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与爱同行:小学德育的实施路径
2022-12-04王欣新
文/王欣新
引 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塑造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初始阶段。开展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班主任需要把德育所蕴含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每个规则、每个具体的措施不断细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学校要构建“多方位、多主体、全方面”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学校是小学德育的主要阵地,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可以围绕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主体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教师人人都是德育的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德育之本是智慧与爱。在德育工作中,有哪些具体的实践方法与策略?本文对此展开探讨。
一、班主任身正为范,善良温暖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作为我国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为了实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培养的总体目标,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还是培养新时代“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德育都是重要的内容。因此,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德育在义务阶段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能够清晰自身责任与义务,实现对学生的良好培养。德育作为品德与素养教育的综合体,其中蕴含着多种多样的知识与内容,大到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优秀品质,小到孝、敬,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好人好事[1]。而班主任作为其中的关键因素,将直接影响整体的德育质量。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心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同时对说教式德育存在一定的厌烦心理,导致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德育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学习需求等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创新德育方式。
班主任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典范,注重“身教”“行道”,注重榜样示范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质。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择善而从,见贤思齐,实现“风吹草偃”的德化效果,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首先,班主任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明晰厚德载物的分量,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踏实工作,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其次,班主任应做一个简单纯粹、温暖善良的人。在学生面前,班主任应摒弃强势的姿态,多给学生提供自我感悟、自我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强品质。同时,班主任要严慈相济,耐心地晓之以理,善待每个学生,不挖苦讽刺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这样学生才愿意跟班主任倾诉自己的小秘密、小心思,把班主任当成可以依赖的大朋友。对于班级的特殊学生,班主任要从学生的学习和健康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留意他们的情绪变化,并及时与家长交流。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个别学生思想问题,班主任要及时与其沟通,了解其成长环境,对其攀比、享乐、滋事、欺凌等不良行为予以批评和教育,帮助他们从不良环境中走出来,知耻明礼。班主任应耐心等待学生心智的觉醒,使学生学有所得,度过一段美好、幸福、完整的童年时光[2]。
最后,班主任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德育工作,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充实自己,以跟上时代的脚步,提高德育质量。班主任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德育书籍,或者通过与其他班主任的交流与分享,将德育作为一个专业领域,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持续提高专业素养。
二、德育和智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
学校应回归教育本真,遵循教育规律和生命成长规律办学,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践行“无处不德育,无事不德育,无时不德育”的大课程观,完善校本德育体系,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材,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
班主任应优化日常管理,主动开展班队活动,拓宽德育途径。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班主任应有效开展德育活动,精心设计“每月德育主题活动”、德育微课程、“少先队每周一课时”活动课程、节日课程及专题课程,充实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比如,学校应重视每周的升旗仪式,仪式内容多元化,如“宪法同行”“像英雄致敬”“向雷锋同志学习”等;同时举办道德讲堂、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等;科学制订评价标准,实施智育与德育并举,每周进行文明班级评选及每学期“文明之星”“文明标兵”“五好学生”的评比活动,不再以分数“论英雄”;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融合,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推进“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激励师生心怀“国之大者”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德育与劳育齐下,促进健康成长
班主任要把德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给学生浓厚的道德熏陶,同时善于发现和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与美育、劳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得以提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加强日常劳动教育,创设优良环境
播种好习惯,收获好品质。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将习惯内化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就会变为指引和激励自己的精神力量。学校和班主任都应制订措施,制订实施学习、纪律、安全、劳动、卫生的量化标准,每周公布,通过一言一行引导学生讲文明,做垃圾分类小卫士,争做文明标兵。此外,班主任要及时总结、矫正学生的不足之处[4]。
