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如何提高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
2022-12-07朱国梁
朱国梁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引言
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全面性人才的职能,在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中,不仅应高度重视学生教育工作,还需要关注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通过高校辅导员高质量学生管理,能够构建出积极向上学习成长环境,促使大学生树立健全人格,提高自我个人能力。对此,高校应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以此来提高辅导员对学生管理能力,根据辅导员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方案,以此来保证高校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
一、高校辅导员提高对学生管理能力意义
1.增强规则意识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在成长中展现出很强的个性化特征,不希望被约束,渴望展现自我。在这种情况下,使得高校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变得复杂困难,给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高校通过采取相应优化途径,全面提升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能力水平,让辅导员学会如何与学生相处,深入了解学生动态心理,建立良好交流沟通渠道,避免学生对高校管理制度存在逆反心理,从而能够更好引导学生逐渐理解管理制度,这对于培养高校学生规则意识具有很大帮助。同时,通过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有助于创建纪律严明学习环境,使得高校学生个体自觉意识越来越强,能够培养教育出更多遵纪守法应用型人才。
2.树立健全人格
伴随新时代发展、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高校学生学习环境。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尚未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个体明辨是非能力较为薄弱,容易受互联网上负面信息影响,致使高校学生心理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严重时会产生心理疾病,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便。高校辅导员通过提高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后,能有效提高其洞察学生心理、思想方面能力,当发现学生产生心理方面问题时,能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程度上心理帮助,引导其走出心理危机困境,有效提高高校学生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1]。
3.提高综合素养
目前,各行各业对高校人才能力要求标准提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时间短任务中,高校应加强探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力度。经相关研究,通过提高辅导员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其一,高校辅导员可借助管理工作督促学生实现自我学生,并带领学生制定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能够为学生指明学习和发展方面,有效避免学生步入社会后产生迷茫心理。其二,高校为响应国家素质教育号召,积极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但由于不少学生缺乏自信心,使得实践活动参与人数较少。在辅导员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可采取激励式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信息,在辅导员贴心亲近鼓励下,能让学生免得更加自信勇敢,提高实践活动参与人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二、辅导员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问题分析
1.辅导员队伍素质低
以往一些高校在对校内人力资源分配方面,存在着重视教学、轻视辅导的教学理念,普遍认为辅导员对学生管理工作不如教师教学工作重要,导致了高校辅导员对自身管理水平提高并不重视。对此,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校指导员在业务水平、文化程度方面都存在着一定不足;而刚入职辅导员大多数都是刚步入社会应届毕业生,或者是一些高校相关政策下在读研究生,虽然有着新颖的思想观念和辅导思维,但由于其自身社会生活阅历不足,缺乏相应工作经验,使得在实践管理学生工作中无法采用正确方式方法;又或者学校发展要求与学生学习成长要求存在很大差异也是造成这一现象重要因素。总之,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高校不重视辅导员岗前培训工作,辅导员缺乏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没有时间相互进行交流和学习,高校辅导员素质较低已经成为重大问题。
2.辅导员人员数量少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每150~200名高校学生应配备一名辅导员,按目前高校学科专业划分,即两个专业一个辅导员是高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但现阶段一些高校尚未达到这个目标。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不仅要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方向,还需要兼顾复杂行政管理工作。在此情况下,高校辅导员身兼数职,难以有足够精力去深入细致开展辅导工作。因此,高校辅导员资源配置不合理也是制约辅导员对学生管理能力建设顺利展开一个重要因素[2]。
3.辅导员离职率高
在高等院校中,辅导员需要负责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及高校相关工作,使得该群体普遍存在着工作压力大的问题,而影响辅导员职位离职率高的因素,在于该岗位工资待遇与实际工作内容不相匹配,且上升空间较小。针对部分辅导员而言,大多数可能会将这项工作当作迈进高校的一个跳板,从思想意识层次上未长期打算从事辅导员工作。同时,由于转岗思想影响或者对辅导员工作缺乏认同感基础上,加上一些高校对辅导员培养工作不重视,使得部分辅导员不愿意对该职位工作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和学习,最终导致了辅导员管理素质和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高校辅导员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有效策略
1.开展培训教育,提高管理素养
第一,高校应当积极组织和开展学校辅导员培训教育工作,保证培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规定辅导员队伍需要定期参加专家、学者开办座谈会议,或者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和提升辅导员管理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高校应将辅导员培训工作真正明确将其落实到位,可将其纳入高校师资力量、人力资源整体水平提升计划方案中。通过对辅导员职位设立相关出国进修项目或者提供科研资金,让其具有更多机会进行出国进修。同时,应加强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研究力度,能够有效提升其思想政治能力,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第三,辅导员自身也需要做出改变,应当积极适应工作环境变化、工作对象变化,主动参与到辅导员培训教育活动中来,通过不断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自身综合工作能力,实现高质量学生日常事务管理。
2.保证导员数量,精心选拔人员
