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022-12-07贾婧
贾婧
(菲律宾碧瑶大学 菲律宾 碧瑶 2600)
团队式教学法,是由团队式训练法演变发展而来,是各专业体育队日常训练期间使用相对普遍的一种训练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引进各项体育运动后,使团队式教学法也随之走进高等院校的专业队训练及教学领域当中,并成为应用广泛,且优势鲜明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校篮球日常训练及教学工作期间,合理应用团队式教学法,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机体素质与篮球运动技巧,并保证学生运动表现能力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协作精神。此外,篮球作为深受高校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挖掘培育优秀篮球运动员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及作用。由此可见,从提升高校篮球训练质量成效角度考虑,本文针对“团队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团队式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及篮球运动特点分析
1.1、团队式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对于团队式教学法来说,其核心即为团队精神,从其要求层面分析,即:在团队内部各成员之间,需形成和谐的关系,学会互帮互助,使团队协作统一的良好氛围有效营造出来。部分人士对其中的“团队精神”认知片面或错误,需认识到的是,团队精神并非牺牲个人利益,成全共同利益;二是,基于团队内部保证各成员之间的协调性及稳定性,在充分发挥团队内个人能力的基础上,使团队内部整体平衡避免受到影响。要想使团队精神有效体现出来,团队内部人员便需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也是团队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追求的目标。
1.2、篮球运动特点
篮球运动,属于一大球类运动,即指的是以手为中心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且属于奥运会的核心比赛项目之一。从篮球运动项目的发明史层面分析,即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在1891年2月21日发明。到了1896年,篮球运动项目传入中国内地天津市。在1904年的圣路易斯奥运会表演赛中,篮球运动表演项目正式亮相。到了1936年,在柏林奥运会上篮球运动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我国也首次派出篮球队参加奥运会篮球项目。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起,相关协议表明篮球职业选手可以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昭示着篮球运动项目受到奥运会的充分重视。
基于篮球运动特点层面分析,在篮球运动项目比赛中,主、客场双方分别派遣5名篮球运动员上场比赛,场下双方各有7名替补球员。在比赛场上的5名篮球运动员中,分为三个位置,即:后卫、前锋、中锋;其中,后卫又进一步细分为控球后卫(也称为“组织后卫”)、得分后卫;前锋进一步细分为小前锋和大前锋。在比赛过程中,主客场双方得分后交替球员,且5名队友之间无论是在进攻,还是在防守过程中,均需要密切配合。以进攻为例,通常由控球后卫组织进攻,过完半场之后,则需控制节奏,利用对方球员防守漏洞,将篮球及时地传给得分球员手中,帮助队友完成得分;当然,篮球比赛对抗性强,比赛场上变数很大,持球球员也可以利用对方防守失位,自己干拔投篮、突破上篮或者突破扣篮等,从而帮助球队得分。此外,以防守为例,防守技术方法案较多,比如,常用的“二三联防”、“全场紧逼防守”等,在防守过程中也需场上5名运动员密切配合,找到对方球员进攻漏洞,形成快速抢断、反击得分;或者利用对方球员运球失误,在快速抢断的基础上,组织队友形成快攻,从而帮助球队取得分数。
从篮球运动的特点层面分析,在篮球比赛中需要队友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在高校篮球训练过程中,有必要合理科学地应用团队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篮球配合意识,增强学生篮球运动团队协作精神,进而使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2、高校篮球训练现状问题分析
如前所述,对团队式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及篮球运动特点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然而,从现状来看,在高校篮球训练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总结起来,具体问题如下:
2.1、团队意识较为薄弱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过于关注自我,易出现忽略他人想法或感受的情况,使得这部分学生在篮球训练期间易出现团队意识薄弱的问题,进而难以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这样便难以在日常训练或比赛中提升自身篮球运动技巧。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年龄较小,人生经历相对简单,尚未经历过大的挫折及困难,如果在篮球训练或比赛中遭遇意外状况,则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当学生自身心理承压能力不足时,易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而影响团队的总体氛围。严重情况下易出现队员之间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从而影响团队内部的和谐性。由此可见,在高校篮球训练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非常关键。
