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强国背景下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12-06马正祥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体质中学生评价

马正祥

(临夏回民中学 甘肃 临夏 731100)

前言

在现代中学教育中,体育是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学生健康理念、运动习惯和健康状态的教育环节。在体育发展初期,体育倡导体教结合,而现代教育强调体教融合,即在教育发展中,国家对体质健康的关注度增强,体育不再是作为教育课程之一,而是成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工具。在此过程中,应基于新时期中学生体质状态和健康发展需求,构建科学的体育强国实践策略,促进中学生体质健康。

1、体育强国的基本概念

体育强国是综合性概念,该理念在1983年首次提出,后续不断丰富内涵、扩大外延。在该理念提出初期,主要侧重于国民体育竞技能力提升,以促进全民体育运动为主,以提升青年身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世界水平的专业运动员和构建国际赛事体育场地为发展目标,以优化体育队伍结构为主要措施。在此时期,国家希望通过体育强国提升国家竞技能力,向竞技体育强国迈进。随着国家全方位建设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体育强国的核心理念也发生历史性变化。自2008年开始,我国正式提出全民身体素质提升发展目标,积极增强人民体质,改善民众生活质量,在发展竞技体育同时发展群众体育。在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实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强国推进中,逐渐侧重于人民体质增强。习总书记提出,在实现民族振兴和促进国家强盛的过程中,体育发展具有必要性。推进体育强国的目的是实现国富民强。体育强国是中国梦的构成要素,对提升民族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强国中,应弘扬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同时应促进体育相关事业全面发展。

2、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

从不同学科视角解读“体质”一词,则其主要含义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国家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对健康的定义,健康应涵盖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以及社会适应性。根据我国在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方面的规定,学校应加强体育活动管理,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明确体质体质健康在体育教育中的特殊含义,准确区分体质健康中体质含义与其他领域体质定义,准确理解体质健康定义,构建积极有效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模式,完善体育教育。

3、国内中学生当前体质健康状态

体质健康调查在国内实践方法主要为基础调查和理论研究,受技术手段和理论研究发展等影响,调研方法逐渐多元化,研究结果趋于精细化。分析总体调研趋势,调研精细度和指标完善性与调研时间节点正相关。在近年研究中,研究指标更加精细化,在研究中理论融合性更强,同时表现出多学科综合特点,不同学科渗透开展综合性研究成为必然趋势。分析相关调研结果,虽然在具体结果上和指标表现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结论具有一致性,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下降趋势。学生体质健康呈现区域性差异、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

国内相关文献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发展趋势并不乐观,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在健康评价中优秀和良好等级学生占比显著降低。相关调查显示,立定跳远、肺活量测试、50m跑、耐力跑、男生引体向上和女生1min仰卧起坐成绩均有所降低,坐位体前屈成绩有所提升。综合分析相关指标变化,可知国内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体格发育未能均衡发展,学生在耐力、肌力、身体爆发力以及速度方面发展趋势不良。

另有调查显示,在学生中,与男生相比,女生体质健康表现相对较好,而且从发展趋势方面数据变化可知,女生呈现积极发展趋势,男生则与之相反,此种发展差异城市变化比较显著,乡村变化相对较小。城乡学生体质健康比较,乡村男生健康状态较好,城市男生较差。年龄与体质健康发展趋势比较,年龄与健康及格率发展负相关。

相关调查显示,学生体质健康状态存在地域性差异,经过研究分析,健康指标差异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实际调查中选取的健康指标有所差异,对最终调查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其二是不同地区针对学生开展的体质健康实际干预政策不同,同一政策实际落实水平也有所不同,因此出现此种差异。

不同民族青少年健康情况调查显示,学生体质健康存在民族差异。此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胸围增长情况、身高和体重增长情况、50m跑和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斜身向上、耐力、肺活量、身体形态发育等。不同民族学生之间身体柔韧度、灵敏度、速度与力量发展等也存在差异。此外,部分民族学生生理机能与身体形态也存在差异。

通过近40年的努力,学生身体机能与素质消极发展趋势得到有效抑制,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政策逐渐完善,体育教育成为现代中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希望通过多维度努力,改善学生生活方式,促使学生形成更健康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同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遍较低仍然是严峻问题。个人生活质量受到体质健康的直接影响,社会发展也需要体质健康水平优秀的学生。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中学生处于体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及时、科学地施加全面、有效干预对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有积极意义。

