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后勤践行育人功能路径探究

2022-12-04姚丽敏

智库时代 2022年39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育人

姚丽敏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新时代不仅是一种认识上的高度,更是高质量发展上的一个高度,高校育人有了新使命:立德树人为根本,人才培养为关键。

2017年2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2020年3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一系列具有指导性的文件,为高校育人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后勤作为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必须板块,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育人属性,将育人宗旨始终贯穿于高校后勤工作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后勤育人功能

(一)实践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强调,要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后勤的社会与教育属性奠定了其实践育人功能。高校后勤系统是高校中最接近社会、最接近生活的板块,有着丰富的实践资源和便利的实践条件,包括食堂的采购、验收、售餐、投诉处理,物业的花草维护、树木管理,校医院的护士实习、药品管理,工程的校园设计、维修维护,超市的货物管理、收银等,通过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劳动教育、课外活动等方式将学生吸引到后勤队伍中,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在劳动中发掘自身潜能,多元的劳动体验也会增加后勤从业者与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加大学生对后勤工作的认识,提升艰苦奋斗意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

(二)管理育人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社会服务企业成为高校后勤服务的主力军,如何加强对社会服务企业的管理,彰显高校后勤公益性、服务性本性,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与社会服务企业磨合过程中,高校后勤形成了一系列规范化、长效化的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的招投标、外包企业的准入、退出机制、外包企业的考核管理及各部门日常的管理制度,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形成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运行机制,社会效益大大提升。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后勤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包括与师生息息相关的线上点餐系统、报修系统、投诉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节能系统、后勤微信公众号等板块,各类智慧化系统大大地方便了师生生活,依托微信公众号,向学生讲述了后勤故事,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也能深刻感受到后勤的发展,促使学生跟随时代,保持进步。

(三)服务育人

服务育人是指服务主体在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以丰富的物质和文化满足、熏陶、感染学生,并通过优质服务及服务者的形象,塑造一个真、善、美的育人环境,从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暗示性、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2]。高校后勤在高校体系中是服务工作的代表,日常工作主要就是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对于践行服务育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高校后勤服务中,一方面是校园服务,包括学生公寓的管理、校园环境的美化、食堂饮食的供应、校园安全的保障、医疗服务等,均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享受高校后勤所提供的服务过程中,他们能直观感受到后勤人的辛勤付出,对于大学生的行为养成与精神培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在提供这些服务过程中,后勤人的服务形象、精神风貌、服务态度,对大学生日常交际中的行为习惯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干净整洁的服装、温馨和蔼的笑脸、不畏艰辛的精神等,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待人接物及品德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后勤的“服务育人”无论是组织形式还是功能内容,均突破了课堂说教的局限性,迎合了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发展需求。

(四)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新时代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实施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和载体[3],高校后勤在运行过程中进行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营造,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发挥文化育人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后勤物业板块的环境文化、水电板块的节能文化、安全板块的安全文化、饮食板块的节约粮食文化等,都是校园中高校后勤特有的文化,后勤在建设过程中,将特色文化融入到学生思想教育中,使学生在校园中能时时处处感受到校园文化,从而对学生的行为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高校后勤还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抖音等师生兴趣度较高的各种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一切有益于文化育人功能建设的力量,充分发挥员工参与活动的力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文明行为,自觉遵守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二、高校后勤发挥育人功能的现实需求

(一)顶层设计

高校后勤作为高校育人体系的一部分,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首先需要学校做好“统筹谋划”文章,强化顶层设计,针对后勤“三服务、三育人”的工作宗旨,做好高校后勤育人工作的规划,从资金投入、人才引进、教育资源、课程设置等方面予以支持与指导,推动后勤与学校教学、实验、创新创业等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和保障机制各层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协同协作、互联互通。此外,由于高校后勤工作的服务属性,学校很多部门认为后勤是为师生提供服务保障工作的,对后勤的育人工作认识不足,因此,学校要明晰后勤与其他部门在育人工作方面的权责运行清单,包括课程设计负责部门、教育基地建设负责部门等,明确后勤与其他部门之间在育人工作方面的职责与权利,将学校的育人工作统一纳入考核管理,细化岗位职责,明确将育人要求和各岗位工作职责相统一,推动后勤育人工作的落实。

(二)人人思政

新时代呼唤新后勤,大思政体系的构建,将高校后勤的育人功能从“幕后”推向了“台前”。高校后勤的育人不同于教学体系育人,教育体系育人功能主要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实践、科研等显性途径实现,高校后勤的育人功能更多的是通过括精神的传递、氛围的感染、岗位的体验等隐形途径实现,因此,高校后勤人人为老师,时时在育人,这就需要高校后勤人员人人思政。高校后勤是高校中从业人员最多、岗位最全、人员构成最为复杂的部门,后勤员工总体呈现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状况,没有充分认识后勤的育人功能,对于高校后勤实现人人思政有着较大的难度。因此,高校后勤在日常工作中,要强化党的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后勤岗位职责紧密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职业修养,引导后勤人员人人思政,充分认识自己承担的教育重担,将思想价值引领融入日常岗位服务之中,坚持育人导向,践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处处渗透

高校后勤的育人工作有着潜隐性、间接性、生活性、延时性等特征[4],后勤育人功能的实现并不是通过一堂课、一次实习、一场活动来实现的,是在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通过与师生的互动、与教学的互补、与科研的贯通来发挥的,因此,高校后勤需要注重文化氛围的渲染、工作人员的形象树立、实践基地的建设、教育服务的融合,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文化氛围,规范后勤职工言行,加强活动基地的建设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向学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念和信息,让学生在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同时,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

