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绩效反馈与企业双元创新战略选择
——基于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2022-12-05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28期
关键词:探索性应用性变量

陈 果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一、引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这驱使着企业积极寻求创新以有效应对环境变化。短期来看,创新活动是一项成本,往往会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并且具有极高的失败率,因而“如何开展创新活动”已成为理论与实践界关注的热门话题[1]。进一步来看,创新活动包括应用与探索两种类型,不同企业的选择有差异。已有研究认为,绩效反馈机制是导致企业做出不同创新选择的重要原因。

企业家的认知会影响企业创新选择[2]。绩效反馈是一种信号产生机制,能够极大地影响企业家认知,使得企业家往往会以预期目标作为成功与失败的界限。当实际绩效低于预期目标时,意味着企业经营策略、惯例及结构与环境需求不匹配,这会促使企业进行相应调整,如调整预期目标、实施风险承担活动或开展问题搜寻活动等[3];反之,当实际绩效超出预期目标时,则意味着企业的经营策略、惯例与结构能够满足环境需求。在以往研究中,学者们通常将企业历史绩效及同业绩效作为视为期望目标,进而以企业的经营成果与这两项期望目标进行比较,最终获得历史比较绩效与同业比较绩效。根据这种认识,当企业历史比较绩效与社会比较绩效两项指标表现一致时,则可以很明确地知道是正反馈或负反馈的效果。然而,当历史比较绩效与社会比较绩效两项指标出现矛盾现象时,随着两项指标差距逐步拉大,会导致企业决策者出现认知矛盾,这种矛盾对后续决策将产生显著影响,也是当前研究无法达成一致结果的主要原因。因此,这种矛盾的绩效反馈非常值得探讨。

结合上述认识,本研究将正视探索与应用两类创新活动的具体特性,选择科创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除了实证分析正反馈及负反馈对于企业双元创新选择的直接影响外,进一步考察历史比较绩效与同业比较绩效两项指标的矛盾表现对企业后续创新活动选择的影响。研究成果不仅有益于改善传统矛盾绩效反馈研究结论不一致的状况,也能够丰富关于双元创新选择前因的理论认识。

二、理论基础与假设推导

1.理论基础

(1)双元创新

企业的创新活动包括探索与应用两种具体类型。其中,应用性创新强调对已有资源及知识的使用及发展,虽然强调短期收益,但通过不断延伸应用已有的知识、信息与技术,也能够使企业获得稳定的报酬回报。相反,探索性创新则以长远发展为目标,致力于追求新技术与新知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大投入以扩大企业知识库,增加技术广度,由此生成的新技术也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甚至成行业主流设计。然而,探索性创新在带给企业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常伴随着高失败率,增加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极易对绩效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不少学者强调企业创新活动需在应用性及探索性之间取得平衡,只有那些在应用现有竞争优势的同时仍能探索新技术机会的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绩效反馈

在绩效反馈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将企业历史绩效与同业绩效视为期望目标,而企业经营成果与两类期望目标比较结果即为历史比较绩效与社会比较绩效,比较绩效的优劣会影响企业家后续决策及经营活动。企业行为理论认为,企业会依据期望目标达成情况来决定后续风险承担行为,出现资源驱动与问题驱动两类绩效反馈效果。绩效反馈可以用来预测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当企业绩效高于期望目标时,高绩效企业会积累起较多资源来支持其加大资源投入,此时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由冗余资源驱动;相反,当企业绩效低于期望目标时,为了解决绩效问题,企业会致力于开展问题搜寻活动,此时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则是由问题驱动。创新活动是一种重要的风险承担行为,因而绩效反馈效果将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显著影响。

2.假设推导

(1)一致的反馈效果

绩效反馈遵循“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反映的是企业逐步调整决策与行为的方式。传统企业行为理论普遍认为若绩效超越期望目标,企业会受资源驱动的反馈效果影响,配置更多的资源来支持风险决策[4]。然而,企业往往存在着多重目标,在权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后,企业家也会倾向以长期成长代替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这将使降低不确定性成为企业决策的核心,此时企业绩效虽然超过预期,但依然会出现风险规避现象。具体来说,当企业绩效较过去有进步且显著超过同业水平时,意味着企业家的经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这会降低企业家问题搜寻及变革的动机,使其在后续决策时,缩小信息搜寻范围。与此同时,良好的绩效表现也可以反映出企业核心能力与环境较为匹配,能够保障其从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因而不需要进行核心能力变革。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当企业绩效同时优于历史绩效与同业绩效时,绩效反馈与应用性创新、探索性创新均没有显著影响关系。

