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股沟疝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2022-12-05金媚媚
金媚媚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中医医院普外科 南昌 330199)
腹股沟疝属于常见腹外疝,其症状是以患者活动中在腹股沟处感受到异物感为主,并伴有强烈疼痛感,不但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影响,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1]。手术治疗属于常见治疗手段,可加快病情缓解,改善生活质量。但由于手术治疗具有一定创伤性,对患者身心影响较大,因此在治疗期间,配合开展有效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作为新兴干预方法,经对围手术期干预优化,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2]。本研究以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制定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开展对照研究,与常规护理干预对比,探究其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医院收治的60 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 组与B 组,各30 例。A 组男18 例,女 12 例;年龄 23~80 岁,平均(47.63±2.14)岁;病程 5 个月至 4 年,平均(1.98±0.32)年;直疝10 例,斜疝20 例。B 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3~80 岁,平均(48.58±2.12)岁;病程 5 个月至 4年,平均(2.03±0.33)年;直疝 9 例,斜疝 21 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超声、X 线确诊要求;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年版)中的诊断标准[3];与相关手术指征相符;单侧腹股沟疝;患者信息资料齐全;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肝、肾等功能异常;伴有精神功能严重异常;伴有免疫、内分泌系统疾病。
1.3 护理方法 A 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营造干净、舒适环境,进行健康教育和膳食干预,对患者生命体征综合评估,并于术前禁饮、禁食(时间分别为术前6 h、术前12 h);术后肛门排气,进行伤口换药;术后48 h 拔除引流管;术后6 h 对患者食物的摄入严格控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流质饮食,随后逐渐向半流质饮食、普食过渡。B 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1)术前:对患者进行宣教。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展板、卡片和多媒体)讲解有关快速康复护理知识,并针对不同时段(术后、术中和麻醉期间)相关注意事项进行讲解。饮食方面,于手术治疗前1 d,允许患者进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酒。术前禁饮、禁食,时间分别控制在术前3 h、术前6 h。嘱咐患者及时排除尿液,无须放置导尿管。(2)术中:积极协助麻醉医师开展各项操作,并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密切观察,同时做好保暖,手术室内温度维持在25~26℃,对于无须外露的部分用毛毯遮盖。此外,术中及时补液,尽量控制补液输入量,维持腹腔冲洗液温热状态。(3)术后:疼痛方面,在患者耐受情况下,积极主动与其对话沟通,采取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若患者无法忍受疼痛,可予以镇痛类药物注射,同时,指导患者舒适体位,降低切口张力,有助于患者疼痛感改善。术后6 h,允许患者进食流质食物,根据患者机体恢复情况,逐渐向普食过渡。叮嘱患者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和清淡饮食为主。此外,需引导患者下床活动,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将运动量适当增加。评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加强对伤口防护的重视,应用无菌纱布对伤口包扎,确保伤口局部整洁干燥,可应用0.5 kg 沙袋对伤口压迫,能使渗血发生减少,一旦敷料出现污染或脱落等情况,需立即更换,避免感染。
1.4 观察指标
1.4.1 围手术期指标 记录患者围手术期阶段症状恢复时间,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
1.4.2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采用VAS 对术后不同时段(2 h、8 h、12 h)疼痛进行评分,总分10分,分值变化和患者疼痛程度呈正比[4]。
1.4.3 并发症 记录切口感染、发热、腹胀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4.4 护理满意度 调查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根据其主观感受予以评价[5],分值100 分,满意(>85分)、一般满意(85~60 分)、不满意(<60 分),满意、一般满意计入总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B 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组别 n 肛门排气时间(h) 肠鸣音恢复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术后进食时间(h) 住院时间(d)A 组B 组30 30 t P 7.27±1.14 4.66±1.38 7.986 0.000 0.57±0.16 0.40±0.13 4.517 0.000 9.74±3.30 6.68±1.25 4.750 0.000 9.32±0.62 6.20±0.56 20.454 0.000 7.24±1.39 4.24±1.21 8.916 0.000
2.2 两组 VAS 评分对比 B 组术后 2 h、8 h、12 h VAS 评分均低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VAS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VAS 评分对比(分,)
组别 n 术后2 h 术后8 h 术后12 h A 组B 组30 30 t P 2.84±0.77 1.71±0.64 6.182 0.000 2.70±0.66 1.81±0.65 5.262 0.000 1.73±0.63 1.03±0.32 5.426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B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A 组的26.67%(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例(%)]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B 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 A 组的 73.33%(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3 讨论
在普外科中,腹股沟疝属于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病,是指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部分,腹腔内脏器向体表突出从而形成包块,也被称作“疝气”,发生率占比1.5%[6~7]。手术治疗是目前用于治疗腹股沟疝常见治疗方法,效果令人满意,但由于手术治疗属于侵入性操作,会一定程度损伤患者机体。因此,将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做好,对患者预后改善、促进患者机体恢复有重要意义[8~9]。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作为新兴干预措施,护理工作的开展是以患者为中心理念进行,治疗期间,其核心原则是遵照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即不良反应、手术创伤减少的原则,优化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实现快速康复[10~11]。因此,对腹股沟疝患者予以手术治疗的同时开展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对恢复患者机体能起到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B 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均短于A 组(P<0.05),分析原因为,术前,经采取心理疏导、健康宣教,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手术注意事项的掌握,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帮助患者对机体条件予以控制,保证手术治疗开展更顺利[12~13];术中通过对患者加强保暖,能预防低体温发生,防止凝血功能紊乱;术后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4~1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干预后 B 组术后 2 h、8 h、12 h VAS 评分均低于A 组(P<0.05),分析原因为,于术中期间对患者限制性输液,并常规予以保暖措施,能使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程度降低,使患者不适感改善;术后,通过对患者进行镇痛处理,则能使其疼痛不适感降低,患者舒适度提升[16]。本研究护理干预后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高于B 组的6.67%(P<0.05),考虑原因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的实施,通过开展预见性并发症防御,比如术后保持创面局部整洁干燥、敷料及时更换等,能使患者感染风险发生降低,减少并发症发生[1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A 组护理满意度为 73.33%,低于B 组的93.33%(P<0.05),考虑原因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应用,具体可体现在几下几方面,术前,经开展健康宣教,能更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为使手术应激反应减轻,对麻醉止痛合理且科学开展,以及外科其他技术的妥善应用非常重要,同时还有助于降低术后疼痛,促进及早下床活动、强化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功能恢复能起到促进作用[18~19];同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开展,需在患者住院期间贯穿全程,构建康复团队(成员包括营养师和外科医师、理疗师和麻醉师及护士),通过共同努力,以便对术后康复环境的良好营造[20],而且,通过对患者心态情绪的密切观察并予以疏导,降低不良心态,提高护理配合、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于腹股沟疝患者中,可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