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健康背景下精准运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策略

2022-12-06卓霖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课心理健康

卓霖

(桂林信息科技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引言

本世纪是人们追求健康的一个世纪,人人享有保健的时代。人们意识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们由当初的发展经济到关心身体健康,是我国经济发展后需求的改变。然而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以来呈现出下滑的趋势,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状况让人难以乐观。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大学生在享受新世纪科技进步带来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也遭遇着亚健康的困惑,教学设备日益电子化,日常生活对电子产品依赖性增强,导致的一些眼部疾病和颈椎以及腰椎问题明显增多。通过调查研究显示,体育在体质和心理方面都对大学生有着促进健康的作用。本文以大健康作为背景,旨在讨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策略,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1、目前中国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状况

总的来看,当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出下滑趋势,身体的健康状况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整体视力不高、肺活量水平低下、身体耐力素质不强、心肺功能有待提高、综合素质和身体协协调能力较弱,有些学生在大学生体质测试中还不能及格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会引发我们的深思,当今社会物质资源极其丰富,人们营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为什么身体素质却在下滑,这些问题都令人堪忧。

2、当今大学生身体素质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大学生身体素质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原因。

2.1、锻炼时间不足

在十多年读书期间,由于旧的思想以及高考压力下导致大学生对于体育并不够重视,对体育课也不重视,更不要说自己课下花时间去锻炼身体,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加上大学生处于年轻的阶段身体也不会出现一些慢性疾病,就对体育锻炼更加忽视。大部分学生的锻炼时间达不到身体健康水平的要求,甚至有些学生几乎没有体育锻炼,他们更喜欢眼前的游戏,甚至疯狂执着于虚拟游戏以及KTV和酒吧,不规律的作息更加重了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他们把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当作任务完成,跑步打卡用骑自行车来代替,更有甚者花钱请其他同学帮忙骑自行车完成,这些心态和他们的行为导致了他们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2.2、学校对体育课不够重视

大部分高校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校方不重视那么体育教师就不会特别重视,学生自然而然更不会重视,这些恶性的结果在源头出就有因可循。高校的体育设施不足、教学理念落后、师资力量不均衡、对教学监管力度小、教学手段、方法陈旧老套等等原因都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体育锻炼的热情度降低。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会导致无法满足学生们日常的锻炼需求,没有锻炼场地,或者有些体育项目无法满足,比如篮球场地不足,导致想打篮球的同学因为没有场地而无法锻炼;想踢足球、会踢足球的同学会因为没有足球场而放弃这个爱好,这是硬件设施不足导致的学生锻炼程度不够。再从体育课的角度讲,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上世纪,那些老套、陈旧的体育教学手段很难吸引现在00后的新世纪大学生,他们想要的体育课不是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他们要的趣味性、合作性和体验感在课堂上都找不到。他们上体育课就是在拿学分,混时间,这些跟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都有着极大的关系,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难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更不要提课下体育锻炼了。

2.3、难以监督学生,无法引导他们的生活习惯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体育课的目的不仅仅是完成课堂考核或者体能测试,体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生活习惯,他是贯穿学生一生的教育。由于教学的特殊性,体育课后无法监督学生身体锻炼情况,在短时间内因为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不同,没有办法做出量化评分,没有痕迹,没有迹象,对于他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是否有效就更无从得知。高校大学生,在脱离了繁重的课业压力之后往往会有放纵的心态,在脱离了父母的管束之后生活上更是没人监管。尽管他们已经年满18周岁,进入成年人的行列,但是他们的心态还不够成熟,导致他们明白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够完全落实。整个寝室的年轻人相互影响就容易导致他们作息不规律,养成差劲的生活习惯,体育课后非但不能进行体育锻炼还会一起熬夜打游戏,一起聚餐喝酒、吃不健康的食品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行为都会使得他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但是他们正处于年轻体壮的年龄,根本感觉不到伤害的发生。

2.4、缺乏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每个人都清楚,运动是良医,锻炼是良方,要想拥有强健的体魄,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育锻炼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虽然有一部分大学生有一定的身体锻炼,但是难坚持下去,也很难意识到体育锻炼是需要穷极一生去完成的事情。他们可以因为一个新的运动项目的学习,因为兴趣、热情去进行练习、锻炼,却很难有一个运动项目长久坚持。有些大学生甚至会把自己新学会的运动项目抛掷脑后,上完体育课万事大吉,不会再进行体育锻炼。这便导致了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下降且有很多学生无法轻松通过体育达标测试。

3、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策略

3.1、调整体育课理念

高校体育课程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学模式,老教师也应该加强培训,与时俱进,不能够守着自己老套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无法吸引同学们的锻炼热情,还会让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下降。体育课程因该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身体素质也该作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一环,并且对此要有高度的认识,重新设置体育教学的目标、方向与任务,用新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领导体育教学。以发展的、前沿的眼光去看待体育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设置课程项目,使得体育课程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让大学生真正热爱体育,喜欢上体育课。

3.2、对大学生的体育观念进行积极引导

有了体育课程的改变,如果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想法不及时改变的话也无法改变学生的身体素质,高校的体育课程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促进其充分发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运动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促进大学生自身意识的改变教会他们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在没有体育教师的时候也应该积极进行锻炼。

