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信用政策问题研究

2022-12-05刘永晖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28期
关键词:信用政策客户

刘永晖

(永丰县财政局,江西 永丰 331500)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各类经济贸易活动也日益丰富。现代的市场经济归根结底也是信用经济,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良好的信用水平一方面可以使公司树立良好的形象,进而能够给公司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在公司进行信用销售过程中,良好的信用水平也可以促使公司获得更多、更加稳定的客户群,提升其竞争力。

赊销成为了上市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一旦公司提供赊销,必然会使公司面临来自客户的信用风险,造成应收账款规模过大,甚至会产生坏账风险。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企业经营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日益严峻,应收账款余额也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在买方市场环境中,对市场份额的过分关注和对市场扩张的热切追求会使得公司陷入恶性经营的困境,是一种危险的经营战略或策略。因此,信用销售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为了促使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上市公司应当在为客户提供赊销手段的同时不断加强本公司信用政策制定的工作。

然而,与国外的信用管理研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管理还处于初期阶段,公司的信用管理存在信用政策制定不当、政策执行不合理、对信用管理不重视等方面较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对上市公司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的建议。

二、我国上市公司信用政策存在的问题

1.盲目制定信用政策

我国众多的上市公司往往采取过于偏激的手段来制定本公司信用政策,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宽松,这二者都是不可取的。过于宽松的信用政策会使得公司的销售额虚高,产生短期的繁荣现象,但是没有在深入分析客户信用水平状况的情况下就进行大规模的赊销,会使得公司因为资金被大量占用、现金流周转困难而陷入财务困境,甚至还会导致账款无法收回而形成呆坏账,给公司的发展带了巨大灾难。而过于保守的信用政策则会使公司为了降低信用风险而失去很多潜在的优质客户,这会导致公司产品在市场占有率上很难取得收获,公司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应当明确本公司总体战略目标,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制定出符合当下战略具体目标的政策。

2.信用政策体系不健全

完善的信用政策体系需要大量具有专门知识经验丰富的信用管理人员通过深入分析本公司自身条件及外部经济环境来制定出相关标准。并且,这种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以使其运行效果最佳。我国上市公司信用政策体系尚未健全,存在很大漏洞。

(1)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司的信用政策的相关工作都没有由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来负责。由于信用管理相关工作与销售和财务密切相关,因此公司会将信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交予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甚至有的公司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只能由销售人员或财务人员来兼任该职位。这种多头管理的模式会使得各部门在进行公司决策时有所偏颇。销售部门偏向于扩大销售额和市场份额,从而会支持宽松的信用政策;而财务部门更在意利润的增加和应收账款的回笼,从而偏向于宽松的信用政策。不仅如此,如果信用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错误,则两个部门会相互推脱责任,导致陷入了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窘况。

(2)信用管理信息技术手段的落后

在对客户进行信用状况评价时,我国很多公司没有很好地运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手段和方法,忽略了已经成熟的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和模型,而是趋向于凭借经验来主观地判断客户的信用水平,这种情况会导致公司对客户的信用水平状况估计存在偏好,以及在信用标准、信用额度、信用条件及收账政策的确定上不够精准而影响信用政策实施的效果。不仅如此,信用管理效率低会导致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而阻碍公司发展。

(3)信用管理流程不够规范

设计信用管理流程是执行信用政策相关工作的关键环节,明确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有助于开展部门间的分工协作。我国的一些公司虽然开展了信用管理工作,但是在进展过程中会存在问题,例如,对客户的资信状况了解不够深入,或者对已形成的应收账款的催收方式不恰当等。科学性和规范化的信用管理流程明确了信用管理的工作思路,避免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冲突,加强合作交流。

3.信用政策执行缺乏灵活性

信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仅要遵循稳定性的原则,还应该与灵活性相结合,公司可以制定好一个时期的信用政策,并且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来适当地加以调整。信用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状况、行业状况、公司发展战略、财务状况、客户状况、产品状况、原材料供应情况、存货水平、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和生产经营能力等因素,由于影响的因素众多,公司在执行中会因为惰性而仍旧采用原来的可能不适合当下的信用政策,这样必然会使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减弱。

三、上市公司信用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公司信用政策是信用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是指导信用管理部门开展相关活动的根本依据。结合上述我国上市公司信用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其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1.缺乏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的上市公司面临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为了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部分公司会制定相对宽松的信用政策以寻求更大的客户量,但是我国的社会信用环境尚不良好,失信现象屡禁不止,导致恶性循环,社会信用环境更加恶劣,影响我国社会信用环境的因素主要如下:

