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时代城市书房服务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
2022-12-07李娟
李 娟
(陕西省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61)
在全民阅读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公共阅读资源供给向精准配置供给的转变,新型阅读场所应运而生,且以城市书房为主要代表。城市书房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在社会力量给予支持的情况下,在各级公共图书馆辅助作用下充分利用高科技设备,致力于提供一体化服务,创建24h开放的场馆型自助公共图书馆。但城市书房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系列代表性问题,有必要对相关机制予以创新,以全面推进我国城市书房的建设,助推全民阅读发展。
一、全民阅读时代城市书房服务模式的构建
城市书房之所以在兴起后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读者和政府间默契,伴随其数量与规模扩大,城市书房已经逐渐形成了稳定服务模式。
1.服务程序更具公共性
目前,各地区城市书房已经形成了读者参与建设惯例,且政府部门与公共图书馆等部门与单位可借助实地走访、电话和网络等方法对读者意见进行征求。而在进行专家论证、政府决策时,始终将读者作为考虑重点,以尽可能根据读者意愿建设城市书房,与其公共阅读需要相满足,不断提高城市书房的使用效率,以免后期出现改动。特别是在全民阅读时代,更强调均等化理念,以确保公共阅读资源均衡且平等分配,使得全民阅读落实到各公民,所以要对所有公民进行引导并积极参与到公共阅读资源的分配中[1]。城市书房实现服务程序公共化可使读者更好地参与到建设中,确保惠及所有读者,为实现全民阅读均等化目标提供必要保障。陕西省图书馆城市书房“三立堂”开放后,成为当地读者必选的新型文化阅读空间,特别是在发展中实现转型与升级,读者可借助官网、微平台等渠道提出个人意见与建议,为创新城市书房服务模式提供了必要帮助,同样有利于增强自身影响力。
2.服务主体更具多元化
城市书房服务主要是政府部门牵头,并将各级公共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引入其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对以企业为主社会力量的协调与吸引,尽可能彰显出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利于公共阅读资源供给的充分性并提供长效服务。宁波市在改进读者公园中积极探索公园与城市书房联合模式,同时引入新华书店,对当地闲置的公共阅读资源进行了有效盘活[2]。陕西省图书馆的城市书房三立堂是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陕西省图书馆发挥主导作用并提供场地与图书,全面对持有公共图书馆借书证读者免费开放,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服务主体价值。陕西图书馆的公共阅读资源丰富且新鲜,在城市书房建设中参与可补充各级图书馆,对自身资源加以盘活后不断增强影响力,利于其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获取。通过企业介入可使政府部门的投入成本减少,也更利于城市书房服务效率的提升。
3.服务范围更具基层性
城市书房由区县发展起来并向市区扩展,并随之向乡村下沉,在公共图书馆、基层政府以及新华书店等作用发挥的基础上可因地制宜,利于布局的合理化,进而为读者创建更具针对性的城市书房。而上级部门统筹协调,将基层活动充分释放出来。这样一来,公共阅读服务提升同时也可形成独特性经验。城市书房的目的就是为基层提供均等化、普惠化的城市文化服务、更高质量的公共阅读资源以及更具人性化的阅读场所,在提升既有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同时以基层为落脚点。总体来讲,城市书房的服务范围由边缘区县拓展至市区,可更好地保证顶层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并为其后续服务提供有效指导。
二、城市书房服务现实问题阐释
在我国,城市书房发展尚未形成成熟模式,而各地区在探索自身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城市书房很难在公共阅读中发挥作用和价值。
1.战略规划缺乏独立性
现阶段,各地区城市书房均隶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建设范畴,而并非独立项目,因而在资源建设、财政拨款与活动筹备等方面始终停留于年度具体计划层面,战略规划的明确性不明显,即便可针对性指导城市书房的发展,但会使其城市发展战略格局与文化地位受到影响。为此,在公共卫生事件后很难尽快有序开放并将自身作用发挥出来。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城市书房是全民阅读纵深发展的关键,因而各城市均需对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城市书房地位加以重新定位,以长远战略角度给予必要扶持。
2.成本制约难拓展
城市书房属于智能化公共阅读场所,因而要在前期建设、后期开放以及维护等方面投入一定经济成本。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发现,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建成的多家城市书房,当地财政投入已经超过900多万元,而对社会资金的使用则不低于2400万元,若加上基层配套经费,实际投入数额将更多。特别是城市地价的提高,资金的投入会明显增加[3]。且城市书房属于公益项目,盈利不多,成本一般是各级政府部门承担,所以会对实际的推广范围带来影响。尤其是在公共卫生事件后,政府财政投入会显著减少,对于城市书房推广而言将难上加难。
3.文化服务效能不高
虽然城市书房建设备受读者支持与认可,但在实际开放后的使用效果却并不理想,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使用率偏低,部分城市书房在开放后读者数量不多,主要原因在于选址不合理,对于目标群体没有准确定位,难以精准服务。第二,阅读氛围相对淡薄,阅读活动少,阅读推广、文化活动不足导致城市书房阅读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导致文献和空间都闲置率较高。第三,线上服务不足。公共卫生事情期间,实体书店和各级公共图书馆等均可借助微信与互联网等形式组织开展读书会、讲座并销售图书,提供线上服务,但城市书房线上服务往往被忽略、出现停滞。不少城市书房因缺乏线上平台,不利于其相关服务的开展。
4.评价标准缺乏合理性
