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科技文化实践教育活动

2022-12-06

科技风 2022年33期
关键词:科技馆科普科学

刘 燕

乌鲁木齐市科学技术馆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乌鲁木齐市科技馆多年致力于创新科普展教形式,拓展科普展教内涵,与时偕行,服务公众,服务社会。

一、积极主动对接,多措并举,推进“馆校结合”工作

要做到三个主动,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采取双向反馈机制,时时更新推出独具科技馆特色的教育活动。第一步,推出特色科普课程。根据学校校外科技活动相关要求,结合场馆特色优势,在大量调研磨合的基础上从课程名称、目标学生学段、开设时间、次接待量、是否收费、课程目标等方面列出详细内容。课程内容先投入日常展教试开展,总结试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再完善课程内容。第二步,公开课观摩。邀请教育局、相关学校等前来实地观摩公开课课程,听取教育系统专业人士反馈意见,从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提升科学兴趣出发,对照课标内容,开发“科技展品+探究引导+动手实验+讨论思考”等科普课程、研学课程,在学生学段、课程目标、实际效果等方面多次修改提升。观摩现场大家就如何启迪思考力激发想象力,从科学的角度培养“敢于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之人才开展教学讨论。第三步,每年两次向教育局学生处报送《乌鲁木齐市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营地特色活动课程信息表》,教育局再向所属学校推送,学校可以就“科普课程菜单”选择适合本校感兴趣的项目联合推进开展。由此,科技馆主动连通了与教育局和相关学校互通往来途径,并认真准备,推陈出新,层层递进。

二是申报研学基地。2021年年底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命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目前乌鲁木齐市科技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以特色活动为抓手,将科普阵地和研学基地有机相结合。

三是积极谋划,“双减”后第一个假期将“2022壬寅年科普红包大拜年”活动融入学校寒假“缤纷冬日”(2021—2022学年)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倡导全市中小学生过一个具有科学元素的快乐新年。推出科普压岁红包,将科普元素融入农历新年年俗中。如科普压岁包上写着:“E=MC2质能方程是由著名物理学家提出的”“试一试一笔画出奥运五环”“地球带着月亮绕着旋转,太阳带着地球等行星绕着旋转,无数光辉灿烂的星系,在太空之中旋转前进”。

同时还有“家庭击鼓迎新年”“家庭新年全家福”“一年之计在于春·写出你的新年目标”等环节。2022年与标本馆等五馆联合推出喜迎冬奥会“冰雪奇境”摄影展。可以说科技馆“佳节+科普+祝福”的活动模式让科技馆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常态,赋予了传统节日独特的科学视角。借助传统习俗,像春风润物进入了居民日常生活中,提升了科技馆教育活动在民间的影响力。

二、融入家庭教育,丰富展教实践,为社会细胞层面注入科普能量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又一重点,科技馆教育活动非常有必要将家庭教育融入其中,如此,科技馆教育既能顺应现实需求,又具多元性和时代性。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我馆的展教活动中即可看到如今较为普遍之现象:(1)大部分孩子不善提问,不会提问,不敢提问;更不善于表达,不勇于表达,羞于表达。这种现象是呈年龄递增,小学低年级阶段相对好些,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到初中高中,多数孩子不愿开口,更别说能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问题。(2)科学思维的广度、深度不够,创新力匮乏、专注力不够。看问题浅尝辄止,思维局限在眼前,缺少系统思维的架构,对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不感兴趣。(3)脑子里只有标准答案,不擅长运用科学方法去分析问题,判断问题,更不擅长从科学精神的层面去思考问题,质疑问题;从各类科普活动中看,争先恐后的多,礼让他人的少;对做志愿服务活动,主动请缨者少。

上述问题直接折射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1)父母不知如何教育孩子,只能随波逐流。绝大多数家长并非天生的教育家,更非专业的教育家,教子大多“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经验、舆论、潮流往前走。(2)父母多看重应试分数,而忽略品行修养教育。(3)父母多看重名校、功名,而忽略孩子思考及创新动手能力。

