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策略初探
2022-12-04文/李莹
文/李 莹
引 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幼儿教育目标应围绕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幼儿坚强品质、勇敢精神和不惧困难的意志力,以及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展开。可见,游戏化的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重要性。幼儿正处于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强烈好奇的重要时期。一旦幼儿教育教学偏离游戏教育主题,便容易使幼儿丧失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开展游戏化体育活动,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具体策略进行探究。
一、当前幼儿游戏化体育活动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
(一)教育者未找准自身的教学定位
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中都扮演着“主人”的角色,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让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实际上,对幼儿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对有限,且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如果不能找准自身定位,则无法给予幼儿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更无从培养。通过观察当前幼儿游戏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发现,教师未找准自身的教学定位,对幼儿的控制力过强,这不利于对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好奇心。
(二)教育者对游戏化体育活动的理解不到位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在幼儿体育活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全面调动和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有研究表明,幼儿活动期间会生成自己对某个事物或某种现象的自主看法,也会产生相应的良好行为,这些品质对幼儿终身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十分有帮助[1]。对此,在组织游戏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明确告知幼儿游戏规则和正确的行为要求。教师如果在设置游戏时,未将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融入其中,没有正确、耐心地引导幼儿,不给幼儿提供适度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就会打击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对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提升,以及个人体能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然而,当前此类问题普遍,究其根源,无不是教师对游戏化体育活动的理解不到位造成的。
(三)教学和游戏内容设置比例不均衡
虽然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比例配置不均衡的问题。部分教师认为游戏化体育活动的设置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会偏重教育化,导致出现为了学习而游戏的现象,硬将学习内容和体育技能融入游戏活动中,盲目追求活动场面。这种教学设置往往会导致体育游戏偏离教学目标,甚至会导致游戏场面失控,不利于幼儿体能的发展。
二、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游戏化体育活动策略
(一)科学设置,保证体育游戏内容的合理性
综观当前的幼儿体育游戏,内容多种多样,玩法千差万别,规则和难度设置也等级分明。这便要求教师在设计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体育游戏时,必须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育的自然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差异化的游戏内容,再根据游戏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游戏规则和活动指令,有差别地设计游戏角色,准备游戏道具。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和调节作用,根据体育活动现场的游戏进展情况和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调整游戏的难易程度,确保体育游戏内容的合理性,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体能条件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在游戏化体育内容的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游戏性质的不同优化调整活动内容,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运动量、活动时长、不同肢体部位运动频率的均衡。换言之,幼儿参加的体育活动应包括体能锻炼的常规动作,同时,教师还要围绕幼儿身体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幼儿身体机能的协调性。
幼儿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游戏的设计应具备灵活性,要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灵活调整。具体而言,当进入寒冷的冬天时,教师可加大运动量,多设计一些跑跳的体育活动;当进入炎热的夏天时,教师则应减少高强度运动游戏的设计,设置一些锻炼幼儿平衡性的体育项目,确保幼儿适度运动。
(二)不断创新,提升游戏化体育活动的趣味性
根据《纲要》要求,幼儿园必须确保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联系紧密,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以幼儿的兴趣点和学习需求为基本出发点,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积累生活和学习经验,发达其肢体,丰富其头脑,拓展其思维[2]。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设计游戏化体育活动时,通常会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其理解能力和生活认知的内容,尽可能为幼儿创设熟悉的游戏情境,实现教学的立体化和具象化,让幼儿在能听到、可看见、能触摸的实际感知中激发活动参与热情。
