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铁路实践路径探析

2022-12-06杨子楠

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铁路理念绿色

杨子楠

(铁道党校 经济学和企业管理教研部,北京 10008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变革的科学指引。近年来,铁路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愈发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铁路深入理解把握“两山”理念的精髓要义,积极应对新问题和新挑战,结合生产实际与行业属性,理顺“两山”理念与铁路发展之间天然且紧密的逻辑关联,在强化环保选址选线、展现“一带一路”绿色元素、赋予城市废弃铁路新生、助力后工业化时代的环保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行动,呈现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的良好局面,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提供了铁路经验。

1 “两山”理念与铁路发展的内在逻辑

1.1 保护绿水青山是铁路发展的一贯坚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其中不仅包括铁路路网规模和质量、技术装备水平、运输安全水平等重要指标进入世界前列,还包括在保护生态环境工作中的持续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铁路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奋力展示作为,具体表现为“两降一升”。“两降”体现在铁路运输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伴随铁路逐年快速提升的电气化水平(2021 年国家铁路电气化率达75.4%[1]),国家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由2013 年的4.66 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降至2021 年的4.07吨标准煤/百万换算吨公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2 103.3 t下降至1 611 t,二氧化硫排放量由3.55万t下降至0.2 万t,降幅达94.4%[1-2]。一个“上升”体现在沿线绿化里程方面,2021年国家铁路绿化里程达到了6.06 万km,逐步形成了“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环境。

1.2 创造金山银山是铁路行业的基本属性

铁路是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泉,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铁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定位。在拉动经济发展中,铁路扮演着“先行官”的角色,具体而言涉及“点、线、面”多个维度[3]。从“点”上看,铁路线路的修建造就了大量城市的创建、崛起和腾飞;从“线”上看,铁路带动沿线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十分突出;从“面”上看,铁路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助力经济增长既是铁路与生俱来的行业特性,也是应当担当的使命责任。综上所述,“两山”理念的内在逻辑与铁路本质属性高度契合,也揭示了美丽中国建设范例在铁路系统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2 “两山”理念在铁路的实践

2.1 串联创造美丽经济走廊

铁路的串联作用能够实现地区交通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促进区域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同样在增强绿色经济上,铁路也可以带来“倍增效应”。2018年12月,杭州至黄山的双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旅客一方面享受着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另一方面也对线路的“之”字形选线给予了广泛关注。从铁路建设的经济投入成本考虑,一般来说,优先选择近似直线的方案,而杭黄高速铁路由两端车站分别向南进发,呈现出了一个近似于V 字形的线路走向。这段265 km的选线是设计人员踏勘1 500 km后最终确定的一条环保美丽的路线[4],沿线经过西湖、西溪湿地、千岛湖、绩溪龙川、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黄山和西递宏村7个5A级景区,以及50多个4A级景区和10多个国家级森林公园,V字的顶端,就是拥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富春江水的建德。因此,这条线路在运营后迅速吸引大量客流,被旅行者们誉为“最富诗意的高铁线路”。

2.2 维护环境保护生态资本

生态系统本身具有巨大价值,需要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稳步实现从投资生态到生态回馈的转化过程。小鸟天堂位于广东江门新会区,1 棵历经400 余年的大榕树独木成林,在小岛上与周边的天马河共同构建了供2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栖息的奇景。2017年深茂铁路建设时,由于外部条件制约,绕行和隧道方案被否决,客观因素限制不能影响铁路维护原生环境、保护自然资本,1座2 036.35 m的全球首条全封闭拱形声屏障就此诞生。据测算,当高铁列车以250 km/h通过时,其昼间夜间各测点噪声比背景噪声仅增大0.1~0.2 dB[5]。

2.3 坚定保卫碧水蓝天净土

铁路运输具有占地小、能耗低、排放少等绿色低碳的比较优势,铁路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等文件中对铁路的任务要求和量化规定,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作贡献。以建设美丽首都、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减少大气环境污染为使命,铁路深化推进京津冀地区“蓝天保卫战”,积极推动“公转铁”改革。一方面,从运输组织调整发力,通过调整列车运行图持续增开京津冀的货物列车,以2019 年4 月调图为例,增开的11 对万吨列车可相应减少每日近2 000 辆重载车辆的运行[6]。另一方面,从基础设施升级着手,加强铁路货场向配送中心转型升级,通过构建“天网+地网”搭建了智慧绿色集疏运物流体系;积极与企业对接,推进铁路专用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打通铁路运输的“最后一公里”。同时,铁路切实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采取大宗货物价格优惠政策,引导更多企业将大宗物资转向铁路运输,通过不断的努力,京津冀地区及周边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4 铁路工程融入自然山水

生态学与经济学二者具有深层广域的交互区间,这不仅表现在理论层面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本的一致,还体现在客观存在层面建设工程与自然景观的融合。在京张高速铁路建设阶段,运用了基于BIM、GIS 等核心技术的智能建造系统,不仅为快速安全施工奠定了基础,而且在绿色环保上成效显著。为保证官厅水库水质不会受到污染,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并用的智能建造技术,官厅水库特大桥采用“顶推法”,即钢梁在地面上搭建拼装完成后,再顶推至库区中心就位;为了不影响自然风光与历史遗迹,八达岭长城站选择了100 多米的最大埋深,且其进出站口外观上以“消隐”为设计理念,使工程项目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最大限度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