2.2、团队教育工作弱化
篮球运动项目具有竞技性强的鲜明特点,为了满足广大球迷的观看需求,国际体育组织会定期举办各种规模、各级别的篮球比赛,比如,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亚洲男篮锦标赛等。同时,我国体育组织倾向定期举办各种篮球比赛,比如,围绕各省份展开的全国性篮球比赛、各高校之间的全国性篮球比赛等。但是,由于受篮球比赛自身存在特殊性的影响,导致部分高校在开展篮球训练期间,过于看重篮球技巧方面的训练,尤其是进攻、防守等技巧,在训练强度上远远高于其他项目训练,进而易忽略团队间协作精神、协作意识培养,难以充分发挥团队教学法的作用,进而难以构建良好的团队关系。
2.3、教学过程存在形式主义现象
在部分高校篮球训练教学过程中,因体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存在看重表面形式、忽略训练教学内容的问题。例如,体育教师在篮球训练教学期间,仅向学生传授基础的篮球运动技巧技能。即便基础的篮球技巧技能内容简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由于缺少后续深入性教学环节,且存在交由学生随意支配剩余课时的现象。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开展篮球训练教学时,未能积极组织集体化的实践活动,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及集体意识。此外,部分高校易忽略学生篮球训练成果的考核及评价,这样便难以有效检验篮球训练成效,使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难以得到持续提升。
3、团队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必要性分析
篮球运动是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群体喜爱的运动项目,高校在组织篮球训练及教学工作期间,需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方法,以此保证训练及教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机体素质,并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技巧技能。在过去常规的高校篮球训练教学中,由于过于看重理论知识宣教,侧重增强学生个体的运动技能水平,对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由此可见,结合上述分析,从高校篮球训练效率及质量提升角度考虑,合理科学地应用团队式教学法非常有必要。总结起来,具体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将团队式教学法合理科学地应用到高校篮球训练过程中,则能够有效填补常规训练教学模式的缺陷,使篮球训练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高校篮球训练引进团队式教学法,可以给予学生更多实践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在篮球对抗训练期间切身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使学生参与篮球训练的积极性大幅度提升;
(2)团队式教学法强调组织团队训练活动,增强学生群体的运动技巧,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之间形成良好的转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
(3)从篮球运动性质角度分析,篮球运动属于一项集体性运动项目,即篮球运动员扮演的角色诸多,包括:控球后卫、得分后卫、小前锋、大前锋、中锋。而在高校篮球训练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团队式教学法,则能够使团队中球员之前保持默契配合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球队赢得比赛胜利共同努力。
总体而言,从高校篮球训练教与学双方角度考虑,团队式教学法的应用均显得非常有必要。因此,需重视团队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应用,确保其应用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4、团队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训练中的具体应用要点分析
为了提升高校篮球训练的效果,掌握团队式教学法的应用要点非常关键。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工作经验,具体应用要点如下:
4.1、及时革新教学理念
为了保证团队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高校体育教师需积极主动转变自身训练教学理念,以常规基本功训练为基础,进一步做好系统化的团队式教学内容构建工作。具体而言,在训练教学期间,需着重强调提升学生的篮球技巧及机体素质,通过引进最新的理论成果、训练教学方式,为篮球训练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充分支持。需认识到,相对美国高校篮球训练教学方法,欧洲篮球强国的训练教学方式更符合我国高校开展篮球运动训练教学的实情,比如,塞尔维亚或西班牙等欧洲篮球强国的训练方法,可以在优化原有的基本功训练体系基础上,能兼顾团队配合、个人赛场表现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向学生播放欧中篮球联赛比赛视频的方法,区别明星篮球与体系篮球,深入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使高校学生的篮球技巧及团队协作能力水平得到协同提升。
4.2、合理开发学生机体素质
