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里的生活,都市人的理想
2022-12-05亦安冉
记者 亦安冉
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粉墙黛瓦、蓝花衣裳。生活在其中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耕社会自给自足式的田园生活图景,是人们心中的向往。
吴中乡村,田园风光,别具一格。这些年吴中的田园乡村不断进化,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智慧化,既向城市生活靠拢,又成了城市生活的另一面。对生活在都市里的人而言,吴中乡村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是离家门口最近的诗和远方。
继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之后,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苏州市于2017年全面启动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努力建设美好生活家园,形成了全区全面深层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几年下来,硕果累累。从2017年至今,吴中区共有12个村庄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14个村入选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
不断进化的田园乡村,也成为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新载体。
2022年,吴中区住建局围绕“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要求,聚焦环太湖1号公路,积极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启动建设光福镇冲山村东头等一批优质村庄点位,持续推进横泾街道古舍里等村庄建设工作,验收金庭镇后埠等村庄,提升田园村庄风貌,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田园乡村,更美更靚!
而对于乡村人和都市人来说,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田园乡村?
保留本来的样子,走出创新的路子
城乡融合,城市与乡村共荣共生。农文旅融合,要吸引城里人,最重要的是乡村应该保持“本来”的样子。
苏州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姚永光,作为吴中特色田园乡村的驻村设计师,参与过多个村庄的规划设计,在他看来,吴中的乡村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自然的山水生态肌理以及深厚的历史人文文化,明月湾、杨湾、漫山岛是他特别喜欢的地方,身在自然山水间,随处可见粉墙黛瓦的传统建筑,随时都有浓郁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岛居的乡村,山水林田湖草构成了命运共同体,这里天蓝、山绿、水清,村中一口古井,一棵老树,一方池塘,人家炊烟袅袅,过的是那种纯朴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村里邻里关系和睦,村民脸上充满甜蜜的笑容,走在村里,节奏不自觉慢下来,身心也平静下来。
在姚永光看来,农文旅融合,就要以“农”为基础,去挖掘和传承文化,有条件可以做旅游,没有条件的也不用去强求。只需要让城里人感受到乡村就是乡村,纯朴的生活不需要过多的浮夸和修饰,来了就是体验乡村文化,感受乡村的环境,硬件设施向城市靠,但软件要乡土化,乡村人气旺了,城里人愿意来消费来感受,村民才能致富增收。
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副院长、苏州市级新型特色智库——新农智库负责人沈明星觉得,吴中的田园乡村最特别在老百姓勤劳,田园与山水交相辉映,民居有文化气息,这些最真实的山水和人文资源需要好好保护。
以前乡村交通不通畅,对外交流少,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完全是自给自足状态,农民们收入低,来源单一。如今不一样了,乡村交通便捷,对外联系紧密了,农产品变成了商品,农房变成了客房,破旧传统房屋通过修缮变成了科普、教育等基地。在硬件基础上的乡土软文化,吸引着城里人驻足,甚至有许多上海及周边城市居民回到吴中乡村,与村民生活在一起,做农家事,吃农家饭,形成了“放心、静心和养心”生活模式。林渡暖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一个由政府携手旅游公司打造的农文旅创新融合项目,就吸引来不少“新村民”,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新路子。
村庄的规划设计,村民们有话语权
田园乡村的打造,老百姓是主体。
2019年苏州开始实行的驻村设计师制度,姚永光作为驻村设计师参与了其中,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在做乡村设计的时候,首先要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切实解决本地村民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设施服务;发动村民积极能动性,共同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在设计推进的过程中,驻村团队不仅要发挥出专业性,还要在坚持和“妥协”间相互转换。比如在金庭镇蒋东村后埠做设计的时候,就遇到了和村民的“矛盾”,村民们希望自己家的车可以开进村子,但是设计团队觉得这样做会破坏村里的古建筑,对村民的生活也会产生影响,经过多次沟通,最终把停车场设计在了村外。还有果农们在种植果树的时候时常越界,设计师希望整理出清晰的边界,果农们觉得设计师破坏了他们的种植地,最后协商下来,果农们终于了解了改造的益处:改造后方便采摘者进出,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
驻村设计怎样和村庄结合?在漫山岛做驻村设计时,姚永光最先想到的是去维护好村庄的自然生态肌理,与现有建筑形态协调,一处一设计,一处一深化。不仅如此,设计师还积极参与到村民们的农房翻建工作中去,帮助农民们梳理好“村民、游客、经营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多方融合、共赢的愿景。
不过人们到乡村去旅游,究竟是要看什么样的风景呢?姚永光觉得,其实城里人想看的是乡村本来的样子,乡村就是乡村,才有生命力和吸引力。所以驻村设计们都会尽量尊重村子原有的生态,尤其是古村落,在古建筑修缮时更要尊重建筑原有的建筑形式,保持本来的模样。
一个村庄的发展,思路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本村范围内,而是要跟周边的大环境协调,将点融入线、面协调发展,构建更大的格局。
片区化的发展趋势,生态上的绝对优势
在沈明星看来,吴中拥有很多“特色田园乡村”以及“传统文化村落”,这些村庄都是吴中的宝藏。他觉得吴中的乡村首先应该立足绿水青山优势,做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其次,要立足文化与风景优势,做强精品文旅产业,最后再以产业振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要让这些村落发挥出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传统文化、建筑传承活化利用,做大做强农产品标志品牌。
2021年苏州市提出的“两湖两线”特色田园乡村跨域示范区建设,沈明星觉得对吴中田园乡村来说意义重大,从流域层面考虑乡村振兴,“两湖两线”中沿太湖片区、环澄湖片区都有吴中的乡村分布其中,沿太湖、环澄湖的村,村庄生态系统接近自然,给人一种自然的享受与愉悦,片区化规划、差异化发展更对路子。
尤其是,吴中田园乡村中有为数不少的村落倚靠着太湖这一天然资源,水是源泉,是生命的根本,有水就有了生态,同时维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在太湖生态岛以及“两湖两线”的大背景下,姚永光认为,乡村要振兴既要实现“硬”振兴也要实现“软”提升。“硬”振兴,也就是村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建设要高标准,对齐城市的需求,满足日常的5分钟圈和15分钟圈配套服务;“软”振兴,则是要保护好自然山水格局,维护好生态环境优势,塑造好乡村文化和地域特色。
人们自始至终对“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无限向往,而拥有绝对山水优势的吴中田园乡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既满足了城里人的理想,也实现了村里人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