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

2022-12-03黄天安金泳海邓小文丁文彬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线图病史成形

黄天安,金泳海,梁 黎,邓小文,金 杰,丁文彬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同时增加经济负担。PEARL 研究[1]和CaVenT 研究[2]报道显示,积极清除血栓较标准抗凝治疗能减少PTS 发生。然而ATTRACT 研究[3]得出相反结论:两者间2年内PTS 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结果引起较大反响,但也有研究报道提出该研究缺乏对血栓清除后发生或未发生PTS 患者亚组分析。评估首次发生下肢DVT 患者状态,科学预测2年内发生PTS 风险,无疑对减少PTS 发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4 例首诊下肢DVT 介入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试建立血栓清除术后2年内发生PTS 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入选标准:①发病下肢DVT 临床分期为急性期或亚急性期;②DSA 造影或超声明确为中央型DVT;③血栓清除方式为机械血栓清除,或置管溶栓;④2年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肢有既往DVT 史;②临床资料不完整。204 例接受血栓介入治疗患者中,男99 例,女105 例;年龄为(61.1±15.3)岁,范围为21~81 岁;介入术后2年内发生PTS 65例(31.7%),未发生PTS 139 例(68.1%)。PTS 诊断标准:DVT 发病后3 个月,Villalta 评分≥5 分或出现溃疡[4]。

1.2 分析指标

回顾性分析所有纳入患者临床基本信息及介入治疗相关资料。临床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发病时间、患肢侧、既往有无下肢静脉曲张病史。介入治疗相关资料包括有无髂静脉成形、血栓清除分级[5]、有无弹力袜压力治疗。

1.3 介入治疗方案

根据下肢DVT 介入治疗规范[6],采用机械血栓清除术(Angiojet 机械血栓清除、大腔导管抽吸)或行置管溶栓(30 万U 尿激酶/12 h)。对于髂静脉受压患者,球囊扩张后狭窄程度仍≥50%,予髂静脉支架植入。对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患者,血栓清除后取出滤器。出院后规范抗凝治疗至少3 个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确定DVT 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PTS 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 软件(R1.2.5033)和RMS 程序建立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Caret 程序Bootstrap 法作内部验证,RMS 程序计算一致性指数(C 指数)。采用ROCR 和RMS 程序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测水准α=0.05。

2 结果

下肢DVT 患者介入术后发生PTS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性别、患肢侧、弹力袜压力治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发病时间、既往下肢静脉曲张病史、髂静脉成形、血栓清除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对BMI、发病时间、既往下肢静脉曲张病史、髂静脉成形、血栓清除分级等变量参数作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病程>14 d、既往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是DVT 患者介入术后2年内发生PTS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髂静脉成形、血栓清除Ⅲ级为保护因素(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

表2 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基于BMI、发病时间、既往下肢静脉曲张病史、髂静脉成形、血栓清除分级建立风险列线图模,对该模型验证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图1、2),表明本研究所建风险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Bootstrap 法内部验证显示,DVT 患者介入术后2年内发生PTS 风险列线图模型C 指数高达0.825(95%CI=0.759~0.892),表明本研究所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

3 讨论

国内外报道显示下肢DVT 患者血栓清除术后2年PTS 发生率为19.2%~46.7%[3,7]。由于考虑到部分既往下肢DVT 病史患者此次发病时间符合PTS 诊断标准,本研究仅涉及DVT 首诊患者,结果显示介入术后2年内PTS 发生率为31.9%,与上述报道一致。本研究较为全面地筛选出超重、病程>14 d、既往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是下肢DVT 首诊患者介入术后2年内发生PTS 的独立危险因素,髂静脉成形、血栓清除Ⅲ级为保护因素。

肥胖是心血管等众多疾病的发病诱因。本研究显示超重(BMI≥24 kg/m2)显著增加PTS 发生。这可能是超重患者腹内压相对较高,下肢静脉回流受到影响,同时超重患者往往下肢肌肉泵功能减弱,进一步加重下肢静脉压力,导致PTS 发生。Sugerman等[8]研究发现,对肥胖患者采用胃部分切除术减肥,即有助于严重下肢静脉疾病恢复。Kahn 等[9]研究显示BMI 每增加1 kg/m2,Villalta 评分增加0.14~0.16分。亦有学者研究报道BMI≥30 kg/m2患者PTS 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BMI 患者;既往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是发生PTS 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原因在于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重要临床表现,下肢静脉反流持续存在致使静脉压增高,而继发DVT后静脉瓣膜损伤将加重静脉高压,PTS 发生率显著升高[10]。

有研究报道,发病3 d 内中央型下肢DVT 介入治疗效果最佳,甚至能完全避免PTS 发生。然而随着发病时间延长,PTS 发生率增高[11]。官云彪等[12]研究显示,亚急性下肢DVT 经置管溶栓治疗后2年内PTS 发生率为23%。胡知峰等[13]报道介入治疗急性、亚急性下肢DVT 效果,平均2年随访期内PTS发生率分别为9.5%、27.3%。事实上,血栓形成是一动态、复杂过程,病程越长血栓机化越严重,同时很多附壁血栓会与血管管壁结合,损伤血管并限制静脉瓣膜活动,加重瓣膜功能不全,增加PTS 发生率。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血栓型和非血栓型[14]。由于本研究均以髂静脉成形为目的,未予细分。本研究结果提示髂静脉成形可降低PTS发生风险。理论上,受压髂静脉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而深静脉血流动力学与深静脉瓣膜反流关系十分密切。长期瓣膜反流引起静脉高压,从而进一步破坏瓣膜功能。因此尽早开通髂静脉,对减少PTS发生有重要意义。此外,血栓清除Ⅲ级是PTS 发生的保护因素。尽管ATTRACT 研究认为积极地清除血栓与单纯抗凝相比PTS 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存较大争议,因此在无更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出现前,尽可能清除血栓仍是减少PTS 发生的重要因素。

风险列线图常用于表达预测模型中各变量间关系,可将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可视化、直观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相关研究证实,列线图已用于肿瘤预后、术后并发症等风险预测。本研究建立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简单易懂,自明性较强,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基于BMI、发病时间、既往下肢静脉曲张病史、髂静脉成形和血栓清除分级等建立的预测下肢DVT 首诊患者介入术后2年内发生PTS 风险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临床价值较高。但本研究属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联合多中心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线图病史成形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钣金V形折弯成形的回弹控制研究
一些图运算的调和指标与调和多项式的线图∗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用塑基喂料研制及应用
预测瘢痕子宫阴道试产失败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建立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有些隐私也要说
人生若只如初见
板材成形技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