对此,我馆因地制宜开发“科普教育+家庭教育”之主题展教活动。目标在于:生命必需、知行互熏、导向科学思维。

“科普+家庭教育”,一旦学习,必“知”必“行”,决不盲学,只在记诵。必定导向“知行合一”,以身心实战为主。过程中有机结合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科学家们在面对挫折之时是如何应对的。推己及人,如果自己面临困难考验,自己又当如何?由此,以有限活动,实现有效教化。

规模与形式:采取从科技馆品牌活动、与教育局联合寒暑假科普活动、日常展教活动等三个层面中融合推进。参加活动对象分为幼小衔接阶段、小学高年级阶段、初中生、高中生。每次活动人数限定20~30人。开展活动或采取限额报名办法,通过公众号预约报名,或是进馆参观者中报名参加,或是直接融入团队展教活动中。每次活动时间约50分钟。

举例如下:

活动名称:“科普活动+家庭教育+科学家故事会”(辅导对象:幼小衔接)

科普活动环节:既有“PK人工智能”“玻璃弹子接力赛”“手工机器人”等,又有“地震、消防应急实地演练”、使用灭火器、通关“消防防震”等亲子科普活动,家长和孩子协同参加、配合行进,考量的是亲子关系的默契度、配合度。

家庭教育+科学家故事会环节:针对活动中家庭教育呈现出的现实问题,比如,父母的威严在很大程度上打折扣,年纪越长的孩子越是不愿意听从或配合父母共同完成。父母给予的建议,也是敷衍塞责,有的甚至不屑一顾。对此穿插开展相应教育引导。具体如下:

第一步 亲子诵唱原典:“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第二步 聚焦家庭小小讨论:主题聚焦【父母教,须敬听】,意思是说: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聆听,要将话听到心里。主题讨论:一言九“顶”(父母讲一句,你顶嘴九句)好不好?为什么?

第三步 教子故事听述:孟母断机。

第四步 拓展讲述科学家儿时的故事(如:屠呦呦、杨振宁等科学家)。

第五步 生活对照:讲讲你自己的事情,或你观察到的他人事情(参观科技馆过程中自己或他人的表现也行):用“父母教,须敬听”这一标准,来发现生活、评判生活。

第六步 家庭领取《好习惯养成记录表》,回去后以7天为一循环,结合实际每日记录“父母教,须敬听”的实际情况,再结合一周来的得失,各人作反省,不要抱怨他人。

第七步 父母认知。上述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父母要写“教子得失”:孩子表现怎样,你在努力促动吗?如此这样的课程设计循序渐进,一环套一环。过程中的坚持就是在循序渐进的历练孩子们的自律和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而这种精神恰是科学探究过程所必备的基本条件。

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科技馆教育活动作为科普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上述目标推进开展。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基本单位,如果父母认识到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从小更易对自然科学感兴趣。可以说如何让孩子从小种下一颗追求科学真知的种子,父母的理念、意识、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星星之火不灭,燎原之势可成,如果有更多的父母这样做的时候,就可带动全社会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自从本馆教育活动引入家庭教育环节后,一些家长只要有时间就追随着活动参加学习,推动了科技馆亲子家庭共同学科普、共同有长进的良好氛围,好评不断。

三、层层递进,拓展展教形式和内容,提升展教思考维度

科技馆主题展教活动应以激发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层面为出发点,从实验现象提升到科学方法,再提升到人文思想,引导参观者最终思考如何探寻科学真知,培养胆识德行,修养坚韧才性,激发拼搏力量。而这恰恰是当代“敢于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科学人才所亟须的品质。

例1:互动中层层推进探究。

展教主题:观察惯性实验现象+“长短相较、前后相随”(国学智慧)+生活实战启示。

前期准备:根据教学任务分析与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册开始系统学习物理知识,部分知识枯燥难懂,许多概念和规律不能透彻理解。“惯性”更是力学的重点,我馆利用科学小实验,重点围绕“身边无处不在的惯性”开展一系列和物体惯性有关的科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生活中的惯性。

第一步 观察展品“神奇的平衡”——小球如何从轨道往上爬,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力量呢?

