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2022-12-07王聪艺

中文信息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

王聪艺

(河南省南阳市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前言

在农业产生方式变化的过程中,想要减少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关系,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等多种方式对农业经济发展进行优化。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低消耗、高产量原则,实现低碳环保的发展目标,在低碳经济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并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同存在、进步。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部门需要探索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可靠措施。

一、简述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等多种方式,尽量减少石油、煤炭等高碳类型能源的消耗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从2010年8月开始,确定5省8市尝试进行低碳经济发展工作。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实施,主要是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化石能、地热能等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益,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逐渐从农业文明迈进工业文明,并且获得较好的发展机遇和成果。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社会经济规模的逐渐增长,人们对常规能源使用引起的环境问题、造成的后果等方面的认知逐渐深入,随着酸雨、废气污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升高、光化学烟雾以及水污染等危害的形成,已经被确认与人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常规能源的大量消耗等因素有关。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概念形成,并且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逐渐转向生态文明发展,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利用新型的发展机制、技术措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以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农业经济的基础比较薄弱。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和生产经验,但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够扎实,相对薄弱,不仅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还存在设备落后、存在年久失修、与现代化农业发展实际需求不相符的问题。农业生产设备跟不上时代进步的脚步,难以满足生产力的需求,必然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没有坚实的农业发展基础作为后盾,任何形式的发展都会受到不良影响,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以及模式上还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难以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以及效率造成严重影响。其二,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偏低、生产方式落后。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采取的都是粗放型的模式,技术水平和生产方式都比较落后,尤其是部分农村农业生产者文化水平偏低,不具有灵活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能力,导致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受到制约;部分农民也没有意识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对环境的破坏以及所带来的危害等,导致环境污染情况加剧,周围的生态环境也被破坏。我国的很多农村地区还采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和方法,很少使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机械设备,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相比,差异很大。此外,我国农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比较薄弱,创新意识不足,难以满足农业迅速发展的需求。现代化农业生产中还存在滥用农药和化肥的现象,破坏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甚至对农村的自然环境产生影响[1]。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1.转变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想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关键的是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不能单一地从经济增长角度对农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还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以及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要进行综合分析,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并保护好生态环境。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包含农业生产指标、生产总量指标,并且在广泛意义上还包含了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资源、质量以及效益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科学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经济效益应是经济、人口、资源、社会以及环境等方面互相协调发展的经济。资源的过度消耗、将环境作为发展经济的代价,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以“先污染后治理”为主的传统模式,与我国的国情不相符。

首先,我国的农业必须在低碳经济下发展。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安全是及其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关系民生的大问题。缺少农业发展就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农民不富裕,全国人民的富裕程度有限,也就不会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其次,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作为基础,探索低能耗、低投入、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最后,从低碳经济理念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农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措施,采取科学的措施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2]。

2.优化农业经济生产结构

资源结构决定着生产结构,因此,生产结构受到国家资源和地区资源结构的限制,并且在一定的阶段性具有稳定性。但是,生产结构也不是完全被动存在,它也会对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发生过多次的战略调整,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从低碳经济角度对农业经济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其一,种植和土地养护结合,合理使用土地。豆科植物能够有效固氮,能够改善土地的肥力,但是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逐渐减小,尤其是在东北表现较为明显,总产量明显降低,进口大豆的数量却在逐年增加,需要重点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对大豆品种进行改良,重点研究优质大豆和高油大豆品种,提升我国大豆生产质量。其次,国家针对大豆的价格实施支持与保护政策,促使农民能够积极种植大豆;同时,还应给予大豆生产加工厂支持和鼓励措施,使其积极采购并加工国内的大豆。其二,单位面积操场的载畜量采取科学的方法核定,提高畜群养殖的结构合理性。我国草场普遍存在载畜量过大的现象,造成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的情况逐渐加剧,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并且牛、羊、马等大牲畜是食草量较大、碳排放量较大的动物。对此,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操场的载畜量进行核定,实施围栏放牧、轮区放牧、舍养等方法进行牧业养殖,使草原能够休养生息。其三,对农村现有的工业产业布局进行调整,提高工业结构的合理性。在工业区,需要对工业废水、废弃、废渣等进行集中处理,改变传统工业布局分散的不良局面。尤其是结合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污染严重、碳排放量高且能源消耗较高的工业转移到农村,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农村工业发展需要从初期就重视污染小、耗能低、排放低、效益高的原则,不能受到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影响,宁愿暂时经济增长缓慢一些,也不能吸引重污染的工业转到农村,从而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并保证农民在健康的环境中生活。

