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护与巩固文化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工作*

2022-12-05贾淑品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领导权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

贾淑品

The cultural leadership of the CPC in the new era faces the challenge of cultural nihilism,and combating cultural nihilism requires the mastery of cultural leadership.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the realization of“cultural moderniz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leadership play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Historically,an important task of party construction for a proletarian ruling party has been to fight for and consolidate cultural leadership.In the process,the theory of cultural leadership has also been formed,which provides us with a reference for effectively dealing with the challenge of cultural nihilism.At present,we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the CPC’s overall leadership over culture,take the people as the centre,adhere to the unity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seek ideological security with Marxism,better resist the erosion of cultural nihilism,and continually consolidate and enhance the Party’s cultural leadership.

“文化领导权”关乎一个阶级或政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话语权问题,中国共产党极其重视文化领导权工作,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我们党始终将维护与巩固文化领导权作为工作方针加以坚持。文化领导权建设事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国家文化安全,事关文化建设以及“文化现代化”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面对文化虚无主义挑战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也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发展,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思想和文化交锋也更加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矛盾的产生与激化难以避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千方百计地维护世界霸权地位,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不仅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政治和经济“侵略”,还通过鼓吹自由民主,进行文化价值观输出,企图实现思想文化上的“软侵略”,这就导致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在很大程度上被西方文化的单一叙事所主导,这一叙事在当前尤其体现为文化虚无主义。剖析和批判文化虚无主义,有助于正本清源,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加强和巩固党和国家的文化领导权。当下,文化虚无主义主要体现在历史和现实两方面。

从历史维度看,少数群体试图通过文化虚无主义否定中国历史,进而消解我们党和国家的文化领导权。因为受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影响,少数人将文化问题、政治问题、历史问题联系在一起,以否定文化来否定政治、否定历史,形成虚无主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往往又以不同面目出现,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欺骗性。“预先灭其国,必先灭其史”,这些人妄图否定中国历史,就试图从动摇中华文化立场入手,从而逐步销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达到兜售西方价值观的目的。他们的套路虽然不尽相同,但千篇一律地不断向国人漫灌“迷魂汤”、投放“毒气弹”。他们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采取矮化行为的同时,进一步质疑、丑化革命文化,一步步消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终达到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这种文化虚无主义现象对我们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带来挑战,使我们的文化领导权建设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从现实维度看,文化虚无主义还通过网络泛娱乐主义广泛传播。数字媒体时代的新技术,与数字工具和载体结合产生了新媒体。在娱乐文化方面,由于优秀的文化思想引导不力,加之网络督导和监管缺位,新媒体易陷入“流量陷阱”,产生网络泛娱乐主义现象。该思潮往往是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的新媒体形态,为自己披上“时尚”外衣,迎合大众猎奇心理,采取迂回隐蔽的策略掩盖其用心,兜售似是而非的有害观点,具有迷惑性、欺骗性、隐蔽性、渗透性和腐蚀性,悄无声息地侵害着社会主流价值观,且对营造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构成严峻挑战。这种文化虚无主义价值观背后隐藏的是由数字资本借助各媒体平台产生的推崇流量至上的“数字拜物教”。当前文化虚无主义在传播方面出现的新变化和新动向,无疑加大了防范与治理的广度、深度和难度。

二、反对文化虚无主义更要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

文化领导权建设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现代化”的实现,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从历史上看,争夺和巩固文化领导权一直是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工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与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者争夺文化领导权、反对文化虚无主义的历史。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尽管没有明确提出文化领导权概念,但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争夺文化领导权斗争最前沿,如他们对“虚假意识”的批判以及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斗争,无不蕴含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和掌握文化领导权的思想观点,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意识形态等的科学论述,为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列宁非常重视无产阶级政党文化领导权,他对文化领导权的论述散见于关于文化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及加强执政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等诸多文献。列宁主要通过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批判,将资产阶级文化从马克思主义阵营中驱逐出去,以纯洁、捍卫马克思主义,确立无产阶级文化的领导权。其中与俄国“无产阶级文化派”的斗争,就是国际共运史上批判文化虚无主义非常典型的案例。文化领导权之争,是列宁同“无产阶级文化派”论争的核心问题。在与“无产阶级文化派”独立倾向做斗争的过程中,列宁始终立场坚定地表明党对文化的绝对领导权,因为无产阶级文化建设与共产主义建设是紧密相连的。而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领导人则由于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奉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开展“重新评价历史”运动,没有维护和巩固无产阶级政党的文化领导权,反而搞否定斯大林,进而否定和攻击马克思、否定苏联共产党、歪曲和丑化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历史的文化虚无主义,最后导致苏联解体、苏共亡党。2013年1月,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1](p.113)苏联解体与苏共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背离、弱化苏联党史教育等脱不了干系。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2](p.520)历史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是对过去文化的承袭,否定历史就是否定这个国家的文化。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文化领导权建设工作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毛泽东非常关注和重视文化领导权问题,将夺取、巩固文化领导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分析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毛泽东就已经提出,所谓新民主主义文化,“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3](p.855)从而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提出打下坚实基础,确定了新民主主义的精神文化内核。延安时期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建设现代性的民族文化、时代性的科学文化和广泛性的大众文化。毛泽东还高度强调社会主义文化核心价值,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双百方针”,坚持不懈地从文化领导权角度阐述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合法性”。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纠正错误思想的前提之下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实践观,为中国人民的思想文化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更是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4](p.548)