对城市书房的评价一般参考其整体人流量与图书借还量等相关指标,可对其使用情况加以反映,但无法对实际使用效果展开精准判断。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城市书房的人流与图书借还高峰通常在开放后几个月或是几周内出现,而随后则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果调查所选时间段不确定,必然会影响数据获取的真实性。此外,难以有效监督并激励城市书房服务,对其长效化与常态化服务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当前时期城市书房服务模式的创新路径
城市书房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优化,能够对公共阅读资源进行精准化配置,助推全民阅读发展。现阶段,城市书房数量初具规模,在全民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备受认可。为此,在后续发展中应将读者需求作为导向,以问题作为突破点,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构建长效机制。
1.科学规划城市书房建设
城市书房以城市既有公共阅读资源为基础实现了差异化发展,因而在战略规划方面要对城市文化定位和发展趋势予以综合考虑,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结合不同城市、不同区域读者需求。在宏观层面,要全面考虑发展规划、实施方案、行动计划与路径等制度组合以及政策支撑体系,但也要对执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多加考虑,特别是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所以,一定要结合国家与省市各级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成阶段目标的制定,并细化到年度,确保执行战略规划过程中逐渐完善,保证城市书房的城市文化性、地域性与时代性特征更突出。
第一,各级政府部门要与高等院校、公共图书馆以及研究单位等联合,深入调查研究公共阅读政策与资源,构建公共阅读数据库,以更好地制定战略规划。第二,要对公共阅读发展中的相关国家政策、制度变迁以及地方环境等进行梳理,以确定宏观背景下的影响机制[4]。第三,对实体书店、文化传播单位、公共图书馆以及出版社等承担供给公共阅读资源及运作管理责任机构的发展动态予以关注,以揭示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基本生态。第四,要深入到城市文化弱势群体、偏远地区,对基层城市书房的发展可能性形成进一步了解。
2.优化城市书房服务机制
积极创建政府与社会力量双赢的参与机制,将社会力量积极调动起来以参与其中。首先,可适当给予财政补贴,对实体书店等以既有经营模式为基础并提供城市书房服务功能的机构给予必要资助。其次,给予政策鼓励,可借助税收优惠等政策对相关企业多加鼓励,使其积极参与到城市书房建设和维护中。最后,适度盈利,以公益原则为基础,在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城市书房内设置自动售货机、茶水饮品吧台并进行广告招租等,在多个途径下实现城市书房服务成本减少的目标。
对公共布局加以优化,对公共阅读资源加以激活,尤其要不断提高城市文化高地并补偿文化洼地,强调公共阅读环境高品质与阅读资源边界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公共阅读服务精准程度。同时,以读者需求为依据促进公共阅读服务的多元化,可举办读书沙龙并组织开展阅读主题活动、展览与讲座等,尽可能减少书房闲置情况的发生,对周边公共阅读资源予以有效激活。通过对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更新升级提供线上线下服务,线上资源可以和公共图书馆以及省内图书馆联盟协调合作,将专题数字资源进行共享,使不断扩大的读者需要和有限纸质资源间的矛盾得以缓解。将人脸识别、噪声提醒与烟雾警报等技术融入其中,遏制不文明行为的出现,对城市书房公共阅读环境予以必要维护。
3.全面建设城市书房品牌
城市书房品牌建设机制的改革,政府部门与公共图书馆负责组织与协调,发挥城市书房平台作用,和阅读俱乐部以及读书会等公共阅读群体实现联动,对社会公共阅读资源加以整合,加快品牌建设速度,逐渐形成品牌规模。要对品牌建设类型加以丰富,以促进城市书房的多元化发展,尽可能选择条件容许的城市书房当作平台,在深度方面将民生当作重点,通过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并邀请负责人员,普及和解读最新方针政策,对读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在广度方面,需在公共阅读范围内融入动漫、影视与音乐等多种形式,在与城市文化产业实际情况结合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讲座、展会和论坛等活动建设,不断扩大城市书房的品牌规模并提升品牌影响力。
城市书房品牌建设主题的凝练,要以城市形象与个性为依据,在政府引导下和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公共图书馆、文化企业等社会力量进行合作,将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主题元素凝练出来,结合文创相关工作,创设具有特色的城市书房品牌,进而与社会经济转型和国家战略中的城市定位相吻合,逐渐增强其文化影响力。
4.健全城市书房评价体系
积极创建动态化长效评价模式,增强城市书房服务体系反馈功能,政府部门、读者、公共图书馆以及研究单位等共同组建联合机构,并对城市书房的发展情况展开满意度调查,保证调查的量化与细化,选择具有较高关注度的城市书房作为试点并推行,逐步完善与铺开,有效增强评价有效度与准确度,将真实情况与不足加以准确反映,以系统监督城市书房的服务形式。
资源整合,创建不同地区城市书房网站与微信公众号等数字互动平台,并定期更新与维护,畅通群众评价渠道,搭建评价平台,将城市书房的发展规划、读者活动、服务内容等信息予以发布,同时可设置评价功能,使读者能够主动参与动态长效评价模式的创建过程中,将城市书房服务体系的反馈作用充分发挥出来[5]。
创建名单体系,对示范案例与失范案例进行选择并展开及时干预,确保城市书房的合理化发展。要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以免因长时间积累而影响书房发展。若问题相对严重应立即停业并采取整顿措施。同时,对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并予以完善和推广,构建具有借鉴价值的模式。
对“房长制”予以探索,保证责任落实到个人且奖惩明确,安排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团队专业人员负责,以确保更好地落实评价形成责任,对城市书房管理模式和维护方式加以改进,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服务,加快城市书房长效化与常态化发展速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民阅读时代下,城市书房需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服务模式与各项机制,将其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