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安全与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研究
2022-12-06刘超
刘 超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农业农村局,四川 绵阳 621051)
新时代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和健康。但近年来,食品安全风波的负面影响逐步扩大,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利用现有的技术、资金、人力等资源建立和完善动物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平衡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各方利益关系,并加强执法部门的监管作用,降低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率。
1 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影响性及管控手段
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使用过量,很多人员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对鸡蛋、肉制品等食品加工缺少标准化的规范,没有按照行业安全规范要求使用药品,造成含量超标。为了降低食品安全隐患的风险,维护每位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我国相关部门需要从食品生产、管理各个环节做好全方位的监督和把关,从养殖生产端到产品使用端进行全方位的抽检及综合管理,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措施。
1.1 对养殖生产端的检测(1)需要相关部门针对大型养殖场、养殖企业、合作社等主体进行有效监管,淘汰监管难度大,养殖生产安全问题多的小型养殖场,确保以食品安全为监管核心,有效治理为监管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2)对兽药的管控需要确保兽药使用者具备兽医资格证,并且具备合规经营手续,避免养殖者盲目用药,导致药量超标的情况,所以,政府监管部门需要深入基层,实地了解情况,对不合规的养殖场,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追究养殖主体的责任,并要求其按照用药标准规范使用。(3)加强对生物饲料的技术监管,生物饲料是利用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高新技术开发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如饲料酶制剂、益生素、新型饲料蛋白、生物活性寡肽、生物色素等。虽然可以提高畜禽生产性能,降低生产成本,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问题。但由于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抗生素、激素及药物等在动物源性食品中残留的高度关注。
1.2 对药品使用端的管控目前,动物性食品出现安全问题主要是滥用抗生素。由于养殖场工作人员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兽药使用规范,给动物防病治病主要采用西药,尤其是抗生素应用非常广泛,因用药标准化规范化不够,造成养殖人员凭主观意识使用抗生素,使抗生素在食品中残留超标已成为常态。比如:在治疗输卵管炎时,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药物,使用后能在体内快速代谢分解,在检测鸡蛋时,只能检出部分代谢产物,无法查出原型药物。很多养殖人员都会打政策的“擦边球”,不顾及食品安全问题。而且抗生素的滥用也会造成病菌出现耐药性现象。比如养殖人员始终用同样的药、相同的药量,但是治疗效果却越来越差,而养殖人员为了尽快达到治疗的目的,也必然会加大使用剂量,不仅加大了养殖成本,药物在体内的残留使产品质量安全和适口性越来越差,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导致养殖效益受损。所以,政府监管部门可以利用科技手段,运用抗生素检测设备、使用试纸条检测等方式,检测鸡蛋、肉类中的药物残留。
2 建设动物防疫体系的优化措施
2.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动物疫病知识培训由于市场对动物性食品需求日益增多,很多地区畜禽动物养殖数量增多,养殖场规模也随之扩大,动物防疫工作面临的压力。要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不仅要有较强的防疫意识,还需要加强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养殖基础设施完善,规范化养殖。但部分养殖地区资金短缺,也是直接造成养殖场的安全缺少保障的原因。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发放专项资金,为基层动物养殖防疫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以此优化养殖环境,优化防疫设施,添置防疫检测设备,这样工作人员才能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顺利开展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此外,可以举办畜禽现代生态养殖技术暨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会,协同乡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乡各养殖场人员等参与培训,掌握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同时,掌握对不同年龄动物注射疫苗的细则做好严格记录。如猪场疫苗注射工作,防控猪瘟,一般在猪21日龄和56日龄按照疫苗说明书注射;再者防控口蹄疫,需要在4月份和10月份,间隔15d或30d做2次。
2.2 定期组织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应急演练为更好地应对动物疫情问题,(1)各地区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统筹社会资源,做好疫病防控应急演练工作,通过演练的方式,发现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采取管控措施,减少动物疫病威胁养殖场其他健康动物的安全,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在防控演练中要对养殖场户进行疫情防控、人畜共患病等方面知识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广播、关注当地养殖微信公众号及相关官方平台等方式,让养殖者可以通过现代宣传方式,快速了解动物疫情和食品安全等相关问题,营造良好的全民防疫氛围。(3)建立健全各地区动物防疫管理制度,并配置专业的动物防疫管理人员,并建立当地与上级政府监管部门的及时有效沟通,一方面,可以争取获得更多的资金、资源等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及时沟通与反馈,可以实现良性发展。(4)落实责任管理机制,实施动态化管理,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避免出现安全问题,相互推卸责任,无法追溯责任源头。
2.3 加大对食物安全的宣扬力度相关部门需要承担起对动物食品防疫检疫和监管的责任,向社会公众大力宣传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知识,促使各生产企业、市场、公众对食品安全强化重视,明确社会职责,规范动物饲养和食品生产。从目前我国畜牧业养殖现状来看,我国畜牧业多以分户饲养为主,很多养殖场所的发展规模相对有限,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对动物文明饲养、科学养殖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饲养人员在对兽药以及抗生素等方面的使用规范上,需要掌握这类食品安全的常识。与此同时,通过现代宣传手段,要强化屠宰人员、加工人员以及动物性食物的出产商的诚信意识与食物安全意识,不能以损害公众健康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此外,还要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了解食品安全常识。
3 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机制