(1)社会信用道德规范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道德规范尚未完善,上市公司的诚信经营的理念也尚未普及,这使得大多数公司无法科学理性地进行信用销售。对于那些激进的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会偏向于选择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而过于保守的公司则可能畏缩不前,为了避免信用风险而制定较为保守的信用政策从而错失优质客户。

(2)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为了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也应当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在2014年,我国国务院颁布了有关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这表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渐走向正轨。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大多数公司都还未重视起信用管理,这给公司的信用管理带来了许多不便。

(3)社会信用法律体系不完备

法律体系不够完备也是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法律体系不足以让失信者在信用政策的实施中谨言慎行,未能起到强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陷入了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境地。首先,对于受信者而言,失信行为成本低、惩罚小,那么受信者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当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时,就会选择违约,而最后授信者也无可奈何,这就造成了失信行为频频发生。其次,我国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善,而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体系更是如此,不能覆盖全部的信用行为,比起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严重滞后。

2.信息不对称

信用政策的实施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来辅助完成,而信息不对称则会影响信用政策的执行。微观经济学中指出人总是理性的、自利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会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从而可能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在信用管理中,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环节:

在进行信用交易前,公司需要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以获得客户的资信水平的高低,从而判断这个客户是否为优质客户,能否能进行合作。此时,上市公司具有信息优势,而客户属于被选择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在完成信用交易后,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交易已经达成,客户在享受了公司给予的信用后可能会选择违约,从而危害到公司的发展。在我国信用交易中,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会导致我国信用政策的实施更加艰难。

3.信用管理意识薄弱

信用管理意识的强弱与公司的信用文化的建立有重大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的信用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基本理念,目的是为了规范和调节公司与社会、公司与公司、公司与个人之间信用行为和信用关系。我国的信用管理人员不仅仅要重视公司的销售规模和市场利润,更要在意公司信用文化的建设,例如可以开展相关宣传、培训工作来加强信用管理。此外,我国信用管理的实践中还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严重缺乏团体合作的精神。信用管理不只是一个部门而是整个公司的职责,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应该重视信用管理并做为处事的原则。

4.缺乏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

信用管理是公司的一项重要职能,与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和客户服务部门的工作息息相关,但由于这种多头管理的局面,各部门只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隶属关系不明,职责不清,可能会损害公司整体利益,甚至形成无人管理的窘境。

制定信用政策并执行信用政策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这就对信用管理人员的知识背景体系有所要求,信用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财务、营销、管理、法律和公关等多个方面的知识。但是,目前我国对信用管理知识的研究不够深入,信用管理的培训内容浅薄,导致信用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存在很大漏洞,难以胜任工作要求,例如,销售人员缺乏财务、法律等知识,而法律部门对公司销售状况和财务等方面不胜了解。在信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由于缺乏具有专门经验的信用管理人员,公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盲目制定信用政策、信用管理流程不够科学规范、信用政策的实施缺乏灵活性等。因此,上市公司加强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迫在眉睫。

四、信用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

随着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上市公司为达到扩大其市场规模的目的会在交易过程中充分利用信用销售的方式,而贷款风险的增大又要求上市公司严格控制贷款的回收。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的制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根据公司的客户的信誉情况和实际经营情况来制定适合公司的信用政策。公司信用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外部经济环境因素和公司自身内部因素。当上市公司所处外部经济环境和本公司自身内部因素发生变化时,公司的信用政策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

1.外部经济环境因素

(1)宏观层面

上市公司所在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对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的制定影响显著。

①宏观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发展呈周期性波动,在其运行过程中交替,呈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一系列现象。经济周期是上市公司在制定信用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经济处于上升趋势时,上市公司宜采用扩张的信用政策,例如增大信用额度、延长信用期限和加大现金折扣力度等措施来扩大销售规模;但当经济呈现衰退状态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增大,巨大的信用销售会给公司经营带来隐患,公司就应当采取紧缩性的信用政策,例如降低信用额度、缩短信用期限和减少现金折扣等具体的信用政策来降低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公司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经济周期的波动,与之保持同步,只有能够敏锐的察觉到宏观经济波动变化并且能掌握规律、合理利用规律的上市公司才能促使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

②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的政策工具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的,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当政府选择财政政策的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如扩大某产业的支出或调整某产业的适用税率。则处于该产业的公司应当采用较为积极的信用政策;当政府选择货币政策的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若利率下降,公司的投资和融资成本相应降低,则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减小,信用风险降低,此时上市公司应当采用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来扩大市场份额。相反,若利率较高时,公司为了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和成本应当收紧信用政策。

(2)行业状况

行业状况包括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市场竞争状况以及竞争对手的信用政策。

①行业生命周期

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也会不断变化,公司应当根据其阶段特征来选择适合的信用政策,如表1所示。

