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倾斜摄影技术应用于风景区栈道选线研究
——以太姥山景区三岗栈道选址为例
2022-12-06张声桃
张声桃
(福建省工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 引言
太姥山风景名胜区三岗区域为花岗岩峰林地貌,地势险峻,仅凭人力难以对现场进行详尽踏勘,本次选址规划方案借助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生成全地形数据,实现选址选线全数字化操作。
2 选线必要性分析
2.1 游客量与容量分析
太姥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目前年接待游客量在160万人次左右,并呈逐年递增态势。根据总规的测算,太姥山景区年游人容量为452.4万人次/a,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利用水平为弱载状态。但游人大部分都集中在开发较为完善的九鲤朝天峰周围景点,对三岗的游线开发较少。
2.2 现状游览路径分析
2.2.1 游览模式
现状三岗与周边景区相对孤立。线路上采用双向通行模式,游客从夫妻峰广场或乌龙岗上山,至对方入口下山。
2.2.2 游览时间
串联主要景点的闭合步行线路长度约4.6km。按步行速度2km/h,加上停留的时间约1h,共计用时约3.3h。
2.2.3 现状问题
①特级景点与一级景点集中于景区南侧,游览总时间较短。游线较为单一,旅游旺期游客超负荷。②三岗资源优势明显,但缺乏线路联系,与核心区缺乏纵向联系,缺少闭合环线。
2.3 现状游线坡度分析
太姥山岳景区现状主要游览线路以中陡坡为主,对体力要求较高。特别是乌龙岗入口段,地势陡峭,双向人流在高峰期容易形成卡口,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现代人群游览模式倾向于舒适游,因此主要步道若拥有宜人的坡度,将增加游人游览意愿。
2.4 规划游览体系分析
现状游客在集散中心换乘景交车经约14km盘山公路到达电信广场,再攀登山地步道抵达核心景区,线路费时费力。索道建成后将缩短游客进入核心景区时间,同时解决部分人群登山难问题,提高旅游时效性。
三岗栈道是太姥山索道与现有游线的重要连接线,通过栈道的建设有利于开辟新的游览景点,扩大核心游览区范围,并延长游览路径,改善现有游路直接进入核心景区、游览时长短的现状;有利于增强旅游路线可选择性,利于分时分流管理,解决景区拥堵问题;有利于解决太姥山岳景区景点冷热不一的现状,实现景区的均衡发展。
2.5 栈道建设必要性小结
①三岗栈道的建设将使整个景区景点串联性提高,延长游览线路,开辟新景点,拉动旅游消费,从而打破三岗与周边景点相对隔离的状态。
②三岗栈道连接索道下客站与主要景点,使环线闭合,并双向输送客流,节省游览整个景区的时间,周转率提高。
③旅游路线可选择性增强,利于高峰期按需求进行分时分流管控。
④三岗栈道线路平缓,游赏节奏快慢有序,劳逸结合,使游客“快乐游”,而不是“疲劳游”,同时为后期开展夜游,提供有力保障。
3 可行性分析
3.1 线路比选
建设三岗栈道是改善太姥山景区内部交通条件、提升景区接待水平的重大举措。纵观地形及实际情况,栈道选线二主线(2.9km)比推荐路线(1.72km)多了1.18km路程,虽然步行相对舒适,但步行时间过长、体力消耗大,线路不成立。如果希望缩小步行距离,选取对比线路三(1.1km),路程上虽然较推荐线路减少了三分之一,但局部段高差大,舒适性差,同时线路未经过三岗最富特色的裂隙区域,线路不成立。推荐方案整体高差控制合理,路程适中,沿途穿山越谷,是唯一合理的、可行的方案。
3.2 山势与栈道的关系分析
依山就势:通过对山脊线的分析,归纳其走向规律。三岗的山体走势由西南向东北延伸,切断了三岗间的纵向联系,也将索道站点与景点隔开。三岗山体存在较多走廊式裂隙,因此栈道纵向走线穿越山体裂隙设置,既可顺应山势,丰富步行体验,又避免对景点的干扰,使索道站与景点间的距离适中[1]。顺应自然:三岗栈道以悬挑栈道与傍山栈道为主要形式,且山谷间采用索桥及栈桥作为对接形式,与地面接触少,对山体原生植被和生物廊道的影响小。
3.3 主要视线分析
三岗栈道在麒麟岗与乌龙岗外侧可沿着半山腰设置植物生长带分界线,使道路隐藏在山林之间,弱化对景观的影响[2]。三岗间区域,栈道可沿755高程,横向穿越山体间裂隙,形成宜人的步行坡度,同时隐藏于山体后方,避免对龙潭湖看三岗视线造成影响。
覆鼎峰观景点向东看三岗区域,仅能看到麒麟岗与龙珠岗间山谷栈道线,其余区域线路在山体后方,对覆鼎峰观景视线影响极小。
4 选线方案
4.1 线路选线方案
三岗栈道采用“一主三支”的线路模式,是三岗、夫妻峰、九鲤朝天峰、一线天等景点与索道白云站的重要通道。三岗栈道建成后将打破三岗与周边景点相对隔离的状态[3]。