在高等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不仅负责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还担任着学生指引者的身份,在学生个人成长与学校未来发展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当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强化辅导员管理能力和素养,为高校学生配备充足辅导员,保证辅导员能够有目的、有针对性完成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效避免辅导员面对复杂繁多工作内容时,出现力不从心情况发生。由此可看出,高校通过增加辅导员数量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在保证高校辅导人员数量充足前提下,还应当确保高校辅导队伍整体质量。高校通过建立完善辅导员招聘、选拔、培养体系。严格采取考试制度对前来应聘辅导员进行选拔,在通过笔试考试、面试答辩、人员试用等公开公正按照选拔流程进行辅导员招聘。在此过程中,高校不仅要考虑应试人员自身学历水平,考核其知识结构,还要考虑其年龄方面优势,重视工作经验积累。通过多渠道进行择优招聘,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应试人员是否具备担负该岗位职责,充分保证辅导员综合素养[3]。
3.转变工作观念,树立正确态度
辅导员工作观念及工作态度是影响其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开展是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而是也是辅导员岗位职责精髓所在。只有高校辅导员具备着正确工作观念和工作态度,才能促使其用积极向上态度对学生进行管理,以此来提高管理工作效果。对此,高校辅导员需要正确树立两个工作观念。其一,树立学生观念。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辅导员需要将学生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学会尊重学生看法,听取学生意见。由于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对象和目标都是高校学生,工作开展也是围绕着学生全面素质培养进行,辅导员需要对自身负责范围内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所反映出的问题,帮助其解决问题跨过难关。其二,树立绩效观念。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绩效,其管理水平能够让高校一眼看出。通过高校完善辅导员绩效考核制度,将其挂钩在薪酬体系上,能够让辅导员主动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果。
四、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提升优化途径
1.合理制定学生管理机制
伴随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使得高校教育理念,学生成长环境,社会对人才需求等都发生了变化。针对人才培养基地而言,高等学校应当综合考虑外界因素,合理制定出学生管理机制,以保证学生管理机制科学性、合理性。对此,高校在制定学生管理机制时需要考虑时代发展对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动态变化,就如现代高校学生思想相对开放,学生个体特征较为鲜明,若采用传统死板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而言难以遵守,致使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高校需采取科学合理措施,提升学生管理机制灵活度,可以邀请在校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工作中,同时进行线上线下意见征集活动,鼓励高校学生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当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在不违反高校基本制度前提下,可将学生建议添加到学生管理机制中,使得制定出来的学生管理机制方案更加容易被高校学生所认可,进而也能够积极配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4]。
2.健全高校辅导员管理体系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主要负责人员,对此高校应当注重创新辅导员管理体系,通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辅导员队伍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第一,高校应当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制定出公平公正、合理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相挂钩。针对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表现优异突出辅导人员可以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如召开会议进行表扬,或发放奖金物品等;针对学生管理工作差强人意辅导员,也需要采取必要惩罚措施,以此来规范其管理水平和能力。第二,高校还应当为辅导人员提供职位晋升机会,选取对学生管理工作认真负责、绩效考核成绩优异辅导人员,可以优先获取职位晋升机会。在充满奋斗努力工作环境下,能有效激发出辅导员工作热情,使得高等院校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第三,高等院校应当提升辅导员队伍准入门槛,从源头上筛选出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管理效果好的辅导员。针对工作一直表现不佳辅导员,强制要求其参与在岗培训教育,若学生管理工作依旧效果不佳,则应将其辞退,这样有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学生管理工作水平,促进高等院校创建学风良好,建立积极向上教学环境。
3.增强辅导员与学生交流互动
为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果,辅导员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学生面临的困难,帮助其走出困境;或者在学生人生两难时,为其指引正确方向。网络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交流沟通工具也由以往电话、短信转变为更加快捷便利的QQ、微信等软件。对此,辅导员需要紧随时代变化发展,通过QQ、微信等交流软件,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此来增加自身对学生了解,充分把握学生特点,切实帮助其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面临的困难,进而提高学生对自己信任度。同时,经过辅导员与学生进行多次交流沟通,有助于在此过程中拉近二者之前的关系,甚至是辅导员成为学生朋友,更加便于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学生事务管理能力。在信息高速传递时代下,使得辅导员与学生交流更加便利,也能够快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效提高辅导员管理工作效率,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4.创新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现如今,已经正式迈进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方式正逐渐被教育领域推广和应用,在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便可利用现代化技术,以此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第一,高校应当加大对教学辅助设备资金投入力度,及时更换维修老旧磨损、故障频发教学工具。如一些教学辅助工具使用时间较长,极容易影响设备运行效率。通过高校及时更新,便可有效提高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信息处理效率和准确度,第二,高校应当根据校园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建立学生管理工作网站,并增添学生意见反馈模块。学生可针对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不足之处,进行匿名反馈,让辅导员了解到学生动态思想,并根据学生反馈意见,积极创新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方法[5]。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是长期稳定型工作,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与辅导员对学生管理能力水平密切相关,会直接影响高校教学效果,不利于高校学生综合素养教育。对此,高校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辅导员综合素养,使其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重要性,认真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促进高等院校整体教育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