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融入爱党教育的实践策略

2022-12-04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袁园

家长 2022年3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教师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袁园

爱党教育既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观相一致,又充分体现了初中地理学科育人的重要价值。当代中国,坚持爱国、爱党以及爱社会主义,三者高度统一就是爱国主义的本质内容。就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相对不够成熟,因此,这个时期对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至关重要,有必要加大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度。爱党教育是爱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党教育就势在必行。地理学科中内容,很多都涉及爱党、爱国以及红色文化,将爱党教育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使地理学科育人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而且有助于其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

一、初中地理教学融入爱党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涵

想要对学生进行爱党教育,必须教育学生爱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并不具有抽象性,这种感情根深蒂固,牢牢地刻在人民的心中,无论是在道义上还是在政治上,爱国都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人们对祖国的爱,总是会驱使他们将祖国最美好、最引以为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挖教材,找出其中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迸发出爱国主义的火花,在成长成才和品格的形成上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民族自豪感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存在丰富的、可用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内容:中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自然风光也绚丽多彩。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就位于中国境内,此外,中国还有天下第一奇山——黄山,风景旖旎的桂林山水,峰峦叠嶂的庐山,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四季如春的云南,有着“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沟归来不看水”之称的九寨沟,幅员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中国拥有丰富的物产,东北三省之所以被称为“北大仓”,是因为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作物;长江三角洲则被称为“鱼米之乡”。中国还有许多宏伟的建筑以及名胜古迹——故宫、长城、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等。这些不仅是祖国各族人民智慧的充分体现,更是他们劳动的结晶。这些内容分布在教材的各个章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这些地理事物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例如,在教学“‘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东北地区曾被称作“北大荒”,其原因是该地开发相对较晚,那里人烟稀少,到处都是沼泽,到处都是“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的衰败景象。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号召并组织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等人参与到北大荒的开发之中,使之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并一跃成为我国商品粮的主要生产基地。通过有目的性讲解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帮助学生了解到更多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激发学生建设国家的激情

初中地理教材中不仅包含了大量与自然现象有关的知识,同时还对社会现象进行了细致介绍。在中国地理相关的部分内容中,除了描述我国的地理环境以外,还涉及了我国人民在对地理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的基础之上发展生产、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收获颇丰等内容。我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例如,河流治理、植树造林、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等,同时,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为学生讲解这些知识,除了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以外,还可以促进学生迸发爱国主义和国家建设感情。具体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对比的手法,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解清楚,通过细致分析弄明成因,最后,在声情并茂语言的感染之下,引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促进良好教育效果的实现。

以讲解“自然灾害”这一章节的知识为例,其主要介绍了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以及国家的防灾减灾工作,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的种类也非常多,例如,干旱、洪水、台风和寒潮;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为了尽量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给人们造成伤害和财产上的损失,国家重视并从多方面着手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譬如,国家在遥感卫星等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对台风、寒潮等灾害做到精准预测;为了减少北方地区风沙灾害的影响,我国进行了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我国建立许多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其目的就是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能够及时提供救灾物资;当自然灾害已经发生,我国政府则可以对救灾人员做到及时调动,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极大降低。通过上述细致的介绍,学生能深刻认识到当今社会,虽然自然灾害频发,但是我国在对自然灾害的预防以及应急处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由此产生出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进而致力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去。

3.增强忧患意识

初中地理教材,除了对我国地理环境的优势做了详细介绍以外,还将一些问题列入其中,例如,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污染严重;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相对稀缺;中国人口众多,增长速度过快,伴有素质较低的问题出现;土地沙化;中国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可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水资源却很少,而且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湖泊出现萎缩等情况;耕地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地力呈逐渐下降趋势等。为学生讲解上述内容,可以促进他们忧患意识的进一步产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与这些内容相关的教学环节时,如果教师仅仅是将存在的问题陈述给学生,而缺乏对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不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仅会阻碍学生克服困难信心的产生,而且很有可能导致他们消极心理的滋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兼顾讲问题和对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供帮助。