根据企业行为理论,若企业绩效低于期望目标,说明企业确实存在改善的必要性,此时企业家为了缓解低绩效带来的压力,将寻求绩效改善,引导企业开展决策与运营变革,这即是问题解决模式所启动的变革。有研究指出,为了改善绩效不佳的状况,企业往往需开展资产重组、追加投资、提升经营效率、加速新产品上市等互动,确保企业能够承担较高的风险。具体来说,当企业绩效不仅不如同业水平,而且相较自身历史绩效也有所下降时,意味着其拥有的资源已无法匹配环境需求,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特别是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中,由于产业技术动态性、复杂性较高,以及产品生命周期较短等特性,使得新进入者很容易借助新技术优势,带动产业技术升级,促使产业技术演化,从而让技术陈旧的在位企业往往面临极大压力,不得不积极探索新机会[4]。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当企业绩效同时低于历史绩效及同业绩效时,绩效反馈会正向影响探索性创新、负向影响应用性创新。

(2)矛盾的绩效反馈

由于企业目标包括同业目标与历史目标,因而必然会存在企业绩效超越同业目标,但却低于历史目标的情况;或者虽然企业持续改善绩效,但却仍没有达到产业平均绩效水平的情况。在两个指标不一致的情况下,随着它们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会导致企业内部矛盾也逐渐拉大,这种矛盾会显著影响后续决策。具体来说,当企业绩效不如同业水平时,但较过去已有明显进步时,则意味着企业还有机会提高绩效水平,并且也说明该产业拥有很好的市场潜力[5]。另外,有研究也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矛盾的绩效反馈,原因在于相关企业所处的产业通常处于成长阶段,而企业历史绩效的持续改善,也可以增强企业信心,促使其采取行动来抓住更多市场机会。也即是说,此类矛盾的绩效反馈会增强企业问题搜寻的动机,进而带动其开展风险承担行为。对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而言,其为了扩张产品市场往往会偏好应用性创新策略,采取渐进式创新产品线的方式来快速渗透市场,运营焦点在于抢占市场占有率,寻求快速成长。优于应用性创新策略的成功机率也通常较高,因而采用该策略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当企业绩效优于历史绩效但不如同业绩效时,绩效反馈会负向影响探索性创新、正向影响应用性创新。

若企业绩效虽然超越同业水平,但相较自身历史绩效却有退步,意味着企业存在着改善空间,企业家为了应对低绩效压力,会寻求改善绩效的措施,促使企业开展决策与运营变革。也即,企业将由问题驱动开展信息搜寻活动,进行战略变革。由于企业绩效高于同业水平,因而企业仍具备冗余资源,有余力进行改变。进一步来说,当企业处于成熟阶段甚至衰退阶段时,如果绩效表现优于同业水平的企业都无法突破历史绩效的话,则说明该产业的整体获利空间是呈现下降趋势,产业的成长是受到限制的。因此,在此种矛盾的绩效反馈情境下,企业将追求向产品及市场多元化发展,经营目标会注重于提供更完整的产品线以确保实现稳定扩张。为了达成该目标,企业往往不得不承担风险。多元化发展跨越了不同产业范畴,需要借助多元的技术来提供保障,因而企业会偏好采用探索性创新策略。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当企业绩效优于同业绩效但不如历史绩效时,绩效反馈会正向影响探索性创新、负向影响应用性创新。

三、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

本文选择科创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将研究区间界定在2010-2019年间,以双元创新指标为基准,搜集建立了10年期的面板数据库,因变量数据较自变量数据滞后一期。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排除了研究变量数据少于5年的样本,最后纳入到分析的有效样本为172个。

2.研究变量

因变量:双元创新。本文以专利权作为双元创新型态的替代指标。其中,探索性创新对应发明专利数量;应用性创新对应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数量。

自变量:绩效反馈。本文采用spline函数对业比较绩效(IROA)与历史比较绩效(HROA)加以进一步转换,每项指标值分别生成两个变量,共生成IROA≥0、IROA<0、HROA≥0、HROA<0四个变量。

控制变量。本文控制了企业规模、年龄及冗余资源三个非研究变量的影响。其中,规模变量是将样本公司的员工人数取自然对数;企业年龄变量是企业创始到基期的年份数;冗余资源的测量上,分别选取流动比率、负债比率及研发投入三个指标作为替代变量。