教育部门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与学习并不矛盾,相反,学会劳动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有很大帮助。家长要摒弃“学习好了就行了”的观念,只让学生学习而不让学生参与劳动是得不偿失的。家长应给予学生劳动的机会,并加以方法指导,让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此外,班主任要联合家长为学生参与劳动创设机会与空间,鼓励学生每天管好个人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在家整理自己的房间,打扫家里的卫生,或者给父母洗洗脚,从清洁、整理、烹饪等这些最平常的劳动开始,培养学生的自理和劳动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就能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从而爱上劳动。
(二)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唤醒内在生命力
学校和班主任要画好课程育人“同心圆”,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中,渗透到实践中,同时实行第二课堂实践育人“项目化”管理。比如,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实践项目,设计实践内容,评价体系等,创设实践育人“试验场”。当前学生的劳动教育是短期的、不经常性的,很多时候是少数人的体验,受时间、场地、材料等的限制,通常是一种体验式的经历。怎样让学生的劳动观念根深蒂固,形成劳动意识呢?其实任务式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的体验式活动成为常态并长期存在。这就需要教师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多渠道开辟实践场所。
学校应秉持“经历教育,体验成长”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开展劳动教育。在农村地区,学校可利用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生实践基地。比如,某些学校开辟了农田、菜地等,作为学生参与开垦、播种、收割等活动及学习劳动技能的场所;还可以设计与劳动活动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投入劳动后,对所学所得有更深刻的体会。这样能打造书香校园、“蔬”香校园、“勤”满校园,看到学生满满的精气神。又如,综合实践课、劳技课教材中涉及的劳动实践活动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因为材料、场地、师资受限无法有效开展,对此,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实训基地。
(三)家校德育互联,创新共育新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重要成长课堂,家长也是学生的老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更凸显了新时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概念、要求和方式方法,其中,道德品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构成之一。家校德育共育可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发挥出最大的教育功能。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家庭读书分享会,通过学校推荐或者家长互荐的方式,选取部分适合小学生家庭阅读的有关品德教育的优秀书籍,鼓励学生家长和学生一起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并回顾家庭的阅读经历,思考亲子阅读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家长和学生可以将读书心得用文字或者语言等方式进行分享,还可以将阅读内容与心得创编成兼具戏剧性和趣味性的故事,让家庭在亲子阅读中有所悟、有所获、有共情、有成长,提高家校合力德育的质量。又如,学校还可以根据传统节日,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家庭德育中。以春天为例,学校可以组织家庭开展“春天诗会”“忙趁东风放纸鸢”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吟诵有关春天的诗歌,感受春天的情趣,并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手工制作个性化的风筝,将美育与德育相融合[5]。
在家校品德共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倾听家长的意见与建议,特别要关注学生在家庭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注重问题的沟通与解决;关注个性化的家庭,通过家访等方式,深入详细了解这部分家庭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制订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落实“一案一策”;还可以通过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学生家长走进校园,走进班级;向学生家长详细介绍学校的德育情况,让家长参观学校德育的有关成果,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亲子德育活动,真正架起家校德育互联互通、共促共进的桥梁。
(四)激发学生能动性,树立榜样领航成长
为了提高小学德育的整体质量及效率,单纯地依靠班主任的能力是无法实现的。班主任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德育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班主任应在小学班级内寻找得力助手,使其能有效分担班级管理的重任。班主任需培养出优秀的班级干部,使班级内形成良好的班风,使班级内的德育管理工作更高效。班主任应让班级干部成为德育管理的“先行者”,利用当前小学生存在的好胜心理及表现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而使其能够感染其他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采取有效的手段,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榜样作用,可以选择“轮值制度”,使班级内的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模范先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及服务意识,为德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设置值周班长的职务,让学生轮流担当,保证学生可以发挥出自身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保持班级良好的秩序。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对当前小学生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得分较高的学生,可以给予其一定的奖励与表扬。这样的方式能够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使德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 语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学校要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德育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的有机整合,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让学校教育有高度、广度、厚度、温度,让每个生命都被温柔以待,让每朵花儿都向阳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