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疆之美
2022-12-06王兆贵
王兆贵
央视春晚,有个节目叫《对弈》。舞台就是棋盘,演员就是棋子,两个峨冠博带的人,端坐在舞台后端高台上象征性地下棋。他们每投下一枚棋子,演员们相应地跃动起舞。整个节目刚柔并济,气势恢宏,在声光电技术的投射下,既有古风遗韵又有时尚元素,显得波诡云谲,如梦如幻。从艺术表现形式上看,既像舞蹈又像武术,或者说既不是舞蹈也不是武术。电视左下方的字幕上,亮出来的名称是“舞·武”。报幕时,主持人用了一个流行词汇叫“混搭”。
混搭最初用于服饰,是时尚界的一个专用名词,意思是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喜好拼凑在一起,混合搭配出完全个性化的风格。为让观众便捷地了解《对弈》的表现形式,借用“混搭”一词来表述并无不妥,但从文化艺术概念上说,这样的表现形式并非混搭。
我们知道,竞技场上搏斗靠的是真功夫。当它走进健身场所,演化为武术套路,其实用性就不再是格斗;当它搬上了舞台,又演化为艺术表演,可看性也随之增强,这就是所谓的“舞武”。而“舞武”这种文化艺术样式,并非始自今日,而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术道并重为特点创造出来并逐渐演变而成的一种表演艺术。司马迁笔下的“项庄舞剑”和杜甫描述的“公孙大娘舞剑器”,也都是以舞蹈形式来表现武术的。“舞武”以舞蹈的节律和美感演绎武术的气韵,以武术的招式和功法充实舞蹈的语汇,舞蹈与武术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兼具双重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
由此可知,“舞武”这种艺术样式,既非移植和嫁接而成,亦非拼凑和混搭所就,而是两种艺术的化合和再造,其本质仍然是舞蹈而不是武术。现代舞蹈团体从书法艺术中汲取灵感,创作演出的经典舞蹈《行草》,让我们耳目一新。墨色衣着的舞者将身体化为毛笔舞动,挥洒出酣畅淋漓的行草,媒体将其称作“墨·舞”。虽然墨字当前,欣赏演出的人都不会把它看作是书法表演,而仍然把它看作是舞蹈。这种舞蹈样式,靠的同样是化合再造的功夫,而并非混搭。
各门类文化艺术自成熟后,就開始了从有界到无疆的嬗变。【甲】与古典艺术相比,现代艺术最大的不同是开放性和融通性。它在纵向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横向延伸,伸出开放的触角,吸纳姊妹艺术的营养,以丰富自己,变化自己。【乙】我们把眼光再放宽一些就会发现,在当今文化体育的舞台上,随着智能化、数字化创意的广泛应用,各门类艺术之间已了无边界,相互吸纳的现象相当普遍。【丙】
我们在欣赏舞蹈、武术、体操、杂技等表演艺术时,已能够明显地看到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和渗透的痕迹,可以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但是,不论是你吸纳了我,还是我吸纳了你,都不会是简单地混搭和拼凑,而是化合基础上的创新和再造。我中有你,依然是我;你中有我,依然是你。就像吃百家奶长大的孩子还是自家的孩子,吃牛奶、羊奶的人不会变成牛羊一样,吸收的养分变了,自己的基因没有变。
(选自2021年1月1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训练
1.针对各门类艺术相互借鉴和渗透这一文化现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2.请将以下三则材料放在文中相应的位置。(只需填材料前的字母即可)
【甲】处应放( )句;【乙】处应放( )句;【丙】处应放( )句。
A.如摄影艺术:不论是在构思还是构图上,都在向美术靠拢,有些创意独到的摄影作品,看上去就是一幅写意画。
B.如杂技与体育:杂技中原本靠身体技巧完成的高难度动作,经过多年的演变,已更多地吸纳了体操、武术、舞蹈及音乐元素;同样,体育中的自由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项目,也融入了舞蹈、杂技、武术及音乐元素。
C.如书法与绘画:书法借助美术中的形象性元素,能挥洒得像一幅画;绘画吸收书法的技巧,能体现出书法一样流畅的线条。
3.列入体育中考项目的“武术操”,为什么不是武术和“节拍体操”的混搭,而是“节拍体操”?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