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以永泰县油茶产业为例
2022-12-05蔡俞婷蒋依凌曾丽洋陈洪华
蔡俞婷 蒋依凌 曾丽洋 陈洪华
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以永泰县油茶产业为例
蔡俞婷蒋依凌曾丽洋陈洪华
(福州工商学院商学院福建福州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具备良好的油茶种植条件,油茶种植历史悠久。永泰山茶油是永泰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永泰县油茶产业虽然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是近年来产业振兴成效不明显。文章基于永泰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分析了永泰县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包括种植管理技术和生产加工技术相对薄弱、品牌建设不足以及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提出了推动永泰县油茶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永泰县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油茶产业;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要坚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帮助农户增产增收。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许多利农惠农的政策。福建省总工会派驻泰宁县杉城镇南会村第一书记陈汉荣说,要把初心写在田埂里、把使命落在大地上,通过联营或合营的方式成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山茶油等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帮助村民提高农业种植收入。
本文以永泰县油茶产业为例,结合“十四五”农村工作总体方略,瞄准“发展超越、乡村振兴、达峰中和、生物多样、省域美丽”等目标,以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主体,促进乡村振兴,促进永泰县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永泰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油茶的种植、加工在永泰县已有千年历史。《永泰县志》记载:“木茶,即叶似荈,花类山茶,实如龙眼,可榨油,亦名油茶,南乡所产甚多”。
据《永泰县志》相关记载,收购的永泰油茶在满足本县内部市场需求后,常常被销往周边地区。1990年—1995年,永泰县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低产林改造第一期、第二期项目县。2005年以来,福州市政府对永泰县发展油茶林基地给予了项目资金支持,至2013年永泰全县油茶林面积达13.5万亩,平均每年产出山茶油上千吨。
2009年以来,永泰县政府开始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之路,鼓励资本进入油茶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发展,计划打造集种植、生产、加工于一体的油茶产业链。以福建胜华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于2013年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专家工作站,截至2017年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型专利。其中,冷榨制取不含反式脂肪酸食用山茶油的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永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永泰县的油茶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17年,永泰县油料产量高达5 694 t,已形成规模化种植。据《福建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2020年间永泰县油料作物的播种面积逐年减少,但油料作物总产量及单位播种面积产量逐年升高,油茶产量有所保障。2020年永泰县的油料农产品产量居福州市第二,占全市油料农产品产量的12.7%。并且永泰县委、县政府在永泰县同安镇建立了万亩油茶基地,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永泰县油茶产业发展优势
2.1 油茶生长环境得天独厚
油茶树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为油料植物,寿命长达几十年至数百年。油茶适合在湿润的低山丘陵地带生长,是强阳性树种,但不耐高温,其性喜光、冷湿气候,喜酸性土壤,pH值为4.5~6.5,如红壤、黄壤,以年均气温17 ℃~21 ℃、年降雨量1 000 mm~2 200 mm为宜[1]。永泰县位于戴云山脉自西向东延伸部分的丘陵地带,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6 ℃~26 ℃,年均降水量1 400 mm~2 000 mm,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土壤多为黄壤、红壤,土质疏松、肥沃,富含沙质,土层深厚,通气排水性能好,非常适合油茶的生长。
2.2 发展前景广阔
永泰山茶油因具有油色清洁透亮、味甘香、烹调肴馔、日用皆宜、诸病不忌的独特品质,深得百姓喜爱,名声在外,素有“油王”之美誉。山茶油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营养含量超过橄榄油,故有“东方橄榄油”之称。长期食用茶油,能降低人体血清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血脂,从而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孕妇在孕期食用山茶油可以增加母乳,对胎儿的发育非常有利。山茶油存放时间长了呈弱酸性,一般存放3年以上的山茶油就变成老茶油。而人体皮肤是弱酸性的,老茶油的酸碱度接近皮肤酸碱度,有利于皮肤吸收,因此老茶油具有护肤效果。其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用于改善皮肤,促进皮肤烫伤、晒伤的愈合,抗紫外线,防止晒斑及减少皱纹,可以让皮肤变得水润光滑。山茶油的市场需求巨大,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2]。
此外,大力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加快永泰县欠发达山区的综合开发进度,推动永泰县的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和农村农业的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3]。
2.3 科研创新优势