4、当前体质健康干预方法

为有效改善学生体质健康,必须全面关注中学生体质健康,分析影响体质健康的相关性因素,针对性采取措施,构建完善的健康成长网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增强。自体育强国政策推行以来,教育领域积极探索适用于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方法,持续开创和完善与青少年群体适配的运动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

相关研究显示,八极拳对改善平衡能力,提示腹部肌肉力量,促进腹部脂肪含量降低和改善心理健康有积极意义,可提高机体柔韧性,改善心血管系统。此种运动是中国传统拳法,是武术训练方法之一。该拳法强调出拳力度与速度,招式朴实,具有技击运动特点,而且实战价值较高。学生进行该拳法训练有利于强身健体,改善精神面貌,提升肢体力量和机体协调性。

有氧弹性阻抗训练同时进行力量训练与有氧运动,在实际训练中可根据学生耐力情况调整训练强度,灵活性较强。此种运动方法可改善体脂率和体重,增强四肢肌肉力量,平衡左右臂肌力等。研究显示,有氧弹性阻抗在男生中训练效果更显著。

有教育者提出采用音乐有氧运动训练方法,即在运动训练中将有氧运动结合音乐,通过定期训练,学生下肢肌力增强,20m往返跑速度增强,肺活量改善。该研究显示,音乐有氧运动对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有积极意义。

除上述研究外,各个学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根据地方特点、教资实力等创建特色课程,采用个性化方法开展体质健康训练。在新生入学初期通常会组织学生军训,军训的意义不仅是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感等优秀品质,而且针对性锻炼学生毅力、耐力和自我管理观念。在军训过程中,学生通常通过学习军体拳等进行体质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5、影响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

体质健康是综合概念,影响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也比较复杂。从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诱因分析可知,导致中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的因素主要来自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睡眠情况、体育活动参与情况、日常活动、体育锻炼意识、使用电子设备时间、体育活动设施设备、实际体育教学情况等。

5.1、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是消极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常见因素。现代网络技术、电子科技、娱乐方式等发展,改变学生生活习惯。许多中学生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在使用该类产品时坐姿不良,不仅损伤视力和对身体形态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导致学生体育活动积极性降低。

5.2、错误的健康理念

学生健康知识有限导致其对体质健康认知不科学,对健康管理意识的重视度较低,活动意愿比较消极。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吸引力低于手机游戏等,还有许多学生未认识到自身体质健康状态与体育运动的相关性。

5.3、单调的体育课程

许多学校在设计体育课时主要从健康训练目的和课程实践可行性出发,对学生兴趣因素考虑较少,未能充分了解学生体育活动意愿。此种情况下,课程形式单一,活动趣味性不足,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

5.4、教学评价不科学

当前教学评价逐渐增加了过程评价,而非只关注结果评价,但是评价指标丰富性仍然较低。在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成效评价中,评价指标和激励力度设置科学性有待提升。

5.5、基础设施落后

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开展成效较低主要是因为体育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此种情况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表现比较突出,例如,乡村学校等。对于此类学校而言,学校想要开展优质体育教育难度更高。在体育活动开展中,学校因为缺少必要设施,通常只能设计相对简单的体育课。而且该类学校缺少体育活动室等,体育教学开展受天气影响较大,无法保证体育活动连贯性进行。

6、体质健康提升策略

6.1、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较低的直接原因。相关调查显示,在学校期间,学校通常会对学生使用手机和游戏机等情况进行管理,例如许多学校严禁学生将电子设备带入教室等。但是在放学后,许多学生仍然被电子设备吸引,在使用电子设备方面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沉迷电子游戏等,受到视屏设备的光刺激,视力持续下降。由于沉迷移动终端游戏、网络小说等,不仅眼疲劳过度,而且影响正常作息和睡眠,视力下降和身体机能减弱,免疫力降低。长期睡眠质量低下或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学生精神健康。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或日常作息时身体姿势不当,导致腰椎、脊椎和颈椎等发生慢性劳损,影响机体发育。针对此种情况,应培养科学的作息习惯,灌输健康理念,基于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促进家校协同,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协同推进,全面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6.2、强化学生健康理念

