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研究
2022-12-06陆上
◆陆上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研究
◆陆上
(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 150050)
计算机网络在实际使用中可以随时接收信息和发送数据,具有开放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使用计算机网络时,为了及时发现电脑中的病毒,要注意定期杀毒,尽快将其消灭,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学,确保传输和接收的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避免信息泄漏和被盗,以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
1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的概述
1.1 以防火墙来实现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保护
防火墙是计算机的一种基本配置,人们在使用网络时,都会设置一个防火墙来创建一个基本的信息保护。因此,对于计算机用户来说,合理设计一些防火墙功能并将其与系统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防火墙可以阻止一些具有攻击特征的软件突破。防火墙是计算机非常重要的设置和信息保护的工具,它可以执行基本的信息保密工作,大多数防火墙设置是内部本地网络和一些运行的外部网络中的中间链路,这可以防止一些侵权类型的程序在一定程度上进入计算机。
1.2 运用科学技术来优化信息保密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快,特别是在计算机行业,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快,安全技术必须融入一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便更好地优化信息技术。不允许一些用户未经许可请求和修改信息,这可以称为信息保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现在的计算机还拥有各类银行网上银行的重要保密信息,如果发生信息泄露,损失将不可估量。
1.3 对已经受到侵害的文件信息进行还原的工作
虽然我们的计算机在现阶段已经做了保护工作,但仍会有一些黑客闯入,有时人为的外部因素也会对计算机造成破坏,一些重要文件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计算机中的重要数据要及时备份,备份文件需要加密,以便计算机遭到黑客攻击时,有用的文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由于计算机出现故障或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查找原因非常困难,可能导致硬盘损坏和计算机中的关键数据丢失,很难从被黑客抢劫的计算机中恢复以后的数据。
1.4 硬件环境下的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部门的保密意识
一些公司和行政单位的相关员工和部门操作计算机,因此,相关部门人员的保密意识也非常重要。一方面,高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电脑的保密意识。另一方面,操作员也应积极学习相关知识,认识到保密技术对公司的重要性,在真正出现信息技术的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地解决问题,并积极找出原因和加以防范。
2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
2.1 病毒攻击
在影响计算机信息和数据安全的因素中,有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具有潜伏期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当进入计算机时,它们破坏存储的信息,严重时破坏计算机程序,从而导致计算机出现严重的问题,病毒还可以通过复杂的过程传播到其他计算机,导致多台计算机崩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病毒也在增加,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计算机病毒种类较多,多与软件连接并使用网络,进入病毒后,计算机会在内部干扰存储的数据,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如果其他计算机访问此计算机的信息,它们也会受到感染并产生相同的结果。
2.2 黑客攻击因素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常见因素是黑客攻击。黑客攻击因素有两种:一种是破坏性的,另一种是非破坏性的。虽然这两种类型分为破坏性系统和非破坏性系统,它们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都会构成重大威胁,将导致个人信息的丢失和网络安全的降低。
2.3 外部因素
在影响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因素中,有人为因素,这属于外部因素,但也会对计算机安全造成重大的威胁,主要反映在计算机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有重大影响,也有计算机文件消错现象,此外,内部员工未经计算机许可窃取文件,改变计算机网络配置,也会降低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还有一种外部原因,网络用户在操作电脑时,不注意规范操作行为,随意点击一些不安全的网站或点击一些垃圾广告,或登录非官方网站观看视频,这使得计算机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和个人信息的泄露。一些罪犯利用他人的信息进行欺骗,这很容易导致网络用户受骗。
3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保密应当遵循的原则
3.1 遵循技术紧跟动态和完整性的原则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安全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有必要改进技术的缺陷,认识动态改进的效果,确保安全安全技术能够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通过安全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现代的不断推进,确保整个安全技术的有效优化。完整性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对几个安全技术连接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在确保计算机符合网络安全要求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确保随着系统变化进而不断优化安全技术,不断提高保护级别,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3.2 遵循一致与简单操作的准则
