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理学的应用*
2022-12-05张文靖
张文靖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互联网+”时代下,将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活动融合,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创新,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然选择。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适合传播的特点[1],其作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在基础医学教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其在中医药院校的应用,尤其是在生理学教学中系统应用的探索相对较少[2]。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科教师将生理学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拆分,录制成系列微课,并基于这些微课建立线上教学资源平台[3]。利用该平台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开展“线上”课与“线下”课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经过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1 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1.1 调查对象 在生理学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的2018级中医学专业本科班212名学生。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采用不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线上”课与“线下”课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调查内容主要涉及4个方面:(1)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采用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2)对混合式教学授课模式的满意度。(3)对教学中所使用的微课的满意度。(4)混合式教学中的问题。调查问卷结果评估分为非常符合、符合、不清楚、不符合4个等级。在计算各个单项总体符合率时,非常符合和符合都计入其中。共发出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201份,有效问卷率94.8%(201/212)。
1.3 混合式教学模式介绍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采取“线上”课和“线下”课交替进行的方式。“线上”课教学通过将录制好的微课上传慕课教学资源平台进行。教师在课前1周将微课上传至慕课平台,并同时发布线上学习任务,学生自由安排学习,初步掌握相关知识。“线下”课教学则通过传统课堂实现。教师组织学生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结合学生线上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将相应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线下”课结束后,在教学资源平台上发布综合性思考题让学生分析作答,再次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理解不透彻的知识可以在线上平台提问,由教师线上作答,避免问题累积影响后续学习。
2 结果
2.1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调查结果 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教学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是有必要的,且总体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见表1。
2.2 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大部分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比较满意,认为通过混合式教学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促进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建立。其中对混合式教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2个方面的认可度最高,高达96%以上。见表2。
2.3 对教学中使用的微课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大部分学生对教学中使用的微课知识点的选取比较满意,认为微课的内容具有科学性,且内容组织合理。对教师的具体讲授满意度稍低,也达到了78.6%(158/201)。但微课的整体视听效果满意度相对较低,仅有61.7%(124/201)。见表3。
表1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调查 [例(%)]
表2 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的满意度调查 [例(%)]
表3 微课视频的满意度调查 [例(%)]
3 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后多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班型大,讨论效果不好。中医本科班为大班教学,每班人数都在100~120人,分组讨论时,一般每组10人,每个班要有10余组。由于人数众多,课堂讨论时组员的发言机会少,而且100多人在教室内同时分组讨论,课堂秩序混乱,容易导致问题讨论得不够透彻。二是微课知识点不够精炼。学科教师在选取微课知识点时考虑了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但是重点不够突出。从教材中拆分出的知识点虽然经过反复甄选,最终确定的知识点还是将近90个。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呈现的知识虽然面面俱到,但重点不够突出,难点的讲解也不够透彻。三是微课视听效果不够理想。线上平台中的系列微课是本学科教师集体录制的,微课知识点的选取及具体内容都比较适合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但是多数教师是首次面对镜头录制教学视频,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语言表达比较严肃,表情不够放松且动作生硬,导致学生在观看时感觉微课视频枯燥,吸引力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微课学习的效果。
针对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除了调查学生外,我们还对参与授课的教师也进行了调查。从教师层面反映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按照混合式教学设定的节奏认真学习,但是存在一部分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例如,部分学生线上学习阶段不认真看微课视频,存在快速拖动观看的刷视频现象;课堂小组讨论时,发言敷衍或是不发言;在回复教师课后留下的线上讨论问题时,不认真思考作答,反而是复制其他学生的答案或是照抄书本上的相关内容,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期末的学习成绩由形成性评价和期末卷面考试2部分组成,其中形成性评价占40%,期末卷面考试占60%。其中线上系统评价占30%,包括线上测试、是否完成作业及线上讨论参与度3部分。线上测试多为客观题,评价相对合理,但是否完成作业及线上讨论参与度2部分的评价目前漏洞比较大。线上讨论参与度,系统根据学生发帖次数给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则根据学生是否作答给成绩,学生具体的讨论内容和作业的作答情况系统无法进行评价,若由教师人工评价工作量过大,又无法实现,导致部分学生照抄照搬书本内容,敷衍应付。三是课堂讨论效果不佳,与学生反映的情况一致。
4 讨论
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医学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桥梁,也是医学生公认难学的基础课程之一[4]。因此,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所有生理学教师的努力方向。混合式教学法“线上”课由学生自由安排学习,“线下”课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掌握知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和教师一起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进来,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成为学生内化知识、拓展知识的场所。由于“线上”课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课本知识,课堂讨论重点、难点,因此,学生的学习也较以前更有压力。学生必须学会深入思考,认真总结知识点,并且要能用学到的知识初步分析临床问题。通过这一系列要求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讨论时,由于不同人的思考角度不同,呈现出来的观点也不同,课堂讨论过程中的思想碰撞利于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加,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也使教师很容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混合式教学模式虽然获得学生们一定程度的认可,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学科教师经过讨论后也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由于大班型班级课堂讨论效果不佳,在以后的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尽量在小班型专业开展。若是大班型开展该教学模式,有条件的可以将大班分成若干小班,若不具备分班条件,则“线下”课可适当减少讨论,主要由教师梳理知识,深入分析重点、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针对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敷衍的情况,则可将学习任务进一步细化,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施加一定的外力推动学生积极起来。至于微课视频的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则可找专业团队策划具体细节,教师反复练习,重新录制,应该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问题。
总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改善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生理学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有一定的不足,但是针对具体问题调整后可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合适的专业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