3.3、增加体育课的内容与形式

体育课程要想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还应该积极增加体育课的内容与形式,比如在当下北方的学校就可以因地制宜的开展冰雪项目,响应冬奥会的号召,让学生对冰雪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掌握一定的雪上运动项目。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更新,同时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需要,可以设置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应设置不同的体育课程,组建不同的课程队伍,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找到最有效的锻炼方式。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设置真正负荷大学生的课程和项目,引导大学生有终身体育的观念。唯有这样,高校体育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为社会输入合格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4、目前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目前由于大学生长期处于网络虚拟环境中,00后的这一代大部分孩子都是“锦衣玉食”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太多的挫折教育。在面对生活中的失败时往往会承受不住打击而选择一些过激、过分的行为来对抗这种失败,有时候会陷入自卑,有时候会伤害他人。这也是近几年大学生发生一些不良社会行为的原因之一,很多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不自知。我们在关注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应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往往极为隐蔽,患者自己是不知道自己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作为社会备受关注的群体,其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缩影,这是因为大学生正处于角色地位扮演的一个非常重要阶段,他们处在成年与未成年的交界线上。心理上的成年的标志不是年满18周岁,所以说生理上的成年不能代表心理上的成年,他们学业任务较重,第一次独立生活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中独自处理一些繁杂的事务,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为影响他们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我们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拥有正确的心理。

5、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关因素分析

根据《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相关学者利用软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过详细的数据统计,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证据与依据,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很多方面有关,如文化程度、性别、户籍所在地、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等。

5.1、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指的是个人的一些性格、对待事情的态度以及个人的一些习惯方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个性成长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外向型的大学生,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并且这些压力往往会向着积极的方向迈进,同样这种压力在内向型的大学生身上就是一个负面的压力,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稍微差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容易受到压力打击,但是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更细心,更仔细。

5.2、家庭因素

原生家庭对大学生性格的形成、习惯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原生家庭如果家庭成员关系和睦,性格温和,他们的心理成长会向着正常且积极的方面发展。相反,如果原生家庭的成原关系不好,如父母亲经常性的吵架甚至存在家暴行为,那么该大学生的心理发育朝向是不那么好的。总体来说,家庭和睦成都与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会有一定的相关性。

5.3、学校因素

我们都知道,学校的时间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学生的生活,学校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是第一任务,但也需要处理宿舍、师生关系,处理个人发展等等。这些都是压力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大的影响力。特别是大学生,住校是第一选择,他们必须学会在住宿中处理宿舍关系,掌控自己的生活,到最后完成学习任务,整体的压力源是复杂的,而且一些学生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5.4、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较容易理解,如,大学生的网络交际,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言论相对自由、学校管束不太到的一块土地。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他们形形色色真真假假,大学生刚进入大学还不会发现这些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很容易被虚假信息迷惑,各种信息会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轻的会影响学习成绩,重度的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6、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策略

6.1、多个角度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上述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是多元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要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干预就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维度进行干预,专注、关心当代处于虚拟网络中的初入大学的大学生。第一,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必须重视内心对于社会是是非非真真假假的辨别能力,能够有一定的经验能力去辨别网上宇宙大爆炸式的信息。必须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足够重视而且能够做到自我监督自我预防,能够评价自己督导自己甚至引导自己,并且做到在问题没有发展成为疾病的时候进行干预。如果觉得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请求心理医生的帮助,牢记去看心理医生的患者大多数都是没有心理疾病的,那些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是不知道去看心理医生的,对自己的心理疾病也是无从知道的;第二,对于家庭而言,大学生在进行心理干预的时候如果无法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跟家长建立沟通机制,共同来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指导、指引。让他们的父母不要过多干预其大学生活,让其能够有能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独自处理那些麻烦的、繁琐的、负责的工作,培养他们吃苦耐劳、承担责任的精神;第三,对于学校而言,大学校园内必须建立起心理预防、心理检测、心理治疗的体育,最起码得有专业的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团队来做这个任务。及时跟踪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确保学生在学校里出现心理问题能够早发现早治疗;第四,对于社会而言,要求社会给予大学生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以积极的案例来感召大学生,能够给大学生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宽容与理解,与学校、家庭共同来完成大学生心理的指导。

6.2、提供专业帮助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任何成眠的理论和预防机制,都无法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给出一个合理的、科学的、严谨的、正式的结论。因此必须要能够为大学生导入专业的帮助,不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设立专业的、免费的咨询服务,而且在社会上做好思想引领,不要让大学生觉得看心理医生很害羞,不能去,这些想法都是不能存在的,这样才能够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领域,因此必须要从多方面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行干预,也能够有专业的指导和咨询,采取最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方案与措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综合性人才。

7、大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促进心理健康也有积极作用。研究证明,体育运动对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心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对心理障碍者可产生明显的益处。因为体育为人际交往创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和宽松舒适的环境,它在体育践中培养和提高参与者的心理能力,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对于陶冶学生情操、缓解压力、消除心理紧张、抵抗焦虑或抑郁具有积极意义。建议积极开展校园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互动评价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学生身心健康实验室。大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应采用。针对当前形势,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课程在高等教育评估类体育健康体育理论课不满足学生的需要,个人发展的监测和评价大学生身心健康工作应该更科学、规范的管理高校学生,根据自身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设计评价自身水平和锻炼效果的个性化锻炼处方。评价大学体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现在的学校体育目标的建设性措施制度化管理是加强学校体育规范实现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高学校的质量高校体育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高校体育工作的进程,是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因此,有必要改革根据大学体育工作的现实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审查来增加信誉。大学体育工作第三方评估是指非营利研究中心(研究所)的基础上构建独立的评估主体的代表,根据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要求,综合收集数据,更加公正、中立,真实的评价高校体育工作相应的发展现状。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课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