应用信息技术要遵循一致性原则,主要涉及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技术,尽量达到与网络一致的效果,如果安全技术与网络不兼容,安全技术的功能就会丧失,在信息技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后,不同的数据和文件在网络中被发现,失去了安全性。同时,安全技术的应用简单易用,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管理者应规范安全技术的合理应用,降低投资成本,促进安全技术工作更好地进行。
3.3 遵循物理隔离最高的准则
物理隔离标准指的是在处理信息数据时,在管理涉及某些工作的秘密部门和公司的重要数据时,这些数据间接链接到网络。它给信息数据带来了风险,因此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需要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加密,以避免信息和数据传输造成的损失。在加密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对有关方案使用最高保护方法,以有效解决现有问题,避免人为操作错误,并确保信息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4 实施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的措施
4.1 对网络使用者进行规范与监督
为了保护网络用户的信息安全,中国有必要制定适当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用户的操纵行为,使大多数互联网用户认识到他们必须对向他人传输的信息负责,这是由于计算机意外操作造成的,以限制大多数互联网用户正常操作计算机。同时,网络用户应注意计算机的标准化操作,不得在互联网上随意输入个人信息,保护个人资料安全。
4.2 定期给计算机杀毒
为了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用户应定期保护计算机免受病毒侵害。在使用计算机时,应安装防病毒软件,然后执行防病毒操作,以修复网络系统的漏洞,同时防病毒,使网络系统更安全。此外,执行防病毒操作,能够全面扫描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软件,及时发现带有病毒的文件,自动清理计算机网络中的垃圾文件和带有病毒的插件。为了保护计算机网络,同时防止病毒传播,应定期对计算机进行检测和杀毒,以防止用户数据和信息的传播。
4.3 运用复杂的密码对信息进行加密
一旦网络用户的个人数据被知晓,这将直接降低易被欺诈的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应提醒大多数网络用户使用网络获取信息技术,确保设置困难密码或设置密码权限并发送动态密码。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和防止密码的机密性,为避免信息被盗现象,还应注意使用密码保护技术,充分发挥关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为加密文件设置不同的加密密码,配置的密码只能由某些用户打开,以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防止用户信息的传输和恶意盗取。
4.4 设置防火墙
防火墙不仅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之一,也是保护网络系统安全的重要技术,因此有必要在计算机设备上设置防火墙,以确保防火墙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启动,发挥防火墙技术的作用,当未知访问者访问网站时,防火墙可以自动拦截进入网络的黑客和来历不明的文件,并弹出提醒网络用户的提醒,链接和广告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垃圾邮件和不文明网站的广告应及时关闭,这可以提高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此外,通过设置防火墙,可以在网络连接过程中自动屏蔽一些广告。一些垃圾广告可能含有大量垃圾或病毒。防火墙将自动显示垃圾,同时防火墙对计算机系统的干扰进行封锁和自动抵抗,使计算机系统更加稳定。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保密,为了保证网络信息和数据的安全,需要在计算机设备上设置防火墙,并采用防火墙技术,检查用户信息、发送数据和接收文件。对设备进行保护,在提高网络安全的同时,提高网络信息安全的效果、网络信息和数据的保密性。
4.5 运用身份识别验证保密技术
为了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要高度重视身份控制和保密技术的使用,网络用户在登录个人账户时必须进行身份检查,如果不确认身份,应当阻止用户登录。为了避免用户信息的传输,确保用户信息和用户账号的安全,用户不能登录账号,因此,用户应谨慎加密自己的账号或选择认证,这种登录方式必须验证用户的身份,在成功登录之前识别身份并通过身份验证,以充分满足和防止身份验证保密技术的好处和作用,另外,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信息盗窃现象,我们需要灵活使用身份和保密技术,使用这种保密技术可以阻断非法访问,确保安全保证用户信息不被泄露或窃取,有助于提高网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合法性和密度。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一直是互联网用户关注的问题,应在计算机上应用信息技术以确保信息安全,这可以有效解决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所有因素,以确保计算机用户不受网络病毒等因素的攻击,此外,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要积极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替代现有传统的技术,以弥补以往技术的缺陷,提高防护效果,尽最大的可能减少损失,创造安全安静的网络环境。
[1]陈利.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探讨[J].长江信息通信,2021,34(06):138-140.
[2]吕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164-166.
[3]魏勇.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23):242-243.
[4]胡旻.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11):166-167+173.
[5]畅许斌.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97.
[6]刘达.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