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是为了古城更好地发展
2022-12-05丁云
记者 丁云
如果要在姑苏古城内找一个地方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那么沿着护城河与古城墙行进,永远是最好的路线之一,甚至从长度、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沿途风貌来说,也难有超越其的更优选项。除了沧桑与古老,那些城墙更是在展示着一种历久弥坚、千古不磨的青春力量。
分级管理,对苏州古城墙精心呵护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天的苏州城墙及城楼,大多为清初所建,盘门、胥门等部分为元末所建。更有部分段古城墙,保有从春秋战国时开始至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遗存。
2018年3月1日《苏州市古城墙保护条例》施行。2019年4月,苏州市政府公布《苏州市古城墙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分段情况一览表》,列明苏州市古城墙保护范围分十段。姑苏古城现存古城墙包括盘门、胥门、金门、阊门等4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砖石城墙和土城墙及其遗址、遗迹。
金门、阊门城墙位于金阊街道辖内。为了保护城墙,街道在古城墙上安装了感应器,监测城墙倾斜角度,定期以无人机飞巡检查城墙顶部状况。2020年,阊门城墙被发现砖土有松动滑坡迹象,街道立即赶赴抢修。“所有抢修材料均是由工人搭建脚手架后,人肉背上去的。”金阊街道城建处工作人员赵蕴文记得当时的情景。
盘门、胥门城墙的属地在沧浪街道,也采取了分级管理办法。胥门城墙是省保,街道委托专业单位对包括古城墙在内的辖区内所有文控保单位进行每月例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各类隐患。城墙上的绿化交由绿化养护单位负责。从2020年起,胥门南段古城墙开始系统性修缮,清理城墙上的杂树,修缮城墙墙体,实施亮灯工程。盘门城墙由盘门景区直管,但街道每月也会与景区共同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日常维护、管理则交由景区负责。
自2021年起,保护区、姑苏区应用现代化监测手段对胥门、金门等古城墙开展位移、沉降、倾斜等项目监测,并利用移动测量技术采集城墙本体建筑的三维数据,进行“DNA”数字建模,为古城墙的修缮保护与展示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2022年2月《保护区、姑苏区古城墙保护实施意见(试行)》正式出台,将古城墙分为三类,引入分级管理制度,针对各类城墙,对日常巡查、定期检测、市容保洁、绿化养护、修缮工程等日常管理事项以及应急预案、应急演练、险情防控等应急管理事项明确了频次、标准、流程等工作要求。
细胞解剖,对古建老宅全方位监护
刘家浜尤先甲故居内,居民动迁工作已近尾声。以种种细节来看,“工商界大佬”尤先甲故居的阔绰程度已超出了曾任工部尚书的潘祖荫的故居,但老宅已经到了需要抢救性大修的程度。
费仲琛故居和宣州会馆,是金阊街道辖内两处已经很好地完成修复的老宅。费仲琛故居是费仲琛之子费巩迎娶袁世凯孙女袁家第完婚的宅子。金阊街道城建处处长钱春明介绍,费宅于2010年腾迁了一部分居民,之后陆续在2015年至2019年随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完成了剩余腾迁工作,“金阊街道辖内古建老宅的腾迁工作,也大多是从2015年开始的。”宣州会馆原本是一个大杂院,住着19户人家,这处始建于清代乾隆初年,由安徽泾县商人集资修建的老宅,作为2011年苏州首批启动的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试点之一,修缮后被精心设计打造成精品酒店,尊重历史文化的同时,又以市场化运作,实现了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统一。
除了两处已修缮完毕的老宅,辖内尤先甲故居等五处老宅腾迁完毕,还有像三茅观巷沈宅、春晖堂杨宅等古建老宅已被纳入计划,正在做前期大量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多项工作同步进行。从2021年10月开始,古城细胞解剖工程也在金阊街道辖内展开,打头的25号街坊包含了怡园历史街区。“古城细胞解剖工程”是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首创开展的古城保护精细化基础工作,将古城的传统民居等建筑物、构筑物看作构成古城结构的“基本细胞”,对古城街坊保护对象和历史遗存开展全要素、全覆盖深度普查。截至目前,保护区、姑苏区已完成首批探索性项目建设,32号、15号、7号等9个街坊和三茅观巷沈宅、陆润庠故居等8处文保单位完成信息采集,建立了街坊保护对象详实档案与文物建筑精细三维模型,实现了项目成果的数字化应用。
十年光阴,成果斐然,新的十年,古城的古保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