表1 行业生命周期对信用政策选择的影响

②市场竞争状况

市场竞争激励程度是制定本公司信用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若市场竞争激烈较高,上市公司可以选择保守的或者稳健中庸的信用政策来降低信用政策的不当选择而造成过大的信用风险,避免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相反,若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较低,上市公司应通过制定较为激进的信用政策,扩大赊销的规模,以达到抢占市场份额的目的。

③竞争对手的信用政策

上市公司信用政策的制定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信用政策的影响,本公司通过分析并比较本公司与竞争对手的信用政策,结合自身状况和外部条件,为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抢夺目标客户的目的,制定出更符合本公司利益,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信用政策。

2.公司自身内部因素

(1)公司发展阶段及发展策略

公司的发展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制定出符合当下发展的信用政策。当公司试图快速扩张,会采取宽松的信用政策,刺激销售额迅速增加,而公司试图增强现金流时,则会控制赊销的规模,防范信用风险,采取紧缩的信用政策,如表2所示。

表2 公司发展阶段对信用政策的影响

(2)财务状况

上市公司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如果公司的财务状况较为良好,具有偿债能力高、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光明等特点,那么公司可以采取较为宽松的或者稳健的信用政策;但是,如果公司的财务状况较为不佳,那么应当采用提高信用标准、缩短信用期限等方法而选择较为中庸稳健的信用政策,谨慎赊销,尽量避免因过度扩张而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

(3)产品生命周期

公司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在不断扩大销售规模增加收益的同时减小风险,而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经营目标和市场特征,因此公司要根据当期的经营目标和市场特征来选择与其相符时期的信用政策,如表3所示。

表3 产品生命周期对信用政策选择的影响

(4)客户状况

客户质量的优劣也会对信用政策的选择造成制约。如果目标客户的信用等级高、财务状况好、无明显不良记录,那么公司可以选择较为宽松的信用政策,例如采取降低信用标准、增大信用额度、延长信用期限和增多现金折扣等信用政策措施来尽可能地扩大销售规模,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客户的信用低,存在大量的不良记录,公司应当缩紧信用政策,尽量缩小赊销规模,提高其信用标准,避免应收账款过大而导致坏账。

五、完善我国信用政策的建议

1.积极推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1)加强诚信建设

全社会应当加强诚信建设,普及信用理念,树立信用道德规范。诚信是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诚实守信也赋予了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涵。诚信是为人之本,从业之要,公司经营也应该秉持着诚信的原则。由于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公司为了追名逐利而将守信的原则抛掷脑后,使得社会信用体系紊乱,市场经济秩序不断被打破。因此,我国社会需要大力推进诚信道德建设,树立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将信用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建设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为了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我国应当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改善信用环境。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方面都较为成熟,我国可以从中吸取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宝贵经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可以使得我国公司之间的信用交易更加快捷,降低信用风险和信用成本,还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和我国上市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加强我国社会法律体系的建设

我国应当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道德和良心对于市场经济行为的约束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依靠强有力法律来支撑。然而,我国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的广度和深度都存在欠缺,因此,政府应当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适当修改,构建一套完整、科学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让守信者获益,失信者被市场淘汰。通过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稳定,信用交易市场能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信用管理意识的树立,建立公司信用文化

市场经济也是一种诚信经济,为了发展市场经济,我国上市公司必须培育新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文化,加强信用管理意识的培养,树立信用管理观念。这样一种意识和文化的形成与确立,可以影响甚至是制约公司内员工的行为规范,使之成为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公司高层可以定期组织信用管理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就信用政策的制定与选择进行开会讨论,灵活地调整信用政策。此外,公司还应该加大宣传信用管理的力度,凭借公司内部气氛的熏陶,使公司信用文化得以发展。公司员工对信用管理的高度认知可以加深其对信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视,将信用管理的意识渗透到公司治理的方方面面,为化解信用风险提供保障。

3.建立独立有效的信用管理部门,培养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

信用管理部门是制定和执行信用政策的主体力量,能够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和公司发展战略来制定信用政策并进行信用管理。信用管理部门要和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与信用管理相关部门协调合作,了解与信用管理流程相关的事项,尽可能地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信用管理部门要配备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信用管理人员要掌握销售、财务、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因此公司应该高度重视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工作能力,成为全面发展型的信用管理高素质人才,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4.完善信用管理流程

信用管理流程是贯穿于信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整个过程。根据信用管理的过程可以将信用管理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阶段是指收集客户的信息并制定相关的信用政策;在事中阶段中,信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上市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客户进行授信并对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事后阶段主要是对逾期的应收账款进行追收,这是上市公司降低其信用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

猜你喜欢

信用政策客户
政策
政策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为客户节省时间
助企政策
政策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