永泰县位于福州市西南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素有“福州后花园”之美称。福州市拥有众多高等院校,不仅可以直接对接永泰县油茶产业输送人才,还有利于油茶产业依托高校科研创新优势而发展壮大,以实现油茶产学研融合,为永泰县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4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许多扶持油茶产业的政策,将油茶纳入国家级安全食用油战略部署中来,并大力支持发展油茶产业,油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逐步提高。2022年1月2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重点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夯实资源基础、提升加工水平、强化科技创新、推进市场和品牌建设”五大内容,到2025年,油茶种植面积达9 00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200万t,树立茶油“高端国油”形象。2022年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
永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月27日发布的《永泰县“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专项规划(2021—2025)》指出,“2016年以来全县共新增新型农业经营示范主体53家,集李梅、茶叶、油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经营格局已基本形成”,“重点支持果蔬茶菌水稻油茶等作物种植(加工)、畜禽养殖、设施大棚等领域示范应用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环境远程监测调控、生产操作智能化、资源利用数字化管理等”[4]。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但可以保证我国食用油料供给安全,而且还可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3 永泰县山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3.1 油茶种植管理技术落后
油茶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缓慢。永泰县的油茶林普遍为老树种,大部分农户放任油茶自然生长。由于农户粗放化管理,没有规范、科学地进行种植和林地清理,加之为节约育苗成本,偏向于选择廉价、低产量的品种,或由老树种自然繁育,培育的油茶品质差,导致大部分油茶林处于荒芜状态,且极易引发病虫害。目前,永泰县油茶种植者大多是个体户,由农户自行种植、经营,产业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除前期的林地清理、抚育垦复环节使用机器外,其余环节大多依靠人力,机械化管理困难,导致油茶生产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这成为制约永泰县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2 油茶加工和销售能力较弱
永泰县的山茶油加工企业较少,并且规模较小,以小作坊、小型工厂为主,大多数种植户仍采取人工脱壳、天然晒干的方式,产品加工效益较差,含纯油量比正常标准低21%,出油率比市面标准低10%~12%,没有规模化的深加工产业链,不利于油茶行业长远健康地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油茶加工技术,做大规模和品牌[5]。而且,永泰县的部分村镇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村中种植户都是个体户,严重缺乏销售渠道。此外,山茶油的销售价格往往高于其他油类,因而在市场拓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6]。
3.3 产业发展机制有待完善
科学的产业结构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油茶产业而言,无论是油茶粗加工还是深加工,都需要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实现规模化经营与发展,这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机制。近年来,永泰县不断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油茶产业新模式,进一步优化油茶产业,以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由于当地人才缺乏等原因,尚未形成龙头企业,也未形成极具永泰特色的规模化油茶产业。
3.4 品牌建设意识较弱
永泰县在山茶油销售方面,以散装出售为主,种植户的品牌建设意识不强,知名的山茶油品牌屈指可数,而假冒伪劣品牌繁多。种植户以中老年人为主,受教育程度不高,品牌经营理念落后,导致山茶油的品牌影响力较低[7]。
3.5 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偏低,永泰县的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大多数留在本地发展的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专业素养和经营理念。油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专业的人才不仅能为油茶种植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还能帮助当地种植户接受先进的产业经营理念[8]。因此,加强永泰县油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4 推动永泰县油茶产业振兴的对策
4.1 提高种植管理技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一方面要引进优质种苗,或对原有的低产林进行改造,另一方面要结合科学的油茶栽培技术与规范的种植管理技术。要求农户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养良种,提高油茶籽出油率,从本质上提高油茶果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增产增收。加强对油茶的种植管理的改良和创新,有利于推动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种植管理技术。发展特色产业,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永泰县多丘陵山地,不少地方交通闭塞,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油茶种植管理技术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油茶产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永泰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4.2 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完善油茶产业链
