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初中生物科普剧的创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12-04甘肃省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周兰玲
□甘肃省天水市逸夫实验中学 周兰玲
科普剧是一种以科技为核心,以趣味性科普为目的的信息化资源,它以“科学”为主题,结合了现代科学技术,将知识与技术融为一体,使学生通过对科普剧的撰写、表演、观看等方式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科普剧,可以加强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为生物课的学习架起彩虹。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科普剧
科普剧是以科技为基础,以科学知识为载体,通过舞台表演的手段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的一门新的文化艺术。它是由现代的表演、舞蹈、音乐等视听元素的组合形成的一种具有较强趣味性的舞台剧,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类的科普题材,如“细胞免疫”;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类的科普题材,如“环境问题”;化学的探索与发现类的科普主题,如“地球上的物质”的研究等。在我国,“科”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引入教育领域,并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剧本撰写者可以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性的问题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学生通过对科普剧的观看理解教材中的相关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同时,也能让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科普剧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科普剧的撰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撰写科普剧脚本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其更符合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舞台背景,渲染舞台剧的环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生物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使其逐步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出科普剧的作用,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二、科普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本校学生初中生物学科素养落实情况的现状
从本校学生初中生物学科素养落实情况的现状来看,我校对初中生物学科素养落实情况较好,对科学知识的评价是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和公平的,但关于科普剧的应用却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一是在教师的专业水平的考核指标中,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培训;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以题海战术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调查结果看,在科普剧的表演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提起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说明了本校选择和表演科普舞台剧的质量较高,能很好地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但是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并不是真正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要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让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科普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通过对科普剧的教学实践,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对课堂的把握不够到位,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只是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吸收所学知识,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就是学校的教育方式过于陈旧,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只注重理论上的内容,而忽略了实践中的操作性,使很多的实验课程变成了“纸上谈兵”,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降低了科学的实效性。最后,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大多数的初中生物课程紧张,学生学习的功利性现象严重,科普剧的应用难以落实。
(三)科普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性应用原则
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原因,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吸引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因此导致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为了提高生物学科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用科普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二,适合所学的知识点;第三,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第四,重视对学生的评价与反馈;第五,关注学生成绩的考核机制。通过对学生成绩的考查,可以发现目前的问题并及时改进,同时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四)科普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路径分析
第一,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对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所涉及的知识点等,做出详细的讲解和分析,使其更符合实际生活。第二,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将其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成员分别负责一个或几个问题的解决,并对他们的回答作出评价。第三,加强师生互动。由于初中生物课的特殊性,很多教师不可能与每个学生都做到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所以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让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了解,共同进步。第四,注重实践。在观看了大量的科普剧后,要及时地分析、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加以运用,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同时也应该注意观察,不断改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基于情境教学的科普剧创作
基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其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做出合理的调整与改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将知识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也要注重对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将所教的课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划分,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在科普剧的制作中,可以采用“故事”的创作思路,即利用一个生动有趣的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将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或原理讲述给大家,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理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提高。
科普剧创作设计原则是:第一,主题要有针对性。在进行剧本创作之前,应该对所选的内容有全面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创作出有吸引力的作品。第二,要具有想象性。一个优秀的剧本创作,对故事的题材、情节的设定等方面的要求很高,还必须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加以想象并整合,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科普剧。第三,要具有创新性。在科普剧中,创作者的思维是天马行空的,有不一样的想法和见解,但是其思想是开放的、变化的、充满活力的。第四,要具有开放性。在选择的时候,思路不能过于保守,还要注意其风格是否与时代的审美相符合。
四、科普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中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可以采用系列性的专题表演。利用人体的八大系统的知识来撰写剧本。通过相似的表演手法,呈现出不同的知识。让学生在表演与观看过程中既要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也要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同时建立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生物学的本质与魅力,激发其对学科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利用科普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中阶段的必修内容,并将科普知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介绍。因此,要想让科普剧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得到很好运用,就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中第八单元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学生可以撰写一个有关“流感病毒如何传染给人”的小科普剧并在课堂上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完表演后,分析“为什么有的人感染了流感病毒,有的人没有被感染”“流感病毒是什么样的病毒”“流感病毒的传染途径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参与度,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适当“科普秀”,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科普秀”是利用科学知识内容,通过单人讲述加表演的形式呈现。具有幽默性、科学性、可观看性。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添加“科普秀”,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基因”这一单元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细胞、基因、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通过“科普秀”的方式,呈现细胞、染色体的结构变化,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不同的变化机理,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细胞、基因、染色体的功能、基因工程的内容、DNA 克隆的内容及人类的遗传病的产生等。通过“科普秀”,不仅能表现出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也能体现出学生的语言功底。
(四)加强反馈
反馈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结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的教学手段。反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如发现教学中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或现象,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加以调整,使其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2.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其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理论;3.对所学的知识有疑问的地方,要提供适当的指导意见,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创设科学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是指学校教育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环境。良好合理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为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条件。例如,在“细胞的结构”这一节内容中,就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创设科学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人体的基本构造,如人的骨骼与肌肉等。其次,就是要让他们知道如何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等。最后,还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在“生物的多样性”这节课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一方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必须重视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以确保生物的正常发展。
五、科普剧对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情况的评价
核心素养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究的意识;本校在“科技体育艺术节”开展科普舞台剧的表演。学生通过参与撰写科普剧脚本、参与科普剧背景的设计、参与科普剧的表演、科普剧的观看等活动。使其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本校关于科普剧对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情况的评价以“科普剧的表现形式”作为评价指标,从“展示效果”“知识掌握度”以及“综合素质发展水平”三个方面考查该评价体系的实施情况。展现的效果:学生的成绩上升较快,增幅较大,说明了该评价体系的考核标准是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某一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反映,是衡量某一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科学教育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1.知识能力。一般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分为“基本概念”“实验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三个维度。其中基础性的内容为:掌握生物学的相关专业术语,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能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理解《标准》的内涵与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2.创新意识。《科普剧的创作及审美价值评估》将教师的课堂授课过程划为一个环节,通过播放优秀的科普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提高社会责任感。3.实践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些都是需要教师指导才能完成的任务指标。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科普剧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当前初中生物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气观念,改变以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的知识获取。其次,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科普剧脚本的撰写、表演等,以此提高综合素质。最后,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想让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培养学生从科普剧的认识、设计到制作,再到后期的反馈评价,都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将科普剧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使其更符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