三、巩固和提升党的文化领导权的有效途径

我们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筑起思想保障,更好抵御文化虚无主义侵蚀,不断巩固和提升文化领导权。

第一,牢牢掌握党对文化的领导权。无产阶级政党是实现文化领导权的实施者,无产阶级是实现文化领导权的主体力量和承担者。党对文化的领导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文化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命脉,而‘文化领导权’也不是单纯的文化问题,它往往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交叉重合。”[5]因而,强调文化的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是首要的基本问题。从某种层面来讲,文化领导权建设其实就是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文化领导权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实现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我们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此提升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能力。在吸取历史经验和总结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管意识形态、党管文化,时刻洞悉新时代国内外社会思潮,提高党在大局谋划与方针政策制定等多方面的能力与定力,始终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

第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个结合”。我们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6](p.10)这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历史得出的科学结论。同时,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习近平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6](p.10)在新时代背景下,“两个结合”彰显出高度的文化自信。我们应辩证对待与吸收人类一切文化遗产,只有批判性地继承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并将之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才能建设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化。否认文化的继承易丧失根基,没有创新,文化也会丧失生机活力,我们必须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为目标,使之成为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力量源泉。一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化的民族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之基础,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文化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数千年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凝聚,其所蕴含的民本传统、哲学思想、政治理念、道德教化以及社会理想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为新时代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要注重“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在品格和精神特质,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二是加强革命文化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列宁曾多次指出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这不仅是苏维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要环节,也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三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支撑党和人民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强大力量,其所展现出的文化优势,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所创建的革命文化。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特别是将文化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鼓舞我们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底气和信心。

第三,弘扬社会主旋律,发扬社会正能量。人民至上是实现文化领导权的根本宗旨和价值旨向。进入新时代,在满足人民物质需要的同时,我们还应更多关注人民的精神需求。为此,文化领域必须秉持向上向善、至善至美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提供富有内涵、怡情悦性的文化产品,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娱乐生活需要的满足,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力量。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如同列宁所说,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因此,党的文艺工作,在党的整个革命工作中的位置,是确定了的,摆好了的;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7](p.69)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至上”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根本立场,是新时代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价值目标。坚持人民立场,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为此,我们要牢记社会主义文化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8](p.97)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体现和保证人民主体地位,我国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必须坚持人民立场,而且文化需求是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力量是人们克服艰难险阻的支撑力量,把握新时代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任务。文化虚无主义之所以出现虚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象,主要问题在于否定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奉行的不是人民逻辑、人民至上,而是资本逻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决定了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立足人民性,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第四,培养人才队伍投身文化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筑牢思想保障,以抵制文化虚无主义侵蚀。党对文化的领导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坚持用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思想揭穿文化虚无主义的真面目,是我们的原则。在方法上,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在本体论上是唯心的,在方法论上是形而上学的,在价值观上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用形而上学的方法论去分析文化,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诋毁党的领导等,引诱国内群众偏离正确的价值观轨道。我们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坚持唯物史观,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不断推进唯物史观与“四史”融入生活和教育,同时重视理论宣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升群众对文化虚无主义的辨别力和批驳力,用马克思主义筑起思想保障。为此,我们必须建设专门的人才队伍,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理论家,占领文化制高点。列宁强调科学理论不可能从工人的自发运动中产生,需要将理论从外部灌输进去,在此基础上坚持理论灌输与民众的切身诉求相结合,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平易近人的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发挥广大群众作为“战士”的作用。习近平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9](p.32)面对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这一伟大任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并切实担负和践行新的文化使命,使之与我国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相适应。

总之,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党。[10](p.161)马克思主义政党只要真正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把维护与巩固文化领导权作为重要的工作,就能有效防范与治理文化虚无主义。

猜你喜欢

领导权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越是在历史前进的路口,越是不能彷徨——《历史虚无主义与苏联解体》观后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