在体质健康管理中,应积极灌输健康理念,增强体育意识和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良好价值观,积极引导内因,促进学生主动改善体质健康,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教学活动落实,有效推进体质健康管理。健康生活习惯对改善体质健康有重要影响,体质健康管理中,应从学生内因出发,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健康理念,提高健康管理责任意识,明确体育运动和改善体质健康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健康生活习惯。中学时期不仅是知识学习的重要时期,而且是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阶段。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差异化明显的个性特点,但是尚未形成完善的认知能力,在面对事物时思辨能力较弱。在此时期,学生较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缺少自我约束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较易形成不良生活习惯。相关文献表明,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度低不仅是对体育活动兴趣不足,而且是受健康知识不足影响。许多学生未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甚至有学生认为,中学时期身体发育迅速,自我修复能力较强,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对健康不会产生深远影响。针对此种情况,应加强体质健康教育宣传,提升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对自身健康和不良生活习惯产生正确认知,强化健康理念,自觉参与体质健康训练。

6.3、创建特色体育活动

在健康管理中,应以体育课为着力点,积极优化课程,确保学生对体育课保持兴趣,自觉参与锻炼,达到体育教育预期,有效改善体质健康。在此过程中,应综合多学科理论,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科学性,进行授课前与授课后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真实评价。相关调查显示,中学生对待体育的态度比较积极,例如很多中学生喜欢篮球、足球和其他课外活动等。但是对于体育课的态度方面,学生认知积极性明显低于课程设计预期。研究显示,部分学生表示喜欢体育活动,但同时对体育课兴趣有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学校体育课课程内容单调陈旧,缺少创新,与学生喜好差异较大。此种情况提示体育教育开展过程中应将学生作为主体因素,全面深入了解学生喜好,积极开展学生调查,可通过设置学生意见箱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提出意见,或者组织创意体育课设计活动等,促使学生积极表达“理想中的体育课”。学校在创建体育课程时,不仅应综合体育训练目标和学生兴趣,而且应结合地方特色,积极创设有特色的体育课。例如,部分学校从地方传统体育项目出发,开设摔跤、秋千、拳法训练等特色课程,增强了课程趣味性。通过此种课程设计,学生兴趣与体育锻炼目标相统一,学校有目的地开展体育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训练,提高运动自觉性,培养良好运动习惯。

6.4、完善体育教学评价

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教育创新和教学增效的必要措施,为提升体育质量,应基于时代需要改革体育评价。在制度方面,应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加入体育科目,优化测试内容,采用更科学的评价方法,丰富评价指标,构建全方位激励机制,促使学生自觉开展体育运动。在体育评价中,应促进师生互评机制落实,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而非只重视考试评价。根据体育强国相关要求,体育教育的重点是提升学生身体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生活习惯。为此,应对学生体质健康进行全方位关注,调动多方力量,政府积极推进相关政策完善,教育部门推动教育政策落实,学校完善考核体系,构建科学体质健康提升计划。在教师评价中,不仅应重视专业素质评价,而且应加强师德师风评价,全面考察体育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学生管理方面,应将体质健康作为评优指标,加强该方面教学成效绩效考核,提高教师积极性。

6.5、加强体育基础建设

体质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应完善实践过程,促进体育活动安全,应将健康目标设立于教育首位。为此,应积极整合资源,促进因材施教,改善体育开展环境。经济发达地区应加强对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视度,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应予以政策倾斜和教育扶持,排除万难为学生创建优质体育活动场所,保证必要的体育设施投入。应保证中学体育课程由体育专业教师担任,加强体育教师队伍资质考核,促进教师培训和学习提升,保证体育教育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投入到位。应加强运动防护,做好运动风险排查,对学生健康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基于体质健康状态开展体育教学。对于不适合参与剧烈体育活动的学生应人性化调整课程设置,例如心脏病、哮喘和先天性残疾等学生患者,应做好课前调查,杜绝强制学生参与剧烈运动。在体育活动前,应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的热身活动,预防运动损伤。

7、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强国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内涵,随着国家发展,体育强国理念核心从竞技体育转变为群众体育,当前以提升国民健康素质为核心。关于体质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众多。为改变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应加强健康宣传,纠正学生健康理念和生活习惯,创建特色课程,针对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制定对症策略,全方位优化体质健康管理,改善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素质。

猜你喜欢

体质中学生评价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