油茶果的生产加工技术对油茶相关产品能否顺利走进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换言之,生产加工技术是决定产品销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油茶果加工技术的创新能够推动永泰县油茶加工产业的发展,助力形成特色鲜明的油茶生产加工基地,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销量。近年来,油茶果相关产品的品类在不断延伸,从传统单一的食用油,到如今护肤、医药方面的衍生产品,均得益于油茶果加工技术水平的提升。
因此,强化对油茶果加工技术的改造和创新是重中之重,技术研发的着力点可放在冷压榨、粗滤、冷榨毛油、低温过滤等环节。在丰富产品种类的基础上,依托农村电商产业,实现产销结合,为农户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油茶产区的产业融合,完善油茶产业链。
4.3 加强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油茶产业发展质量
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永泰县目前还缺乏油茶产业的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对于促进油茶产业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民生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油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永泰县乡村振兴。政府要大力支持中小油茶企业运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油茶加工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积极引导中小油茶企业加强基础管理,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小型油茶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进而推动永泰县油茶龙头企业的建设。
4.4 加强永泰山茶油品牌建设
近年来,永泰县油茶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但至今影响力较大的山茶油品牌较少。加强永泰县山茶油的品牌建设,对其油茶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需要油茶企业自身提高品牌建设意识,优化油茶相关产品的包装,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凸显地域特色;通过新媒体、主流媒体等进行线上线下广告投放,获得高曝光率,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以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引领[9],政府要对有潜力的油茶企业进行扶持,政府与企业共同打造具有永泰特色的山油茶IP,形成享誉国内外的山油茶品牌。
4.5 加强油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引进和培育更多振兴油茶产业的优秀人才。一方面,要推动当地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在油茶产业振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培养油茶产业振兴的带头人,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引进优秀人才,增强油茶产业振兴的张力,与周边相关高校进行合作,实现产学研融合,推进永泰县油茶产业振兴。
5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油茶产业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广阔。目前,永泰县油茶产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如油茶种植管理技术落后、油茶加工和销售能力较弱、产业发展机制有待完善、品牌建设意识较弱、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针对上述几个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对策,以期推动永泰县油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永泰县实现乡村振兴。
[1]贺桂先,李林松,徐林初,等.油茶的生长特性及其功能价值[J].江西林业科技,2007(4):39-42.
[2]周慧,孔祥荣,江巧文,等.脱贫攻坚背景下我国山茶油产业创新发展问题研究:以福建省永泰县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140-142.
[3]吴雪,莫泽民.黔东南州锦屏县山茶油品牌建设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9):70-71.
[4]永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永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永泰县“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专项规划(2021—2025)的通知[EB/OL].(2022-01-27)[2022-07-09].http://www.yongtai.gov.cn/xjwz/zwgk/zfxxgk/dfbmptlj/xrmzfjzfzcbm/zfb/fdzdgknr/gmjjhshfzghzxghqygh/202202/t20220209_4305942.htm.
[5]潘葳,刘文静,罗钦,等.永泰县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与思考[J].东南园艺,2020,8(4):51-55.
[6]谭传波,刘想,杨友志.山茶油饮食文化开发对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8):138-141.
[7]肖明清,金雪儿,冯佳玲,等.乡村振兴视角下农产品品牌建设策略:以老树山茶油为例[J].科技资讯,2021,19(14):140-143.
[8]涂孟梅.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四川省A县为例[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20.
[9]彭顺喜.以“湖南茶油”公用品牌建设为引领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J].林业与生态,2021(6):13-14.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9.31
F326.3
A
2095-1205(2022)09-100-03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2112993001X)
蔡俞婷(1999- ),女,汉族,福建漳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会计学。
陈洪华(1984- ),男,汉族,福建仙游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