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2022-12-03洪波
洪波
松原市中心医院 妇产科,吉林 松原 138000
0 引言
子宫内膜癌一直以来都是威胁女性生命安全的恶性疾病,有数据统计称该病的发病率在近几年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对于此病,早期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及早诊断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对于此病的诊断,采取诊断性刮宫是非常必要的手段,尤其是高度怀疑患者存在宫颈管病变时,通过对宫颈管和宫腔进行分段诊刮能够进一步明确病变的具体位置以及病变的性质[2]。但是单纯的分段诊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刮宫时标本不能涵盖全部的病变子宫内膜[3],因此其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则会受到影响。随着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宫腔镜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通过宫腔镜能够直接观察到病变内膜的表面特征以及大小、形态等情况,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单纯诊刮术而产生误差[4]。本次研究抽取子宫内膜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分组对比,目的即在于进一步分析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对该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于2018年4月~2020年4月,共计纳入研究对象98例,均为此时间范围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并经病理学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依照诊断方式不同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病例数量均为4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34~69岁,平均(62.56±6.67)岁,患者BMI指数为18.7~24.9kg/m2,平均(21.86±0.54)18.7kg/m2,病理分期:Ⅰ期32例、Ⅱ期11例、Ⅲ期5例、Ⅳ期1例;组织学类型:腺癌46例、浆液性乳头状癌1例、腺鳞癌1例。研究组患者年龄介于34~70岁,平均(62.93±6.85)岁,患者BMI指数为18.5~25.1kg/m2,平均(21.92±0.67)kg/m2,病理分期:Ⅰ期31例、Ⅱ期10例、Ⅲ期6例、Ⅳ期2例;组织学类型:腺癌47例、浆液性乳头状癌1例、腺鳞癌1例、小细胞癌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可知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经上报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已获得批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经病理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为子宫内膜癌;②所有研究对象在入组前均没有接受过药物、放化疗或是手术治疗;③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齐全;④所有研究对象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并自愿入组。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心、肺、肾、肝、颅脑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③有相关手术禁忌证者;④精神障碍患者;⑤患有慢性生殖系统炎症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了常规阴道分泌物、妇科以及各项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检查,并于月经结束以后3~7d内进行分段诊刮,若为月经淋漓不净的患者则随时可以进行检查。检查时患者需取截石位,对阴道常规清洁消毒后开始检查。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刮术,具体操作如下:术前需先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子宫内膜厚度超过5mm或是内膜图像出现异常,所用宫腔镜为日本Olympus公司产可连续灌流的硬管宫腔镜,所用膨宫液为甘露醇(50g/L)或是氯化钠注射液(9g/L),流速度控制在每分钟60~80mL即可,确保膨宫压力控制在60mmHg,对宫颈行局麻后刮取宫颈管内膜并将宫口扩张至7#位,随后将宫腔镜轻轻置入,从宫底-子宫前壁-子宫后壁-子宫两侧壁-宫颈管依次对子宫内膜特征进行详细观察,对异常病灶进行病理和定位活检。对照组患者则不借助宫腔镜单纯采取分段诊刮术,具体操作如下:先用200mL氯化钠溶液(9g/L)冲液子宫、宫颈和双侧附件及盆腔腹膜,将剩余冲洗液吸出后立即送检。两组均需留取腹腔冲洗液并对其进行病理细胞学检查,若发现癌细胞时则提示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结果和准确性并对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相关因素进行浅析。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差异检验:诊断准确率以及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及相关因素均利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提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诊断结果以及诊断准确率对比
对照组经单纯分段诊刮术最终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有40例,诊断为复杂型增生的3例,宫颈癌的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5例,诊断准确率为81.63%(40/49)。研究组患者经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最终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有48例,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有1例,诊断准确率为97.96%(48/49),可见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9,χ2=5.456)。
2.2 两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对比。
对照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共检出阳性9例,阳性率为18.67%,研究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共检出阳性8例,阳性率为16.33%,两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1.000,χ2=0.000)。
2.3 两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相关因素分析
宫腔病灶面积≥50%的患者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达36.00%,明显高于面积<50%的患者11.94%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P<0.05),而在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浓度和组织学类型方面对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相关因素分析[n(%)]
3 讨论
以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即为手术治疗,但是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由于在诊断时缺乏特异性,因此极易出现漏诊的情况[5],待发现时多数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不仅在治疗上的难度增加,也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威胁。因此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是目前临床上重点关注的问题[6]。
单纯分段诊刮术虽然能够明确病变的位置,但是对子宫内腔的形态等具体情况无法明确,而且在定位取材时具有较高的难度,也没有办法进行定位活检,因此存在一定的盲目性[7]。对于可视度较小的病灶易出现漏诊的风险,有数据统计称此诊断方式的漏诊率达到了10%~20%左右[8]。宫腔镜的应用使得这一数据大幅降低,通过宫腔镜能够直接观察到腹腔内病灶的具体情况,能够在超神的状态下对可疑病变进行定点活检[9],这样就减少了漏诊和误诊的风险。而且与单纯分段诊刮术相较而言,该方法能够对宫颈管的受累情况进行详细探查,这样就避免了检查时的盲目性[10]。从本次研究结果我们即可见到,研究组患者采取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7.96%,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分段诊刮术时的诊断准确率要高(P<0.05),可见此诊断方式更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为临床确诊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能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但是该诊断方法是否会引起癌细胞腹腔扩散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较为关注的重点问题[11],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见到,两种诊断方式在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这一结果也说明了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还显示了宫腔病灶面积的大小是决定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的相关因素,当病灶面积≥50%时其阳性率明显高于病灶面积<50%的患者(P<0.05)。但是此诊断方式仍有引起一过性内膜癌细胞溢出的风险,因此建议临床上应适当的将手术探查时间与诊断时间延长,以确保患者自身的腹腔免疫机制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将少量进入腹腔的恶性肿瘤细胞清除[12-13],避免其有效种植。
综上所述,通过宫腔镜辅助下分段诊断性刮宫术能够较为准确的诊断出子宫内膜癌,且该诊断方案较为安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