第二步 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展示什么是惯性“让土豆爬上筷子”,一根筷子上插一个小土豆,问:如何让土豆沿着筷子向上走?提示:需利用惯性让插在筷子上的土豆在不接触其他物体的情况下,慢慢沿着筷子反重力向上“爬”。现场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讨论,辅导员老师用锤子自上而下敲击筷子顶端,土豆就乖乖地沿着筷子底端向上爬了,现场响起了一片惊呼声。

第三步 拓展思维,如何用惯性辨别生鸡蛋与熟鸡蛋。将两个鸡蛋同时旋转起来,然后同时拍停两个鸡蛋,松手后,现场大部分同学们用惯性知识即刻判定出生鸡蛋会继续转动,而熟鸡蛋则仍然静止。

第四步 观看“科技馆中的国学智慧”教育视频。视频中演示:1.01和0.99只相差了微乎其微的0.02,但是经过365次方的计算后,两者的结果相差近1260倍。如果每天进步一点点(1.01365=37.8),365天之后你将拥有一个全新的自己。如果每天退步一点点(0.99365=0.03),365天之后,我们将失去得更多,甚至于功亏一篑。如此得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

第五步 引导主动思考:【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了解了惯性物理现象,请结合生活中的习惯,说一说惯性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李敏嘉同学写道:“坚持好的习惯,摒弃坏的习惯,坚持才会养成更好的自己。”13岁的薛媛媛说:“视频中体现的是一天有好的习惯,就会经常有。坏习惯难改,日积月累坚持就会改正。老子的话是相生相克,努力多大,成功就有多大;因为有了不好,所以才有体现好得更好。”同学都说,此趟科技馆之行收获颇丰。

例2:格物+思考力。

科技展品“七色工坊”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白光可以分解出七种颜色,光经过不同透镜产生了折射现象。“格物+思考力”就是仔细观察(格物)科技展品,以此为基点,科普辅导员带领学生开展训练并拓展思考,如展品“七色工坊”——“七”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字,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七”有关呢?于是同学们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说:“一周有七天;《周易》中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有七个基础音符do,re,mi,fa,so,la,si;天空中有北斗七星;传统玩具七巧板”;等等。科普辅导员再进一步启发“七”的有趣数学题:想一想,1111111×1111111=?(1234567654321)。“格物+思考力”侧重科技展品中所蕴含的由表及内的联想思考、延伸思考、趣味思考。学习和生活两者是紧密相连的,人们一般习惯于将两者剥离,好像生活就是生活,学习就是学习,如果生活成为常态、成为模式之后,就再无新鲜之感。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将生活变成学习,变成证明,变做处处可猎的“神奇”。

例3:加强场景式、体验式,切入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思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话题。

如“汉服科普·带你领略华夏之美”,活动场地从硬件到软件,将“科技+文化+艺术”契合于场景中,惟妙惟肖。购置10套传统汉服,参观者可体验互动。展教人员拍摄汉服科普专题片,在大屏中循环播放。从《周易系词》中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讲起,到上衣下裳分裁代表四季和十二个月,再到“宽袍广袖”所蕴含的海纳百川……参观者在惊叹中领略汉服在形制特点所蕴含尊重天地自然的思想精髓。10岁的鲜宇浩在活动后说:“人的食物是大自然给的,大自然是人的大恩人,所以人离不开大自然。”活动使青少年儿童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弘扬的就是人文精神,落到实处就是“德”字,国家以法治国,社会以德导向,个人重善积德积极实践24字核心价值观。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特点,努力探索新途径、新渠道、新模式。用科技激励青少年,用人文感染青少年,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传递良知与力量。

猜你喜欢

科技馆科普科学
科技馆一日游
深圳科技馆新馆
科普达人养成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普漫画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技馆惊魂之旅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