3.建设低碳能源发展结构

我国的石油、煤炭以及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逐渐减少,在开发和使用农村能源的过程中,需要对生物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以及风能等可再生资源进行合理使用。尤其是我国的南方地区,要对地理优势加以充分利用,利用水力资源发电。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对核能进行有效开发,作为高效、清洁的补充性能源。在使用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发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尽量降低发电成本,或者是通过国家给予补贴的方式尽快参与到电力系统中,以便补充现有发电能源的不足。支持并且鼓励使用新能源电动车、汽车以及生物能源汽车等,改善农村的能源情况。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在西北和东北的部分区域内,农民还是会采取直接燃烧柴草和农作物秸秆的方式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热能的转化率非常低,不仅会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还会造成畜牧业饲料的浪费。对此,需要对农民进行引导,逐渐改变这种高消耗的能源利用方式。例如,可以实施“四位一体”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即将种植、养殖、积肥以及沼气等集中在同一土地上,实现对资源的多级利用,增加新能源的使用,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减少能源浪费,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实施有效保护。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国家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两个大方向上出发,运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将种植、养殖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减少碳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并且保证农民能够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活。由此可见,建设低碳能源发展结构是农业经济在低碳背景下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4.合理利用低碳技术措施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对低碳技术加以合理利用,促进农业结构的快速转型。低碳技术主要是指涉及石化、交通、电力、建筑、化工以及冶金等部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油气资源、高效且清洁的对煤的利用、二氧化碳捕获和埋存等方面研发并使用的能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有效控制的技术。低碳技术主要有三类。第一,减碳技术,是指排放量高、能源消耗高领域实施所应用的节能减排技术,煤以高效且清洁方式的利用,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以及油气资源的开发技术等。第二,无碳技术,如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以及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技术。在过去很长的时段时间内,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大幅度增加,甚至超过IT行业。第三,去碳技术,其中最为典型的技术是二氧化碳的捕获以及埋存处理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探索且合理利用低碳技术,具体包括:第一,重视我国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优良传统,加大有机农业的发展力度。农家肥的使用量适当增加,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并且注意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防治病虫害时尽量使用生物技术,加大低污染、低毒、高效且低残留的农药研发力度,采用多元化措施减少农膜、农药、化肥等污染源的使用。第二,加大对风能、地热能、潮汐能以及生物能等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尤其需要帮助农民认识到沼气的优势,并建立沼气转化场所,增加农民对沼气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农村能源的实际使用效率。第三,加大对灌溉技术和土地技术的研发以及使用,加大无土农业的发展力度,建设立体的农业,发展节水农业等。同时,节约水资源也是在节约能源。第四,对农村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生活垃圾等按照无公害技术要求进行处理,尽量降低排放或者实现零排放。第五,农业产业开展“绿色革命”,改善动植物的品种,增加优良品种的覆盖率,提高单位面积上农作物的产量,以此提高农产品的整体产量,并提高其质量,从而补充耕地资源的不足。在使用低碳技术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其掌握新型的农业技术,进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3]。

5.创新低碳消费发展模式

低碳消费模式是在保证低碳的同时,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利用低碳消费理念对人们的奢侈浪费行为加以限制,使人们意识到生活质量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想要实现低碳消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理念。人们要对低碳生活的优势有深刻的认知,尤其是在社会的未来发展中低碳生活具有重要的价值,学习先进的低碳理念,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意识,反对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其二,改变原有的不良消费习惯。中国历史悠久,特别看重各种节日以及礼仪,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演变成不良消费习惯,如衣服一定要穿名牌、请客讲究排面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在日常生活中,在保持礼仪和传统习俗的同时,要理性消费,纠正不良消费习惯。其三,饮食结构要合理。每天的饮食保证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即可,控制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的摄取,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型,需要创新农业发展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意识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与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实现农村产业的集约化生产,坚持低排放、低污染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则,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