2.5 促进废弃铁路价值再生

铁路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和运输通道,是推进城市繁荣发展的有力支撑,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运输新通道开辟、工业厂区迁移等情况陆续出现,使不少为传统工业提供货运运力的线路被逐渐遗留废弃[8]。我国城市中存在部分废弃铁路,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废弃铁路有数百条,总里程数达上万公里[9]。为此,铁路采用了将绿色景观设计引入城市铁路废弃线的模式,用“绿化”使其“活化”。2018 年11 月中东铁路公园全面落成,围绕“生态化、人文化、景观化、特色化”的定位,铁路公园将工业遗产、历史文化、热门景点通过绿色生态公园交织融合于一体。此外,广州最早的铁路客运站在完成历史使命后,已经建成为广九铁路纪念园;天津利用城市废弃工业铁路及周边工业遗存,推进环城铁路绿道的建设,规划打造总长度45 km 的铁路绿道公园;杭州、厦门、成都、郑州等地的铁路文化公园也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组网提供了重要保障。

2.6 迈出国门打造生态之路

在建设现代化铁路的进程中,中国铁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为应对气候环境挑战、促进繁荣发展作贡献。例如,蒙内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这条穿越内罗毕国家公园、察沃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大动脉是否会破坏肯尼亚的自然资源、是否会侵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广泛关注。我国铁路建设者秉持保持原有自然风貌的理念,通过系统科学的规划,对噪声、水、空气、固体废弃物等进行全面防治,尽量避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考虑到铁路沿线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蒙内铁路全程根据不同种类的动物迁徙习惯路径,设置了14 个大型动物通道、79 座桥梁和100 多处涵洞式的动物通道。通过跟踪观察发现,大象很快适应了沿线的生活环境,长颈鹿可以通过最小净高为6.5 m的特制通道[10];在旱季,动物们能在铁路沿线专门设置的设施区域饮水。蒙内铁路的建设拉动了经济和相关产业发展,推动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5%的增长,同时蒙内铁路没有影响肯尼亚的自然风光资源,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相互促进发展[11]。

3 进一步推动铁路绿色实践的路径探析

3.1 坚持绿色发展,巩固低碳比较优势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交通运输行业是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达24.2%[12]。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方式中具有明显的绿色低碳比较优势,在思想认知上,需准确掌握自身在单位运量、排放、能耗等方面较其他运输方式的先进性;在实际行动上,需通过降低铁路运输工作量综合单耗和主营单耗、降低铁路非牵引能耗比重等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2 科学选线选址,构筑绿色生态空间

科学选线选址是打造绿色铁路的第一道环节,也是建设精品铁路工程的基础。作为中国铁路建设标杆的精品工程,其价值特点不仅呈现在工程质量、美观程度、实用性上,更表现在工程的绿色环保方面。因此,铁路应以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科学布局线路和枢纽设施,强化生态环保设计落实落地。一是坚持生态选线选址理念,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通道、桥位等资源;二是尽量减少对耕地、林地、湿地等重要生态区域的影响;三是在设计美丽铁路线路、保护维护原生环境、改造利用铁路闲置资源等方面深耕细作,构建起能够保值增值的铁路绿色资本空间。

3.3 强化污染防治,提高铁路承运比例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铁路需深刻认识自身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巩固拓展“十三五”时期的污染防治成果,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铁路应坚持系统观念,从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两方面着手,加快以铁路为主体的运输网络建设,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大支撑。客运方面,构建大容量、集约化快速客运系统,进一步提升铁路电气化水平,引导旅客更多选择铁路出行;货运方面,大力发展公铁、铁水等多式联运,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的“公转铁”,提高绿色铁路承运比重。

3.4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智能铁路系统

在面对环保与建设的矛盾问题时,铁路需要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以保持生态与发展和谐共生为理念,以绿色创新技术为驱动,构建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通道。铁路应以发展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系统为目标导向,深入研究基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北斗卫星系统等核心技术的新一代智能铁路运输系统,为实现铁路绿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5 擦亮绿色名片,对外展示中国方案

中国铁路“走出去”步伐稳步向前,从中国设计、中国标准、中国装备,再到运营服务和安全保障,现代化铁路运输系统向世界多维度展示多元化的中国元素。如今,中国铁路需要系统总结绿色施工和运营的经验,提炼可复制、易推广、适用性强的通用型方法和模式,形成一整套绿色铁路发展的解决方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实现铁路的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6 完善制度建设,形成综合保障机制

“两山”理念作为科学的思维方法,已经为铁路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从指导理念到实践落地,铁路需要构建严格系统的保障机制,从而畅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如果考核机制失灵或缺位,再完备合理的绿色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也将失去效果。因此,为保障各项工作推进准确高效、执行坚定有力,铁路需以约束和监测等目标为指标维度,构建合理完备动态的绿色铁路指标体系。以建设和运营2 个阶段为制度类型,分层建立责任明晰、分工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铁路在绿色发展实践上的更多活力。

4 结束语

“两山”理念作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指导实践的典范,已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和行动。铁路需深刻领会“两山”理念强大引领力和持久生命力的来源,全面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从实践到认识,再到新实践、新认识,总结提炼较成熟、易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案例,探索形成生态修复、生态工业、复合产业、生态旅游等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点模式,进一步推动铁路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铁路理念绿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绿色低碳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