例如,在“水资源”这节课的内容中,主要对我国的水资源情况做了具体的介绍。具体来说,我国水资源北缺南丰,以长江流域作为分界线,水资源南方占比超80%,而北方则在20%以下。北方以耕地为主,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少,使缺水的状况更加明显,尤其是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会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降水和径流在季节和年际方面变化较大,导致水灾频发,农业的发展不能保持稳定。而在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匮乏更是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讲解完上述内容个,教师需以生动的实例补充我国为了有效缓解南涝北旱的现状所做出的努力——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在促进中国南北经济以及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通过这样的讲述,不仅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且又能将他们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充分激发出来。

(二)渗透科学发展观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中,人才培养是最关键的。因此,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是培养出不仅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而且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才。例如,在教学“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多,粮食短缺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发达国家在农业方面的优势在哪里?”然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借助其他渠道查找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进行归纳总结:目前,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国家在农业的发展方法上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策略,具体来说,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差异性较大,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足,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在对当地自然条件优势充分利用的基础之上,农业生产需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作出相应的妥协办法,充分利用地区环境特点发展适宜的农作物,保证农业发展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充分考虑农作物的生产条件,将需要发展的农业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的地区。国家强调科技强农,依托科学技术,促进农业优质高产的实现,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等。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农业水平更加先进,在某些农业领域已经实现了全面的自动化,对此,我国还需做出努力。但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我国农业发展并不落后,例如,在水稻发展上,袁隆平所研制的超级杂交水稻的产量每公顷已经超过了1.2 万千克。教师将上述内容融入日常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传递生态文明思想

针对地理学来说,其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在地理学中,人地协调的观念是其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尊重人与自然、人与环境,才能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例如,在教授“人口”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关注美丽村庄的建设和生态移民,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安排各种活动,比如,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讲述近年来家乡环境的变化,或者组织学生举办以“我眼中的青山绿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城乡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深刻感受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执行力。

(四)整合中学生立志成才教育

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时刻充满变化、竞争和挑战,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下要求每个人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和判断力。只有具有进取心,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教授简单的地理知识,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和追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上进心,让学生从小立志成才,不懈追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从而具备市场竞争力。只有把爱国主义主题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才能真正高举德育的旗帜。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祖国东南部的发达地区时,不能刻意回避祖国西部的不发达地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上实事求是地讲解这些落后的地方及其落后原因,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地理特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自信、爱国、自强品质,树立责任感,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鼓励学生在西部落后地区和祖国边疆地区发展和实现个人抱负。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爱党教育教学的反思

(一)把爱国教育与爱党教育进行有机统一

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新中国是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对党以及社会的命运存在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将爱国教育与爱党教育统一起来。

(二)将地理、历史、思政学科相结合

在初中阶段,无论是历史还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爱党教育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融入对学生的爱党教育,必须寻求历史以及思政教师的帮助,在专业知识上多多请教,以使爱党教育知识具有完整的、科学的内容和逻辑结构。与此同时,地理教师还需进行大胆的创新,寻找学科知识与爱党教育的结合点,使爱党教育呈现明显的高效性以及系统性。在一切爱党爱国主义教育方法中,学科之间的渗透是最重要的。学科融合模式不仅大大增强了教育的有效性,而且充分体现了教育的灵活性。地理教师要从自身出发,加强学习,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其他学科,促进爱党教育统一战线的实现。

(三)爱党教育要做到潜移默化

把热爱党的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地运用所学知识。就地理教学而言,地理教学比其他学科更应注重实际情况下的实践探究。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还可以深切感受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社会和个人都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只有在地理概念和思维特征的指导下,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党教育的潜移默化效果。

三、结语

地理教学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地理教师应该更加关注社会环境、时事政治,在教学过程中把地理现象与党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热爱党。为了顺利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教师必须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党教育。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从地理的角度深入分析党的方针政策,使地理教学融入现实生活。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大山里的教师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