(四)学生参与

开展高校后勤育人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5]。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高校后勤发挥育人功能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做好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打通学生参与高校后勤工作的通道。只有主动参与后勤管理与服务,积极开展岗位实践,才能在服务体验的基础上,真正了解高校后勤工作需求,感受学校的温暖,从而培养学生以礼待人、热情服务、传递爱心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三、新时代高校后勤育人功能实践路径

(一)健全育人机制,发挥育人功能

高校后勤在大家的传统意识中作为服务的承载者,其育人的工作有些被轻视,未做到服务与育人的有效统一[6]。日常工作中的管理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但是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后勤育人的顶层设计,规划高校后勤育人蓝图,健全后勤育人机制,搭建多元育人桥梁,联动学工、团委、教务等先进的育人部门,积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指导后勤构建育人体系,完善育人机制,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中,赋予岗位更多的育人内涵和价值,提高高校后勤的育人活力,促进育人工作在高校后勤领域形成完整的政策链条和长效机制,使得育人功能落地实践。

(二)优化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意识

高校后勤队伍主要由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组成。对于管理队伍的优化,高校后勤应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引进年轻化、专业化的管理队伍,通过开展专业性培训,如专家授课、实地考察、素质拓展等方式,加强管理队伍的育人意识,培养管理队伍跟时代、担重担、知育人,引领大家做好服务的同时,践行育人功能。高校后勤的服务队伍,是直接从事后勤服务工作,开展服务育人的主要载体,因此对高校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对从业者要不断的开展育人理念、职业素养、岗位技能、文明礼貌等学习教育,提升从业人员的育人意识及综合素质,展示热情周到、文明礼貌的服务言行,使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形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重视文化建设,渲染育人氛围

高校后勤工作文化涉及校园环境和人文文化,学生生活在校园内,校园的整体环境,其中蕴藏的环保理念、文明意识等都能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因此,高校后勤应重视校园环境及人文文化建设,在高校后勤的特有场所,尤其是食堂,注重节约粮食文化的建设,突出鲜明特色,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在校园建设中,注入浓厚的文化气息,划分不同的功能区,满足学生的多种生活学习需求,使学生在文化氛围厚重、生活氛围稳定的环境中受到熏陶,进而对学校的育人观产生认同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四)依托学生组织,强化学生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后勤要充分利用后勤岗位生活化、多元化的便利条件,依托学生会、伙管会、社团组织、学生权益部等学生组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比如开展勤工助学、清扫卫生公益活动、提供创新创业基地、参与后勤管理、开展产教融合实践等,他们可以对后勤提出服务需求,可以在后勤发挥专业技能、可以直接参与后勤管理,使学生真正体验一把“后勤人”,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意志、培养品格,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

(五)设置活动基地,开展育人活动

高校后勤主要涉及的是学生生活场所,包括水电大厅、食堂、学生公寓等,在特定的场所设置相应的活动基地,包括在食堂设置厨艺课堂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在水电大厅设置节能参观基地,在学生公寓设置读书休闲区、课外活动区等,加强活动基地的文化建设,渲染特色文化范围,组织学生开展厨艺实践、党史学习、节约习惯、读书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工匠精神、红色精神、节约文化,接收思想洗礼,提升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实现后勤的特色育人功能。

(六)融入学科教育,展现育人特色

将高校后勤育人工作融入专业学科教育,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等形式,将后勤工作与学生的专业教育相融合,是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实践教育补充理论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后勤的工作内容包括安全保卫、医疗保障、膳食保障、水电维修、校园绿化、校园基建等,涉及管理学、建筑学、园林设计、林学、经济学、食品科学等多门学科,高校内的多门专业学科知识均与后勤工作有交叉,高校后勤要在日常工作中深挖专业元素,吸引专业学生,例如,高校后勤在日常食堂管理中,与食品安全相关专业建立联系,使相关专业的学生参与食堂原材料的农药残留检测、食品安全管理,既能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后勤人的服务精神,又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实现育人与专业实践的双赢,展现出特有的育人特色,真正让后勤育人功能落地生根,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七)建设智慧后勤,凸显后勤活力

随着社会和网络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智慧后勤建设已成为高校后勤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托智慧后勤践行育人功能是后勤彰显新时代育特征的重要途径,是后勤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后勤必须要更加主动地深化智慧后勤建设,包括基建、餐饮、快递、物业、安保、办公、出行等几大板块,对接和引领时代潮流,全面强化理念、机制、方法、模式等方面的革新,凸显后勤活力,通过吸引学生参与智慧后勤的建设、管理、实施等过程,提高学生对后勤发展的了解,加深学生对时代发展的感受,切实激发学生紧随时代,提升自我,智慧成长的内生动力,实现智慧后勤保障与服务育人功能深度结合。

四、结语

高校后勤育人是课堂育人的重要补充,需要全体高校后勤职工与从业人员共同参与、同向同行,高校后勤要建立健全育人长效机制,创新育人模式,强化后勤文化建设,优化后勤队伍,建设智慧后勤,加强与师生的互动,发挥好育人功效,实现高校后勤的高质量发展,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煤炭企业后勤创一流对标管理研究
高校后勤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发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