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出发,例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022-12-04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陆骏暖
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陆骏暖
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照本宣科式的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已无法满足信息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与使用起点不一、动手能力与接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导致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无差异的单一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基础偏弱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变得被动、不自信,长此以往,他们会逐渐失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差异产生需求,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与兴趣,助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有所收获。基于此,笔者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例,从需求出发,论述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把握需求,分层施教,树立自主学习信心
学习的动力来自需求。教学中,教师要在关注和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帮助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发现自身的潜能,鼓励学生树立“我也可以”“我能行”的信心,努力为学生营造独立探求知识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研究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想法,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分层设计教学任务,或将任务设计得更有伸展性,为基础较弱的学生铺设台阶,学生通过简单任务的完成,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进而引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输入文字”一课时,笔者通过了解学生对输入法的认知情况,发现学生对输入文字的学习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需要先熟悉键盘,有的学生则可以直接从提升中文输入着手。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笔者设置了难度不同、篇幅长短不一的文本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笔者直接安排了中文输入,从词语到短文,重点帮助学生掌握中文输入的技巧,训练和提高其输入的速度和正确率;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需要循序渐进,刚开始练习时安排英文字母和标点符号的输入,让学生熟悉键盘,依据不同的内容分类分组进行练习。此外,正确地引导学生通过摸索,掌握文字输入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评比,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字输入的乐趣,感受到学习挑战后的获得感,培养学生勇于挑战、主动进取的精神,让每个学生在努力学习后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立足需求,任务驱动,明确自主目标探究
鉴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不能将学习内容进行有效分解,只是单纯讲演式的教学,或索性一股脑儿让学生自学探究,这种教学方式对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就很难理解和掌握,自主学习也就没有了方向,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将教学目标细化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任务引领的方式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有效探究。任务引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具体的探究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前期的铺垫和观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设想,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在任务的引领下,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学生建构起了知识经验,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并提升了技能。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收发电子邮件”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先利用已经注册好的电子邮箱向学生演示网上接收电子邮件的过程。通过演示,学生真切体会到电子邮件快捷、经济、简便等特点,这种体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之后教师便让学生围绕怎样收发邮件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疑问和设想。面对问题,教师先指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然后根据操作顺序和难易程度归纳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线索。在这些任务的引领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使用说明,更加有意识地进行收发电子邮件的学习。本节课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在任务引领下分步推进,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生既学会了收发电子邮件,同时也体会到了电子邮件的便捷。
三、引向需求,指导观察,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生动形象的演示总是胜过空洞的文字和说教,而培养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才能引发思考,才能为探究与创新积累知识和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其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仔细地观察和对比分析,发现事物之间的差异。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生硬直白的说教,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努力创设直观的演示场景,将教材中的重难点转化为学生观察与探究的兴趣点,指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对比去认识和分析事物,将指导观察引向学习需求,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创新的意识。
在教学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填充颜色”一课时,学生普遍认为“前景色” 和“背景色”功能的认识和使用是一个难点,这时教师可以先演示这两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请学生通过注意观察画笔“变色”的过程,发现计算机画图中颜料盒中的颜色是可以任意改变的,那究竟怎么改变颜料盒中的颜色呢?学生继续观察,并了解这种操作方式的神奇功效,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选择两种颜色时颜料盒前后两个色块中的变化,明确选择“背景色”的技巧,再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操作练习,比较刚才所选两种颜色在颜料盒中的不同位置,区别“前”“后”的关系。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不断地“观察—思考—尝试”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选色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不断尝试中获得新知,在学习过程中,教材、同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手。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也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使教学重难点得到突破。实践证明,将以往的教师讲解转化为让学生自主观察和比较,带着问题去观察演示,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四、满足需求,拓展交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俗话说“学以致用”,信息技术教学在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信息技术运用水平的评价,学生通过学习是否具有运用与创新能力,也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适时安排拓展练习,并为学生提供讨论交流、自我展示的机会,在与同学的智慧碰撞与交流中,触发学生深入思考、求新求异的需求,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与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学苏科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画正多边形”一课时,学生对Scratch中角色、舞台和模块的使用已较为熟练,结合对画图程序的已有认知,在认识了画笔模板的功能后,学生轻易就能完成自主探究中简单的绘图任务。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设计了绘制彩色多边形的拓展内容,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用不同的方式体现这一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作品中出现了多种编程方法,灵活运用了“重复执行”这一控制模块。随后,笔者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这几种不同的编程方法,并组织讨论和交流,请学生对不同的编程方式进行评价,说出每种编程方式的优缺点和改进建议,最后再请学生来分析哪一种脚本更简洁,更便于调试。通过参与交流、评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画笔模块使用方法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思维和评价交流能力。整个交流与讨论的环节,不仅满足了学生探究与表达的需要,也为学生拓展思维与创新研究创造了氛围和平台,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中,相比于传统教学,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转化被动地依赖教师讲授的课堂为学生主动地学习、求知的课堂;将教学的关注点转向如何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关注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搜集、分析、发现、创造、展示等能力的培养。课堂实践表明,基于需求的自主学习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