3.1 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对动物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主要是借助政府行政手段确保动物性食品卫生,一般采用先进的科学检测技术,利用技术性能和便捷优势,使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保障动物性食品的食用安全。所以,在工作开展前,需要制定和健全监管工作机制,以制度化、标准化的动物性卫生监管工作机制为食品检查提供依据,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按照检测标准和制度管理要求,在动物性食品生产、加工、监督和管理各工作环节中,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指标。为了科学建设动物防疫机制,提升畜产品的质量,(1)可以建立安全责任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身上,当动物性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畜产品在市场流通中出现任何质量问题,都需要对责任单位以及相关合作单位进行连锁处理,承担相应的责任;(2)健全动物防疫作业工作方针,一方面,需要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支持,健全管理方针,另一方面,积极引入先进的、成熟的动物防疫作业经验和方法,利用先进的设备的检疫技术,提升动物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可靠程度。
3.2 明确监管内容在动物性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的基础上,工作人员需要围绕监督管理内容做好规划和设计。以往监督管理缺少实效性,其根源在于工作人员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内容的认知不全面,存在认识偏差,并且监管内容不明确,不够细化,从而直接影响了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所以,监管内容的细化对保障动物性食品的安全尤为关键和重要。(1)做好日常对动物性食品检测,加强检测力度,并且在动物性食品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质量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汇报,第一时间确立应对措施,避免有质量问题的动物性食品影响到其他合格的产品,以防问题蔓延;(2)秉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着重围绕致病性禽流感进行预防和治理,降低发生人畜共患病的几率,可以通过优化饲养环境的方式,确保动物生长健康,从源头治理,减少动物患病,为动物性食品生产提供健康的条件;(3)对动物屠宰和生产加工协同监管,遵循“定点屠宰、会集检疫”的准则,合理安排,统筹规划,并不断提升动物屠宰和生产的专业技术和检疫水平,对定点屠宰场实行驻扎监督,如果在检疫过程中发现质量不合格的动物产品,需要立即切断产品流通路径,并对同批次生产的动物产品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产品出厂商及产品贮藏地等地方也要定时或者不定时的审查。
4 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相关影响因素
4.1 饲料储藏动物性食品安全不仅需要对产品生产、销售等后续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还需要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做好饲料储藏工作,如果动物饲料保存的条件不完善,存放环境的温度、湿度没有进行良好的控制,则会让饲料出现变质、腐坏等情况,滋生各种曲霉菌等有害物质,而饲养场管理人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将变质的饲料喂给动物,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并且这些有害物质会蕴藏在动物体内,并随着食品生产加工一同流入市场中。若监管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人们在不知情情况下食用了这种带有曲霉菌的动物性食品,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严重则会引发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饲料管理也是动物性食品安全中重要的一环,不容忽视。
4.2 环境污染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生产和各类产业的发展也在市场经济的助推下得到了有序开展,但是工业生产与发展的同时,没有将经济效益提升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使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如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的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健康度,也对动物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很多动物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源之后,其体内也蕴藏着污染物质,这些污染物质如果最终流入市场,进入人们体内,必定会影响人的健康。因此,需要从环境因素着手,完善动物生存环境,这不仅是为了确保动物性食品生产的安全,也是人们健康与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共存的保障。
4.3 兽药使用规范动物饲养过程中,为了动物健康成长,需要对动物合理使用兽药,确保其健康。但一些饲养场工作人员对兽药使用不合理,药物搭配存在问题,未能根据兽药使用标准,发挥兽药的实际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物性食品安全。基于此,饲养场工作人员需要从以下方面合理用药:(1)要正确认识兽药的功能作用。兽药具有双重性,其功能作用并非一味的叠加使用,使用需要把握好度,科学合理用药,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兽药的药效,达到预防动物性疾病和疾病治理的目的。反之,如果缺少用药标准,盲目使用药物,甚至滥用药物,不仅无法预防和治疗疾病,还会造成兽药无法被动物吸收,残留在动物体内,降低动物性食品质量,引发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破坏产品市场口碑,失去公众的信赖。(2)合法合规购买兽药。购买兽药时需要认准兽药生产许可证或具有进口兽药注册证书,按照兽药管理条例规定,兽药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是5年,要选择具备兽药资格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的国内外企业所提供的兽药,并按照兽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使用和管理方法来购买,并且购买的兽药要向经销商提供凭证,防止因兽药质量问题发生纠纷。
4.4 产品安全法规健全法规和相关行业生产与加工标准是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保障,只有确立完善的畜产品安全生产与加工法令,才能确保执法严明,按照食物安全标准,实现商场产品销售和运转。对这方面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畜产品安全处理经验和学习相关标准,并综合我国目前饲养行业及商场运作情况,出台适合我国动物性食品安全处理的法令系统,确保法令系统能够应对生产、加工、运转各个环节的要求。例如:饲料的出产阶段,相关企业可以推广建造安全管理系统,对兽药出产企业则履行GMP标准,以连锁确保方法在商场运营,以绿色无公害作为产品生产和加工目标,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动物性食物无公害和质量安全。
5 结语
不管是养殖人员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需要加强对动物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需要从问题根源着手,围绕兽药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从生产端和使用端两个层面加强管控,严格控制食品含有药物含量超标的情况,并通过动物防疫管控工作以及相关措施落实,针对不规范使用兽药、违法违规等情况,追究其责任,同时,针对养殖管理体系落实的地区,重点从资金、资源等多方面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