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探究
2022-12-04何慧凝
何慧凝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 244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特殊类型,类属文化“集结地”,理应积极践行文化育人的崇高使命。用文化来引领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领高职大学生思想具有积极作用。
进入新时代,为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重视与企业的高度对接,把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作为企业第一生产力要素。进入新阶段跨越式发展的高职教育,需要发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内在优势。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通,从精神层面上看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新成效的有力抓手;从制度层面上看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广阔平台;从物质层面上看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和文化健康发展的外在保障。
一、校、企文化的界定与比较
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具有互动性、实践性、传承性等育人特征的特殊的教育文化,它是学校办学特色和魅力的精髓体现。教育文化将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有机统一起来,集中体现了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职业意识都是校园文化的体现。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需构建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特色的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员工为中心,具有凝聚、约束、协调等功能的特殊社会文化,它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社会文化,它将企业的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复合起来,生动反映了企业特有的价值标准、核心精神和行为准则,企业形象和企业产品的文化特色都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能适应现代企业要求的员工必须是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高等院校毕业生。
组织文化涵盖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同构性使得两者对接更为紧密。两者都是以人为中心,在目标上都需借助文化这一载体来凝聚人心,两者相同的主体、目标是融合的基础;两者在功能上也具有相似价值,校园文化是通过“教育”使其具有使用价值,企业文化是通过“使用”使其更具价值。众多同构互补的内在关联决定了两者可以相互融通,互为促进。
但作为不同组织的活动实体,两者文化上还是存在差异。校园文化依赖师生员工作为建设主体,教书育人是主责主业,优美的校园环境、端正的校风学风、科学的人文精神都是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是企业员工,生产经营是所有企业的主责主业,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包括了企业价值观、管理风格等。前者是为培养高技能人才而构筑的使命文化,注重过程,具有公益性的价值取向;后者是为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目标而构筑的责任文化,注重结果、具有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正因为两种文化具有差异性,所以高职院校毕业生如果不能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入职后可能会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调整。 所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离不开校企文化的衔接与融通,它对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校、企文化建设经验与不足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经验
时代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品质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得以大幅提升。第一,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进去,例如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等专门性组织机构,通过统筹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校园文化规章制度、审议校园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第二,很多高职院校以网络为载体打造校园文化新媒体阵地,在校园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网上文化专题专栏,唱响新时代思想文化主旋律,积极打造全方位的文化网络建设阵地。第三,很多高职院校把文化育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打造集人文素质教育、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文化服务实践于一体的文化育人工程。
例如,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逐步扩大校园科技文化、职业教育文化的比重,坚持将学生科技与人文精神培养、职业就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从学生专业学习到毕业后生产实践全阶段,校园文化建设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7 年以来,学院先后举办了13 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10 届“社团文化艺术节”,推选出的优秀科技和文化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与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安徽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的奖项,在校园掀起了“热爱科技、热爱职业、热爱文化”的热潮。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足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由于历史短,以及受办学条件与学生基本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其校园文化建设存在定位不明确、特色不鲜明等不足。不少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么偏向本科院校文化模式,过于“大学化”;要么整体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单一、质量低下,过于“中专化”。无论是“高职特色”还是“行业特色”,都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之间雷同较多,很多院校把优美环境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方面。随着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职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与校园文化现有水平状态出现矛盾。
(三)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与不足
近年来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文化发展较快。成功企业将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要素并努力构建企业高质量成长的价值体系,包括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及精神层四层文化。但是,受传统生产实践观念的影响,仍有不少企业对企业文化从认识到实践层面都存在一定偏差,例如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仅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或是仅仅对西方企业文化进行简单移植。这一情况使企业文化建设形同虚设,无法真正有效落实。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必要性
在互惠双赢关系的促使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两者融通将更有利于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
(一)两者融通有利于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高职教育因其教育类型特殊性,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紧密相连,高职教育培养了大批企业一线的员工。高职院校若能将企业优秀文化提前对接并将其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通过近距离的企业文化熏陶使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得到尽快提升,那么所培养的毕业生将能快速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并且积极主动做企业文化的传承者和建设者。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需要创建与企业文化融通的特色校园文化,以真正促进高职教育水平提升和健康发展。
