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12-03王少婷刘欢
王少婷,刘欢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以推动国家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1]。2018年,中华护理学会秉承“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对护理人员创新能力的提升寄予了殷切的希望[2]。护士创新能力是指为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并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寻找或开拓新方法、技术和工作方式,在取得同意及支持后,应用于临床工作的过程[3]。创新能力是护理学科进步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护士适应护理服务体系发展的必备能力之一[4],护士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5]。规范化培训护士是护理队伍中重要的新生力量[6],其创新能力是护理队伍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回顾文献后发现,目前尚无针对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来了解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1月-2021年2月,便利选取我省580名规范化培训护士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2019级或2020级规范化培训护士;持有护士资格证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者。排除标准:不在科室岗位者,包括外出进修、病事假等。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规范化培训护士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规培年级、职称、婚姻状况、护理工作满意度、家人对工作支持度等。
(2)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评价量表:该量表由鄢建军等[7]于2018年编制,共41个条目,所有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量表得分越高说明创新能力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8,具有良好的信度。
(3)护士组织支持感量表:该量表由陈志霞[8]于2006年编制,左红梅等[9]依据护理专业特征对其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共13个条目,所有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护士的组织支持感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1,具有良好的信度。
1.2.2 资料收集方法
由2名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到各科室向符合纳入标准的规范化培训护士解释调查内容及填写方法,待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将问卷星电子链接发送给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80份,回收有效问卷576份,有效回收率为99.31%。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xcel双人录入并核对,确定数据录入无误后采用SPSS 25.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计数资料使用例数、构成比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
576名调查对象中男性108人(17.7%),女性468人(82.3%);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为(22.70±2.40)岁;文化程度:大专157人(27.3%),大学本科419人(72.7%);规培年级:一年级人309(53.6%),二年级267人(46.4%);职称:护士519人(90.1%),护师57人(9.9%);婚姻状况:未婚547人(95.0%),已婚29人(5.0%);家庭住址:农村209人(36.3%),城镇157人(27.3%),城市210人(36.4%);护理工作满意度:非常满意80人(13.9%),满意233人(40.5%),一般225人(39.1%),不满意25人(4.3%),非常不满意13人(2.2%);家人对工作支持程度:非常支持233人(40.5%),支持206人(35.8%),一般105人(18.2%),不支持23人(4.0%),非常不支持9人(1.5%)。
2.2 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现状
调查对象创新能力总分为(108.60±18.73)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创新主体(47.58±12.11)分、创新过程(42.46±5.48)分、创新环境和压力(29.28±4.36)分、创新产品(23.63±6.04)分。
2.3 不同特征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得分比较
文化程度、规培年级、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家人对工作支持程度不同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其创新能力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得分比较(n=576,)
表1 不同特征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得分比较(n=576,)
2.4 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与其组织支持感的相关性分析
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其组织支持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P<0.01),见表2。
表2 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与组织支持感的相关分析(n=576)
2.5 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将创新能力总分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5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家人对工作支持程度及组织支持感4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共解释总变异的77.4%,见表3。
表3 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的多因素分析(n=267)
3 讨论
3.1 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创新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显示,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创新能力总分为(108.60±18.73)分,与量表总分的中间值102.5分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低于陈瑞云等[9]对普通临床护士的调查,表明目前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创新能力尚需提高。究其原因,规范化培训护士尚处于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对其培养仍侧重于临床专科知识和技能,且他们在进行较繁重的护理工作的同时,需不断适应不同轮转科室的工作环境、模及知识技能[10],因此,缺乏进行创新工作的动力和支持。
在临床护理人员创新能力评价量表的4个维度中,规范化护士在创新主体维度得分(47.58±12.11)最高,创新产品维度得分(23.63±6.04)最低,这说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规范化培训护士能主动发现并思考一些问题,萌发创新想法,但在实现想法时却动力不足。究其原因,创新是一个充满质疑和阻碍的复杂过程,而当前规范化培训以临床知识和技能为主,因此,此类人群可获得创新实践指导较少,导致他们很少去实现创新想法,因此阻碍了创新产品的实现[11]。为此,建议护理管理者注意发现有创新意愿和想法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增强其创新的信心。
3.2 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文化程度
本研究显示,文化程度影响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创新能力,本科学历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高于专科学历者,与方红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一方面,高学历护士的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另一方面,高学历护士往往拥有更多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有更多机会接触新理念及前沿知识。可见,护理管理者应重视高学历护士在创新活动中的地位,并鼓励护士积极提升学历,增强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提升评判性思维能力[12],同时,建议护理管理者适当拓宽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实践的途径,通过专题讲座、案例讨论、比赛等形式提升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创新能力。
3.2.2 护理工作满意度
本研究显示,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其创新能力越高。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越高,其在工作中越容易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职业认同感也越强,这些都是促进创新行为产生的动力[13]。护理管理者应运用“人本管理”的理念,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对护士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14],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提升其在工作中的正性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
3.2.3 家人对工作支持程度
本研究发现,家人对工作支持程度越高的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越强,家庭为个体的社会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环境和情感环境[15]。家庭支持对护士主观幸福感有较大预测作用[16]。亲密的家庭氛围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幸福感增加[17],并提高其工作热情,因此,家人的支持会影响规范化培训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创新能力。
3.2.4 护士组织支持感
组织支持感反映了员工感觉的组织对员工的支持程度[18]。组织的关心、认同和支持,会使规范化培训护士感知获得激励,从而产生创新的想法并充满动力。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创造有利于创新的组织氛围,并应用创新护理管理激励机制[19],调动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创新积极性。
4 结论
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创新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且在不同人群中分布具有差异性;文化程度、护理工作满意度、家人对工作支持程度及组织支持感,是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的培养,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其创新能力。本研究局限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小,代表性受限。因此,建议未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规范化培训护士创新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