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因素分析及病理观察
2022-12-03周柳云黎满玲陈燕谭毅
周柳云,黎满玲,陈燕,谭毅
东莞市南城医院 妇产科,广东 东莞 523000
0 前言
异常子宫出血是指与月经周期、经期出血量不符的子宫腔异常出血,也是妇科常见症状、体征。据报道国内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高达10%,表现为性生活困难、不孕、月经异常等症状,对情感、家庭、生理、心理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有研究[2-3]指出,异常子宫出血可能与良性盆腔疾病、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病因比较复杂,诊治较困难异常子宫出血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和围绝经期女性,与子宫内病变有关,但育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原因和病理表现的相关报道较少,而早发现、早诊治对改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预后尤为关键。为此,本文分析育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因素,并观察其病理特征,为临床今后有效诊治异常子宫出血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医院2018年6月-2021年9月收治的62例育龄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符合《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异常子宫出血诊断标准;年龄20~49岁;具有正常交流能力,均行病理检查。排除标准:合并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缺失。同期选择育龄期未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的60例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年龄20~46岁;来源于子宫腔的出血;月经周期延长或月经出血量增多。排除标准:子宫异常出血;凝血机制障碍;妊娠妇女;近期服用激素药物;合并甲状腺疾病。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并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法,记录所有研究对象异常子宫出血情况,包括月经出血量、经期过长过短、月经频次不规律和非经期出血等,对纳入病例进行年龄、体质量、人工流产、病史、体格检查、月经状况问诊,统计患者异常子宫出血发生因素。研究组患者均进行超声诊断、诊断性刮宫术及宫腔镜子宫内膜病理检查[采用探针探测,使用刮匙刮整个宫腔,尤其是宫底,收集刮取的子宫内膜组织,常规甲醛液(改为福尔马林)固定送检],避免经期检查,选择月经结束第3~4d进行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分析病理基础。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比(%)、均数±标准差()表示,并分别行x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质量指数>24kg/m2、孕产次>2次、具有人工流产史、节育器避孕、性生活频次>3次/周、具有妇科炎症、具有子宫肌瘤占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n,%)
2.2 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孕产次、人工流产史、性生活频次、避孕方法、子宫肌瘤、妇科炎症是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2.3 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病理特征
6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正常子宫内膜患者13例(表现为内膜表面上皮、腺体间质出现增值性变化或腺体增长弯曲);子宫内膜增殖症18例,其中简单增生10例(腺上皮单层,细胞呈高柱状,无异型性),复杂增生8例(表现为腺体增生明显,呈背靠背现象,腺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无细胞异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1例,表现为腺体增生,上皮细胞增生,间质细胞减少;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内膜息肉20例,其中子宫内膜炎10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子宫内膜息肉10例(子宫内膜呈炎性局灶性增生)。
3 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的病症之一,我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峰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制定《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明确异常子宫出血的定义,指育龄期非妊娠妇女出现源自子宫腔的且与正常月经周期频率、经期长度、月经规律、经期出血量任何一项不符的异常出血。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孕、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多等症状,严重可导致不孕,严重影响生育功能和生活质量。对此,为了提高育龄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生育率和生活质量,应明确对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和病理基础,为临床更好地诊治异常子宫出血提供依据。
此次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研究组体质量指数>24kg/m2、孕产次>2次、具有人工流产史、节育器避孕、性生活频次>3次/周、具有妇科炎症、具有子宫肌瘤占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孕产次、人工流产史、性生活频次、避孕方法、子宫肌瘤、妇科炎症是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危险因素。这与卢晓[5]研究结果[观察组体质量指数>24kg/m2、有人工流产史、孕产次>2次、性生活频次>3次/周、有妇科炎症、节育器避孕、有子宫肌瘤的育龄妇女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相一致。这表明育龄期妇女人工流产史、孕产次、性生活频率、避孕方法、子宫肌瘤和盆腔炎等因素可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发生。分析原因,多次孕产会导致子宫肌纤维出现退行性变,并使结缔组织增加,结构异常会进一步造成子宫内膜水肿、充血,引发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瘤,从而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情况。具有人工流产史患者流产后或出现轻微炎症或感染,炎症因子分布于子宫蜕膜上皮和基质细胞,其表达失衡会进一步诱发异常子宫出血,同时子宫内膜脆弱,抵抗力差,病菌入侵会形成子宫内膜炎,导致患者子宫内膜脱落不全,进而发展为子宫异常出血[6-7]。性生活频繁也可能出现宫颈接触性出血。宫内节育器避孕也会对子宫内膜产生机械性压迫,损伤局部组织,其材质主要为铜,铜离子会提升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修复[8]。子宫肌瘤增大宫腔,导致宫腔内膜面积增大,经期子宫内膜剥落面积也随之增大,从而延长修复时间,使经血间断性流出或增加出血量;此外,子宫肌瘤还会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子宫收缩不协调、收缩能力减低,使出血时间延长或出血量增多[9]。妇科炎症包括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萎缩、子宫息肉等,子宫内膜炎患者长期反复发病,使子宫内膜抵抗力降低,内生殖器容易受到感染,同时子宫息肉患者子宫内膜水肿、充血,若病情严重还会出现子宫内膜表面溃疡,最终诱发出血淋漓不尽或月经量增多[10]。针对出现多次人工流产、妇科炎症、子宫肌瘤、节育器避孕等高危孕龄妇女,应增强其对异常子宫出血的健康宣教,提升其认知,强调注意经期卫生,注重性生活卫生,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避免反复多次人工流产,提升高危人群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认知水平,确保高危人群定期到院检查,及时防治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此外,功能性异常子宫出血也可能与育龄期妇女的精神状态有关,正常的育龄期妇女的丘脑-垂体-卵巢轴处于稳定的状态,但外界环境与工作压力等内外因素影响,使机体腺轴功能出现异常,影响子宫内膜靶细胞效应,进而造成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11]。对此,还要注重高危人群的心理调节,帮助其学会自我调节心态,对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心态,使其减少焦虑和忧郁,降低精神压力,避免出现内分泌失调而引起妇科疾病,增加异常子宫出血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62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中,正常子宫内膜患者13例(20.97%);子宫内膜增殖症18例(29.0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1例(17.74%),子宫内膜炎和子宫内膜息肉20例(32.26%)。这提示孕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病理表现以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炎为主。子宫内膜息肉也会导致月经量增多、不规则出血,具有单发或多发的特点,临床发现育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病因中子宫内膜息肉占21%~39%,多见于高血压、肥胖妇女,而90%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出现异常子宫出血[12]。通过采用盆腔B超检查可检出;子宫肌瘤患者也表现为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等症状,通过病理检查和影像学技术检查可确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恶变是异常子宫出血较为少见的原因,这可能与子宫内膜持续受到雌激素刺激有关,突发性雌激素与孕激素减退,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增生,增加子宫内膜脆性,提高子宫内膜破溃出血风险。因此,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通常也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甚至发展为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需重视内膜增生病理类型异常子宫出血的筛查和诊断[13-14]。由于本研究研究数量较小,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更深入讨论孕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因素和病理表现。
综上所述,育龄期妇女异常子宫出血与孕产次、人工流产史、性生活频繁、妇科炎症等多因素有关,病理特征以子宫内膜增生为主,临床应选择子宫内膜诊刮和病理检查加强对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