(二)两者融通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政教育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与企业文化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都是以人为本,通过培养实现人的全面素质提高,校企文化融通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尊职敬业精神,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都是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内在要求。将企业文化深刻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与企业素质教育的优势互补,真正体现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的职教特色。
(三)两者融通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的发展思路,“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条件是让企业加入高校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这一模式可以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同时,企业也能利用高校的各种资源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加快企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校企文化结合不仅体现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也应体现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上。研究性的校园文化对企业文化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而实践性的企业文化则对校园文化起到激励作用。
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路径
正因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关系,所以两者在融通上也有着超越其他教育类型的优势。我们可以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方面探索校企文化融通路径,树立富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品牌。
(一)着力创建校企“物质文化”融通平台
以物质文化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鲜明的融通平台。高职院校应充分打造有行业和企业特色的物质文化建设。目前,不少高职院校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建设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高职教育类型特征并未凸显。关于如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物质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可以打破常规,使校园的一景一物和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强化职业意识、探究职业前景、加强专业实践的平台。一是以合作企业或知名企业家冠名模式为学校设施命名;二是通过悬置道旗、树立指示牌或雕塑等打造富有职业特征的道路文化或广场文化;三是在校园建筑物楼道内创建布局合理、形式新颖的职业文化长廊,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各环节都能潜移默化地感知职业、行业、企业教育;四是通过争取企业的支持,在校内打造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实习实训专业场所,在校外共建成具有一定规模且先进的实习实训基地,构建较为真实的职业氛围,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作为校企合作的特色模式,“企业冠名班”是成功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使其走近学生的成功范例。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企业文化进校园宣传上做了一些工作,比如: 校园各类主要文化宣传窗口都设有“大江集团”“铜陵有色”“海天集团”“中航国铁”等合作办学企业文化宣传牌;校园内塑造了一座名为“铜冶之恋”(同音为“铜冶制炼”)的雕塑景观,将学院主要培养的专业导向与工业中的重要技术阵地形象化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条数十米的“职业文化墙”,内容涵盖校友风采、企业典故、职教动态等;先后与浙江华胜集团、北京海天装饰集团、中航国铁教育集团合作举办“华胜班”“海天班”“中航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
(二)着力创建校企“精神文化”融通平台
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创建开拓进取的融通平台。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弘扬经世致用精神,培育具有高职特色的精神文化。首先,学校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精髓进行深度融合,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高职教育的整体过程,从新生入学教育到顶岗实习职业道德教育始终贯穿其中。可开设相关课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在专业教学中逐步渗透企业文化;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传播渠道也在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新媒体积极宣传特色企业文化、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这些高度开放的新媒体大大提高了校企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同时,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有利于弘扬并凝聚起实践、创新、奉献、和谐的职业精神。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引入企业先进的“5S管理模式”,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5S 管理既是一个群体的目标管理活动,又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通过学习和借鉴这种理念、文化,使5S管 理 内 涵 中 的“ 整 理 ”“ 整 顿 ”“ 清 扫 ”“ 清 洁 ”“ 素质”等内容转变为学生专业学习和生活中自觉遵守的制度。
(三)着力创建校企“制度文化”融通平台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创建科学高效的融通平台。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有助于校企文化融通更加科学、合理。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办学的多方共建新体制将有助于形成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激发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 为使人才共育的制度优势体现在校、企文化融通中,高职院校可邀请企业参与设定教育内容;同时,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学校也可灵活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兴岗位的校本教材。企业凭借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打造出规范、稳定的组织体系,因此,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可借鉴企业制度文化的优势。
(四)着力创建校企“行为文化”融通平台
以行为文化建设为抓手,创建知行合一的融通平台。作为行为文化的主体,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都将被落实到行为文化层面。高职院校可以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文化论坛、实践性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提高职业素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高职院校可通过组织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青年职业大讲堂”“劳动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活动,构建“寓教于乐”的文化交流平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地域、行业等实际在专业教育同时,线上线下开设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课程,例如“创业创新领导力”“企业文化概论”等,将企业文化扩充和丰富到学生知识结构中;在实训教学中,应大力实施与企业接轨的实训制度,在拓展实训建设平台、完善实训管理体系、实施实训奖惩考核等方面按照企业模式进行组织,使学生在实训实践中逐步形成与企业同频共振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及基本信念。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时代赋予了高等职业教育更重要的历史使命。精心落实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中心任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做好文化育人工作。厚植校园文化土壤,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力,从文化软实力上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使“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焕发出时代风采。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有助于高职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高职教育持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