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翻译策略探讨

2022-12-06张帆童世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西行漫记内涵文化

张帆,童世文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 235000)

埃德加·斯诺,第一个采访中国共产党的西方记者,对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有着深深的同情,感动于中国人民为民主与自由的艰苦斗争。埃德加·斯诺随军撰写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他对于红军的革命传统、组织方法、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战斗的战术持积极态度,并惊叹于中国人民的品质,其中最重要的是精神的不可战胜。《西行漫记》一书体现了个人与文化理念、社会政治环境、历史特点等,对中外影响巨大。该文对《西行漫记》进行了更深刻的解读与研究,以期总结翻译手法及特点,促进文化内涵翻译的研究,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的传播,为文化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1 翻译的文化内涵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活动,还受到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文化翻译涉及大量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中华民族精神,受多因素影响制约,其中译者主体性在文化翻译视角极为突出[1]。如何把握正确的历史定位,如何在翻译中发挥思政的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推动跨文化交流,如何在兼顾文化差异的同时不失中国本色,在当前研究现状中仍值得我们深思。

刘宓庆在《文化翻译论纲》[2]中指出任何思潮、理论、学说、口号的出现必定有其社会、历史、心理的原因,必定同其所在的国家、民族、文化和学术传统有关。在中国深受敬仰的英雄行为与无上情操,在其他文化中未必予以看重甚至并不提倡。而王菊泉也在《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3]中提及,在文化翻译中穿插文化背景介绍是极为必要的。比如,在中国更为强调集体、大“家”、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与西方重视个人发展与利益的思想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免会产生摩擦,这时候就需要文化翻译作为文化差异的润滑剂,增进文化理解以及跨文化共鸣。

2 基于文化差异的翻译问题与解决方案

2.1 忽略文化内涵的体现,造成文化差异与误解

在当前的文化翻译现状中,往往会出现过多的词句应用,以适应西方本土文化,而忽略了对文化内涵的保留,造成文化差异与误解。

比如,近期神州十三号的成功发射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空间地位。文化译本中提及“宇航员”一词时常用“astronauts”,实际上,全世界掌握独立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仅有三个,且对宇航员一词的称呼各不相同。俄罗斯宇航员被称为“cosmonauts”,词源来自俄语“宇宙”。中国宇航员被称为“taikonauts”,前半部分取自太空的汉语拼音,后半部分代表宇航员这一类人。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在中文语境中本指尊贵、勇敢、勤劳等积极的含义,是吉祥的象征。然而在西方则相反,西方文化中将龙视作一种怪兽,导致了西方思想对龙的批判。传说,公元4世纪,一位叫作圣乔治的罗马基督徒将军旅行到某地,当地湖里有条巨龙要求当地人每天向它奉献一名少女,否则就切断他们的水源。圣乔治用枪将恶龙刺死,并解救了最后一名少女。恶龙死后,鲜血洒遍大地,长出朵朵娇艳的玫瑰花[4]。圣乔治的故事影响很大,也将龙与人类放到了善恶的对立面。在安徒生童话与伊索寓言中,“龙”的形象往往较为邪恶,具有反派特征,故事中骑士与龙的搏斗则被认为代表了善与恶之间的较量。中西方文化里的龙的形象是不同的,随着时代发展,西方文化里的龙的词句文本翻译也当有所进步。如果存在文本不对应的情况,当与时俱进,更为大胆地创造新的属于中国的阐述,作为中国独有的明信片,及时更新中国风貌,打破世界落后的、带有偏见的认知,伴随时代需求而发展才是文化翻译的必然要求。

2.2 翻译中词汇空缺,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体现不足

目标语言的语料库中有类似的词汇可作为类比,以促进理解与共情。“北平的全部砖石屏障都阻挡不住中国红军试图穿过山西向长城挺进的这一惊人之举引起的反响。这次远征号称要对日作战,收复失地,但未免有些堂吉诃德味道……”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 的主人公,他阅读骑士小说入迷,整日耽于幻想,立志恢复古代的骑士道。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自封为拉曼却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堂吉诃德单枪匹马,外出行侠,企图除暴安良,结果到处碰壁,身病志衰,最终卧床不起,是一个善良、勇敢而又盲动的艺术典型。后人常用以代称那些沉于幻想、脱离实际、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的人[5]。堂吉诃德在此处的应用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埃德加·斯诺亲眼见证中国红军长征气魄与伟大壮举时的震惊与不可置信,侧面反映了中国红军伟大的意志力,打破了西方人自我编织的谎言。实际上,精确实时的文化传播可以推动中外文化发展进步,指引进步方向,是传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受众可以多维度了解中国。