例如,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体能的教学中,笔者选用了“运螃蟹”体育活动内容,并根据活动要求提前选取了一个合适的游戏场地作为大池塘,手工自制了一些“螃蟹”。在游戏进行过程中,笔者先根据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去捞“螃蟹”。看到这个游戏,幼儿都表现得十分兴奋,纷纷根据现场的既有材料行动起来,他们有的拿塑料棍子当工具去捞,有的找了套圈去套,有的还用撒网的方式去捕捉,甚至还有幼儿什么工具都不选择,而是直接徒手去抓……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开发,在促进幼儿体能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随后,根据游戏规则,幼儿还需要将自己所抓到的“小螃蟹”运到提前设定的地方,分别是“山坡”“小桥”和“菜市场”。在运输“螃蟹”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运输工具,分别有小推车、篮子、口袋等,运输的路线也有不同的类型,可选择从不同高度的斜坡走过去,还可以选择走独木桥。在这样的体育活动中,幼儿的肢体平衡性和协调力都得到了有效锻炼,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使其通过参与辛勤捕捉“螃蟹”的过程,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易。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幼儿纷纷表现出对此类游戏教学活动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大大提升。
(三)改造场地,优化体育活动空间设计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有一定差异。幼儿参加体育活动时对活动场地的空间舒适性有较高要求。为进一步拓宽幼儿活动空间,教师可通过改造活动场地的方式,提升幼儿的舒适度。
在实践应用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需求,设置硬度不同、宽窄各异、平整度灵活的水泥地、塑胶地和泥草地等,还可借助轮胎等将路面进行串联改造。这一方面能让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更丰富且灵敏的感知;另一方面也能提升体育活动的挑战性。教师通过对绿化等场地进行改造创新,能够为幼儿创造更多接近自然的机会。具体而言,教师可尝试通过“画刻三度”实现纵横拉伸,即在幼儿园的墙面、地面和树干等位置分别刻画上长度、宽度和高度,并在器物上做好标注,让幼儿在运动的过程中能轻松进行自我判断,根据刻度预估自己“跳得多高、投得多远、拎得多重”等相关信息,进而在游戏中进行自我调整。此外,教师还可在地面上画上迷宫、棋盘格等,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幼儿快速进入自己所扮演的游戏角色。场地改造不但拓宽了体育活动的空间,还有效提升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舒适度,也提升了幼儿园活动空间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幼儿对活动场地的改造满意度也大大提升,在参加游戏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也全面发展了自身体能。
(四)明确规则,提高幼儿体能训练的安全性
波兰作家莱蒙特说过:“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3]由此可见规矩的重要性。幼儿正处于规则意识形成的初级阶段,因此,在通过游戏化体育活动加强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更应高度重视规则的制订。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尝试两种不同的方法。
第一,教师制订法,由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幼儿体能发展要求,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在游戏设计之初预设相应的方案,再根据游戏的先后顺序、游戏中的行为要求和游戏所需材料的使用方法等制订规则。
第二,幼儿自主制订法,即让幼儿在游戏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制订游戏规则。这种方式更能让幼儿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一方面能有效调动幼儿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提升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自主制订游戏规则的过程中,更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教师让幼儿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幼儿更能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和探究的乐趣,这对幼儿创新意识、规则意识和守则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是十分有益的。
(五)资源共享,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
共享资源作为共享时代的一个新兴产物,与人们的联系日渐紧密,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理念,还在教育行业生根发芽。新时代的幼儿体能发展教育,也应搭乘“资源共享”这班发展列车,做好资源共享工作,力争通过园内资源的共享实现整体联动。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集体制作活动资源包,做好入库管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选取适合不同年龄段和发展水平特点的幼儿游戏资源,组织开展体育活动[4]。在资源选取利用中,幼儿园可以利用大数据将幼儿的优点和差异等详细记录,为后续幼儿学习状态的维持和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培养提供参照。
在营造体育活动氛围时,教师应以照片或视频等方式记录幼儿每天的日常体育活动,记录内容应详细具体,包括幼儿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难题、所采取的解决措施,以及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的态度和团队融合度等。一般情况下,在体育活动结束15 分钟后,幼儿园可以把幼儿和教师组织起来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方式应客观、全面,既有幼儿的自我评价,也有幼儿间的互相评价,还包括教师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评价。这样的教学氛围能有效培养幼儿的拼搏精神,使幼儿树立团结意识,形成坚持不懈的耐力品质,并在游戏的潜移默化中将这些优良品质内化为自身素养。此外,资源共享还能扩容参与游戏的人群范围,促进资源共享功能纵深发展,在保持游戏热度的同时,形成独具特色的共享性体育活动氛围,为幼儿良好品质的培养夯实基础。
(六)加强反思,提升游戏化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意识,积极主动地改进教学活动内容,发挥游戏化体育活动在促进幼儿体能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幼儿主动学习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起到正面影响,提升幼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不断优化教学效果,在开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自身教学阅历、教学技能、教学活动等的全方位评价,通过增进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向优秀教育者学习等方式取长补短,自我完善。
结 语
综上所述,游戏作为保证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活动内容,在幼儿形成自我认知、主动探究、感受外部环境等能力的提升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教育者只有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才能充分发挥游戏化体育活动在促进幼儿体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体育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升其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而为幼儿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