3.实证模型

根据Katila和Ahuja的观点,专利数是计数数据,具有正整数特性且存在大量零值,是典型的Poisson分布,适合采用GEE回归模型作为实证模型。据此,本文构建了如下实证模型(公式1):

其中,Pit是指企业i在t年度的专利数;Xit-1是对Pit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年龄、研发投入、流动比率、负债比率及年度变量;Ait-1是本文的自变量,也即同业比较绩效(IROA)与历史比较绩效(HROA)两个绩效指标分别用spline函数进行转换后,所产生的IROA≥0、IROA<0、HROA≥0、HROA<0四个变量。

四、实证分析

1.相关性分析

本文首先对研究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表1)。结果发现,虽然核心研究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严重,说明它们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1 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2.假设检验

表2是本文的回归分析结果。其中,模型1是以探索性创新为因变量;模型2是以应用性创新为因变量。为避免考虑企业异质性与误差项的自相关问题,本文采用GEE Poisson回归开展了假设检验分析。

表2 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表2:第一,研究假设1检验正反馈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HROA≥0×IROA≥0的交互项对探索性创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应用性创新的影响关系不显著,因而假设1获得部分支持。第二,研究假设2检验负反馈效果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IROA<0×HROA<0的交互项对探索性创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与应用性创新关系不显著,因而假设2没有通过检验。第三,研究假设3检验历史比较绩效与同业比较绩效矛盾的绩效反馈效果,实证结果显示,HROA≥0×IROA<0的交互项与探索性创新之间没有显著影响关系,但与应用性创新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因而假设3通过检验。该结果与先前研究观点一致,说明此种类型企业通常处于成长阶段,且绩效改善有机会进一步提高绩效,因而企业会偏好采用应用性创新策略,快速拓展产品种类,以快速渗透市场。第四,研究假设4检验企业绩效虽然优于同业,但自身绩效已较过去退步的矛盾现象对双元创新选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HROA<0× IROA≥ 0的交互项与探索性创新之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与应用性创新之间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因而假设4通过检验。

五、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1.研究结果

传统关于绩效反馈的研究主要检验正反馈效果及负反馈效果与创新决策的关系,本文则进一步探讨了同业比较绩效与历史比较绩效矛盾时的反馈效果对双元创新型态选择的影响。通过采集科创板上市的172家公司样本数据,采用GEE 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正反馈效果对探索性创新具有显著且正向的直接效果,纳入两个指标正反馈效果的调节项时,则抵消了部分直接效果,这印证了企业行为理论关于决策存在不确定规避的观点。其次,负反馈效果对探索性创新存在负向且显著的直接效果,且两个指标负反馈的调节项也扩大了负反馈对探索性创新的负向影响程度,这印证了危机僵化理论的相关观点。最后,检验历史比较绩效与社会比较绩效矛盾的绩效反馈效果时,本文发现当企业绩效仍然优于同业,但自身绩效已较过去退步时,企业会倾向于开展探索性创新;而企业绩效虽然不如同业,但较前期已有明显进步时,企业会偏好于开展应用性创新。

2.实践启示

本文实证分析企业的绩效反馈与双元创新型态选择的关系,研究结论有如下实践启示。第一,研究发现同业比较绩效高于期望目标时,对探索性创新有正向的反馈效果,说明绩效需超越同业,才有余力进行持续的探索性创新。第二,企业绩效虽然超越同业,但自身绩效已出现退步时,意味着绩优企业的绩效都出现退步,可推估整体产业是呈现下滑趋势的,此时企业应致力于探索性创新,以开拓新局面。第三,企业绩效落后同业,但绩效已较前期进步,表示企业仍有进步空间,这类企业急于改善绩效,但鉴于财务资源有限,应寻求知识及技术的快速扩展,致力于开展应用性创新活动。然而,当企业绩效表现不如同业,又无法通过单打独斗开展探索性创新活动来改变竞争地位时,在赢者通吃的市场逻辑下,企业发展往往会持续走下坡路。此时企业可以借鉴Chesbrough提出的开放式创新策略,打破企业研发边界,通过建立同业合作、跨业合作、与大学合作等多元研发联盟方式来共同研发,取得探索性创新成绩,提升自身竞争力。

猜你喜欢

探索性应用性变量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抓住不变量解题
对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的探析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