮族常用的传统技法,博物馆精心制作了《中(壮)医传统技法与体验》的PPT 和宣传传单,主要介绍刮痧、拔罐、艾灸、药线点灸,并把它们带到中小学、广场、社区,组织学校的专家、教授在大型的科普活动广场和社区亲自为市民们解答相关知识,指导市民们用简单的技法来预防保健和缓解一些常见及多发性疾病[2]。这种带有浓郁壮乡医疗特色的科普宣传体验活动,使中小学生和广大市民对自己的民族和家乡感到由衷的自豪。

3 加快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的传播速度

网络新媒体平台现已成为人们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了加大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传播力度和受众面,博物馆不断创新科普宣传工作的方式,积极尝试线上科普的宣传模式,通过科普动画、科普短视频等形式,加快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的传播速度。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由于疫情的原因限制了博物馆到中小学和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因此,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预防疫情的科普宣传工作。一是组织校内的大学生开展以中医药防疫为主题的科普短视频比赛,从大学生提供的100 多件参赛作品中挑选出10 件优秀科普短视频作品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举办的“广西公民科学素质,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科普短视频比赛,其中《香薰与防疫》和《栀子花》2 部中医药科普短视频,在大赛中入围优秀科普短视频。二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点,开设暑期网上科普教育活动。通过学校公众号宣传广西中医药大学的抗疫英雄先进事迹和抗疫短视频,大力宣传传统中医药文化理念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知识。三是推动科普抖音短视频进校园、进社区,将录制好的10 部科普短视频通过网络推送到南宁市星湖路小学、衡阳路小学播放。

这种线上形式的科普活动深得小学生们喜爱,不仅传播了中医药文化知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知识,而且让小学生们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感到自豪。在社区,为残疾人、老年大学学员播放科普短视频,赠送自制防疫香囊。通过一系列老百姓喜闻乐见、图文并茂的宣传方式,增强人民群众对疫情防控的认识,提高了人民群众打赢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让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到基层、到社区,让其在广大群众中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把博物馆开展的专题展推送到微信公众号传播。近两年来,通过《民族医药报》的微信公众号推送出“古代卫生与防疫器具展”“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我国熏香文化”专题介绍等。这些新媒体宣传方式,改变了以往科普宣传的单一模式,增加了示范辐射作用,使受众面更广,收到了良好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效果。

4 利用基地资源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

广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原有的医药会展中心设有中药标本馆、中国医学史馆、生命科学馆和校史馆,即将建成开馆的新博物馆展出面积近8 000 m2。目前展出中药浸制标本、中药饮片标本、中药蜡叶标本、人体解剖标本,以及医学史、校史的标本、图片等10 000 多种(件)。校园内还有药师山、药用植物园,园内种植有常用药用植物和广西特色道地药材植物。近几年还注重收集了许多与中医药文化、八桂医药相关的文物藏品3 000 多件,这些藏品基本是广西本土出土,特色明显,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尤其是石器和陶瓷、海洋类的标本有4 000 多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博物馆收藏的中医药标本、海洋标本和中医药文物达到17 000 多件(套)。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丰富多彩的科普展教资源,对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十分有利。在每年的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广西10 月科普大行动等重要科普宣传活动期间,免费开放展馆,主动邀请中小学生、大学生和市民到展馆来参观,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为参观者提供免费讲解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宣传和科普体验活动。参观者通过耳听目睹、亲手触摸、亲自体验等形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以及中医药在治未病、疾病康复、重大疾病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5 结语

广西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西科普教育基地、广西第七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肩负着“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的重任。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和馆藏资源,把科普活动作为科普基地运行的灵魂和重要载体[4],开拓思路、创新理念、创新传播方式,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类型的线上线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力宣传中医药和具有浓郁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壮瑶医药在防病治病、疾病康复中的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服务人民健康、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做出新的贡献[5]。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普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科普达人养成记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