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兴路上的科学家精神:新时代·新青年
——梁爱珍:初心不改,坚守黑土保护

2022-12-03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黑土黑土地保护性

编者按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战略部署,并对广大青年提出殷切希望。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甘坐“冷板凳”的决心和不惧挑战的勇气,勇于攻克科学难题,深耕基础研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了青春和力量。为展现新时代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风貌,《中国科学院院刊》在“复兴路上的科学家精神”图文专栏基础上推出“新时代·新青年”系列,以期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团结奋进、勇毅前行,把爱党爱国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创新科技、报国为民的实践中。

梁爱珍

梁爱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青年突击队队长。主要从事农田黑土退化阻控与地力提升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

“择一事而终一生”是梁爱珍的座右铭。20年前,梁爱珍和团队开始从事保护性耕作对黑土性状的影响理论研究与技术示范工作,建立了黑土区第一个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20年间,梁爱珍及团队通过长期科学监测获取了系列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植物生态系统影响的数据。这些数据成为《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出台的重要科技支撑,并被写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黑土固碳研究报告和中国科学院《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年)。梁爱珍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近160余篇,为促进吉林省黑土地力提升和千亿斤粮食产能目标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在实验室挑灯夜战分析样品;她心系黑土,携手农户不辞辛苦地奔走田间地头。每次野外采集土壤样品、监测数据、搬运实验器材总是一马当先,不落人后。她心中有光、脚上有泥,对这片黑土地的热爱让她致力投身黑土地保护的初心更加坚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心中的这份黑土守护重任。

2011年,梁爱珍在雪地里监测冬季土壤呼吸

2016年,梁爱珍(中)与加拿大农学专家探讨技术要点

2018年,梁爱珍在国际耕作学大会(巴黎)上作学术报告

2021年,梁爱珍(右六)团队在进行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长春示范区春耕播种工作

2022年,梁爱珍(左一)在田间进行秋季植物样品采集工作

梁爱珍(前排左二)在指导学生

猜你喜欢

黑土黑土地保护性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土壤有效磷反演
黑土地上稻花香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阿荣旗保护黑土地的做法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摘取黑土地上黄金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