2.3 文化背景缺失问题

(1)该现象由于文化概念的混淆或文化背景的陌生,受母语反作用而导致读者无法联系自己的语言环境得到原本的信息。翻译的重点恰在于如何平衡源语与目标语的关系,进行灵活的翻译,让受众更好地接受、 了解与传播文化。例如:“fighting in the very heart of..., the celestial reds had for nine years...”(出自《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在这里使用了“天朝红军”这个词。首先,我们从文化内涵中分析,“天朝”一词是历代封建王国对本国、本王国的称呼,意指本国本朝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在各个方面领先于周边蛮夷的“天朝上国”。而当时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内忧外患,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国际势力插手中国内政。另外,从政治上看,“天朝”是封建王朝的做派,是旧糟粕。而当时的中国思想踊跃,人们纷纷探索救国之路,是一个发展进步、探索的时代。从时间上看,鸦片战争即宣告天朝体系彻底瓦解。因此,这样的翻译会引起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误解,会不利于文化传播。

另外《西行漫记》中多次用“赤匪”“白色恐怖”等带有颜色表述的名词来代表中国当时的政治团体。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当对该类政治性名词专门进行注释。同时还要注意,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对其文化内涵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例如,“赤”与“白”作为两个代表不同颜色的普通汉字,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世界格局的影响而被赋予了浓烈的政治意蕴。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党史、政治史等方面的宣传和学习教育,而使其一度成为先进势力与反动势力、革命阵营与反革命阵营的代名词。仅以“赤”与“白”来划分人物,容易产生片面性。“赤”与“白”在中国历史上的不同阶段,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2)缺少文化背景情况下的直译。以文字“歃血为盟”一词的翻译为例,“blood-sworn”背后并不能体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歃血为盟”一词源自古代会盟即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以表示诚意。长征时,刘伯承就曾用“歃血为盟”的办法,和少数民族约定各不相犯,使红军胜利前进[6]。而斯诺在这里为何用“blood-sworn”呢?这就要追溯到日耳曼时期。“blood-sworn”意为“血誓者”,当时社会荣誉意识非常强,必须杀掉一个敌人才算履行了人生义务,在没有履行该“义务”之前,会被嘲弄与看轻。因此,战士们为脱离这种罪过与耻辱,渴望着尽快杀死敌人,把战门血誓以铁环为象征戴在脖子上,不再取下。

由此可对比出两者差异明显,前者强调义与信,即义气与信任,而后者侧重勇与荣,即勇敢与家国荣耀。后者的杀戮气息更为浓厚,前者内涵及应用语境则以“和”为主,符合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以《西行漫记》中的“大脚女人”为例,原文提到,“他的妹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脚女人(贺龙的妹妹贺满姑)”。在这里“大脚女人”有两个含义。表层含义为大脚“large feet”,深层含义是未被缚裹脚布的脚 “unbound feet”,这代表着当时中国的先进力量,即摆脱旧社会束缚、破除封建糟粕、进行改革的新风潮。“bound feet”被称为“裹小脚”,即中国古代一种陋习,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其后期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被评价为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直到恶习被彻底废止,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2.4 词汇误用

翻译讲究目标性,即面对群体翻译。外国读者对中国及其语言文化了解程度远远不如中国读者。不顾读者接受能力和习惯表达用语而强加文化影响反而适得其反。在不同的情境下当考虑异化与归化作用的显性问题及其张力作用。如果以目的语文化价值为主导,保留异质性,使译者显形,应以异化为主;假如,再现源语文本的精确性和流畅性,确保可读性和透明化,使译者隐形,应以归化为主[7]。例如:“The communists claimed to be fighting for...and national emancipation.”首先辨析emancipation 的含义与应用语境。emancipation 的词根是emancipate,emancipate意为“To free somebody, especially from legal, political or social restrictions”(侧重不受政治、社会、法律等约束而获得自由);而liberate 为正式用语,通常意为 “To free somebody from something that restricts their control over and enjoyment of their own life”(指从外国或敌人的占领和统治下解放出来)。对比之下,我们会发现“liberation”这个词更加符合中国国情。一切语言来源于文化。“emancipation”的应用受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于1862年9月22日公布的宣言《解放奴隶宣言》的影响,英译名为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这是美国国情与社会环境的写照。而在中国国情下,解放运动是从各国殖民侵略者处夺回独立自主的权利,建立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政治集体。因此liberation 相较于emancipation更为适用,在进行翻译时,不能过于强调逐字逐句的翻译,仅仅照字面翻译文本是没有灵魂的。应在兼顾源语的内涵与背景文化的同时,适应目标语的语言环境,促进受众对文本更好的理解。

猜你喜欢

西行漫记内涵文化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谁远谁近?
内涵漫画
图说《续西行漫记》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