从目前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篮球学员相比,我国学生群体普遍存在机体素质较差的问题。除臂展、身高等硬性素质外,在平衡性、柔韧性、敏捷程度、爆发力、速度、力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距。而篮球属于竞技性运动项目,日常训练及比赛过程中的对抗性较强,显然这对运动员机体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在高校篮球训练过程中,教师应用团队式教学法时,需注意开发学生的机体素质,比如,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增加训练强度,提升学生的机体核心力量,使学生在篮球比赛对抗中发挥自身机体优势,预防因对抗不足或力量不足出现被对手针对的情况,从而使学生在比赛中为团队取得胜利打下扎实的基础。
4.3、重视培养团队默契
从高校篮球训练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如何将高校篮球训练教学与团队式教学法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在团队当中的默契程度,是教师需充分重视的问题。过去我国高校篮球训练教学过于看重个体素质与个人能力,强调组织个人训练。以控球、传球训练为例,普遍以原地脚步配合控球节奏,通过适当增加训练频率、训练强度的方法,增强学生个体篮球运动技巧。
而团队教学法主张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默契度,在组织有球训练期间,适当增加训练人数,倾向以小组方式为基础,然后进行团队之间的磨合,以此提高学生的篮球运动技巧,并使学生了解队友的运动习惯方式等。例如,掌握队友的传球速度及传球高度,分析判断为直传球,还是击地传球,进一步使接球球员考虑接球的位置、接球的姿势、接球后是否可直接投篮,或组织下一步进攻等,在确保团队内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了解的条件下,能够在快节奏的比赛、高强度的对抗中降低投球失误率,进一步加快攻防转换节奏,增强球队的团队合作效果。
此外,现阶段我国职业篮球与西方发达国家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普遍存在进攻节奏缓慢的问题。为了适应未来篮球运动的变化趋势,需以团队式教学为基础,融入现代化的篮球训练理念,通过提高球员之间的默契程度的方法,加快攻防转换节奏,进而为球队获得胜利打下扎实的基础。
4.4、在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建立团队荣誉感
在增强学生在篮球训练及比赛过程中的团队荣誉感的基础上,有助于篮球训练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认识到团队荣誉感并非是虚无的概念,应该成为高校学生开展篮球训练及组织篮球比赛过程中的一大团队配合属性,有助于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增强团队球员自信心及成就感。因此,针对高校学生群体,教师需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篮球比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建立团队荣誉感。此外,无论学生日后是否从事体育相关行业,拥有丰富的训练或比赛经历均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拼搏奋斗精神,在运用团队教学法建立学生团队荣誉感的基础上,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球队氛围,使学生信赖同伴、依赖同伴,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篮球比赛运动中的能力水平,共同协作,为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提供有效保障。
4.5、搭建完善的实战平台
从现状来看,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校篮球训练及教学工作普遍存在实战经验不足的问题,且此类问题亟待及时解决。具体而言,需适当放宽篮球联赛的组织标准,积极组织不同高校之间展开全国性篮球比赛活动,搭建完善的晋级比赛机制及比赛体系,形成相应的配套性服务,例如,高校提供奖学金、本地报纸宣传、社交媒体宣传等,以此为鼓励学生日后从事篮球相关行业打下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日常训练期间,注重导入团队式教学方式方法,改变原有单一教学方法的不足,积极开展实战对抗练习,使学生在日常实战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篮球技能,并磨合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度。此外,还可以通过随机分配组队竞赛的方式,使团队之间形成一定的默契基础的同时,增强竞争力,协同提升自身篮球技术水平,最终促进篮球训练效果的强化。
5、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探究,认识到团队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训练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区别于过去常规的篮球教学方法,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等鲜明特点,强调训练教学的实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篮球运动技巧。因此,相关高校体育教师需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原则,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主动拓展信息获取渠道,优化原有的教学模式,分析探究适宜的训练方法,并以团队为依托,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目标,侧重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并积极推行实战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篮球能力技巧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高校篮球训练教学工作整体质量成果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