线路走向:栈道主线全长约1.72km,分别由悬挑栈道、傍山栈道、落地栈道及索桥组成。栈道主线起点位于夫妻峰西北侧,沿山谷延伸至乌龙岗半山腰再北上穿越三岗间谷地至麒麟岗,并沿麒麟岗半山至终点索道白云站。栈道沿途新增观景休憩平台10处,服务部2处。栈道支线将主线与周边游路相互串联,共设置三条,总长约1.67km(其中洞穴线长约479m)。支线一连接麒麟岗—主线—北步岭。支线二连接龙珠岗—主线—龙潭湖。支线三连接覆鼎峰—主线—龙潭湖。
选线亮点:①栈道主线自起点沿山谷延伸至乌龙岗底部与现有步道交汇,将人群疏散至夫妻峰或麒麟岗,缓解高峰期此区域游客滞留状况;②栈道主线穿山越谷,走线富含变化,突出了三岗地质地貌特色和科普教育意义;③栈道支线还可设置探险型游路,穿越险峻地势,形成更为丰富的游线体验;④新增10处观景休憩点和2处服务部,做到游憩有序。
4.2 线路选线数据
整体项目线路全长约3.39km,其中栈道主线全长约1.72km(含索桥一座,长45m),栈道支线全长约1.67km。栈道主线起点:位于夫妻峰西北侧山谷,地形标高733m。栈道主线终点:位于索道白云站,地形标高885m。栈道主线高程:最高点885m,最低点720m,高差165m。
栈道形式:栈道主线总长约1.72km,分别由落地栈道(约477m)、悬挑栈道(约168m)、傍山栈道(约1030m)和悬索桥(约45m)构成。落地栈道的设计宽度为2.0m,悬挑栈道和傍山栈道的设计宽度为1.8m。栈道支线全长1.67km,分别由落地栈道(约1339m)、悬挑栈道(约180m)、傍山栈道(约150m)构成,宽度应不小于1m。栈道主线需纵向穿越沟谷,纵向栈道高程控制在755m,为减轻游客的游览负担、减少工程量、节约造价并提高游览趣味性,采用柔性索桥跨越麒麟岗与乌龙岗之间沟谷。
游览时间估算:估算每段路程的步行用时,为设施布局,游览组织提供时间依据。徒步时间计算方法(奈史密斯定律):徒步时间=徒步距离÷徒步速度+(上升高度/上升速度)×1h(上升)+(以上所用小时×20min)。徒步速度:3.2km/h,上升速度:305m/h,每小时休息10min~20min(依据地形复杂程度与景源丰富程度计取休息时间)。三岗栈道步行游览时长约1.6h,从太姥娘娘站经索道连接线至索道白云站用时约1.68h。
4.3 游览组织
一日游:太姥娘娘站(缆车下站)——玉湖旅游村——夫妻峰广场——国兴寺——龙潭湖——玻璃索桥——龙潭湖站(缆车上站)——白云站(缆车下站)——三岗栈道——夫妻峰——七星洞——仙人锯板——葫芦酒家(餐饮)——一线天栈道——一线天——一片瓦——鸿雪洞——通天洞——三声应——白云寺——覆鼎峰(餐饮住宿看日落日出)或乘索道返回玉湖旅游村(餐饮住宿)。
半日游:太姥娘娘站(缆车下站)——玉湖旅游村——夫妻峰广场——国兴寺——龙潭湖——玻璃索桥——龙潭湖站(缆车上站)——白云站(缆车下站)——三岗栈道——夫妻峰——七星洞——仙人锯板——葫芦酒家(餐饮)——木栈道——玉湖旅游村(餐饮住宿或大巴下山)或前往玉湖站(缆车下山)。
5 实施效益评价
三岗栈道的建设将使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景区景点串联性提高,延长游览线路,开辟新景点,可游览区域大幅拓展,游客滞留时间从半日余大幅延长至一日以上,打破三岗核心区与周边景点相对隔离的状态。大大增加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吸引力,吸纳长线游客,增加门票及配套设施收益,构建更为合理的游览体系,拉动吃住行等旅游服务业发展,激活旅游消费。栈道选线充分结合地形、利用场地要素,减少大起大落,减少工程量、节约造价。
6 结语
本次选址规划借助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生成全地形数据,将地貌、标高、植被等信息精准投射到地形地貌三维模型,实现了选址选线全数字化操作。栈道选址选线过程亦采用数字化模拟技术,全方位考察栈道行进过程中的细节,并直观模拟栈道行进路线。通过这种方法可及时发现人较难抵达的新景点,模拟观景平台可视景观,推敲服务设施设置的合理性,游客对线路起伏的可接受程度,评估栈道建设给自然景观保护带来的潜在威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结合实地踏勘,保障栈道选线的合理性,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无人机倾斜摄影配合全数字化三维模拟技术,还能同步实现风景区资源补充调查,给山势险峻区域增加新的景点和资源。对于山体险峻,岩石裸露,人力可达性差的复杂地貌区域的资源调查评估,综合规划建设工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现实意义。
选址选线过程还引入了游程时间概念,通过数字模拟将游客通过不同长度及起伏路段的时间进行计算,评估游客体能可接受程度,为合理组织游览提供相对精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