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养老建筑设计探析

2022-12-03胡隐星广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

门窗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人性化养老色彩

胡隐星 广州市住宅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

1 前言

依据我国第七次的人口普查结果,当前,我国年龄超过6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量已有2.64 亿,此数量在我国人口总数量中的占比较大,能够反映出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人口老龄化时期,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居住问题。社会上有诸多养老院可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但许多养老建筑缺少人性化的设计,未能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养老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人性化理念的融合。

2 养老建筑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体现

2.1 建筑群体方面

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都需要适当的室外活动,养老建筑室内楼梯之间应设置无障碍连廊,依据老年人的通行需求可适当增设一层或多层。一层连廊应与室外花园相连,以便于老年人进入花园参与休闲娱乐活动;二层无障碍连廊的设计应尽可能简洁、封闭,通过玻璃或者是百叶窗的设计,减少外部环境对老年人活动的干扰,便于老年人在阴天下雨或者下雪时可欣赏室外景观[1]。建筑群体的设计应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主,人性化的设计应注重建筑安全性、卫生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性。

2.2 总体规划方面

首先,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其与外界的沟通联系逐渐减少,大多数老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开始渴望亲人探望。为此,养老建筑总体规划应优先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既有助于亲人随时探望,又可为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便利。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各项身体机能会逐渐退化,其环境适应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变低,日常生活需要静心休养,建筑规划需要选择周边环境较为干净且安静的地方,以便于老年人的安心休养。最后,年龄的增加使得老年人容易患有各种疾病,建筑总体规划应尽可能贴近医院,以便于老年人病症复发时可及时送医救治。

2.3 功能分区方面

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的一所福利中心,其建筑设计将医养进行有效结合,创建出了新型的养老活动中心,其功能布局的设计充分满足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该养老建筑的功能分区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居住休息区、医疗康复区以及公共活动区等,具体功能分区见图1所示[2]。居住区是老年人日常休息的区域,属于静态区,其位置设计在环境相对安静、景观设计优美的内部空间;而公共活动区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区域,属于动态区域,其位置可设置于外部空间,便于老年人的日常出行;医疗康复区可建在居住区与公共活动区之间,便于老年人的休息与活动。

3 养老建筑人性化理念设计的安全性

3.1 居住空间

居住空间是老年人活动最为频繁的空间,人性化的设计需要注重空间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的问题。首先,卧室进门处门槛高差的设计,居住空间内外地面应保持水平,居住空间内部地面设计应注意防滑,地面铺设材料应优选地板,有助于为老年人的室内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另外,居住空间内应设有夜视灯,可为老年人的起夜提供照明服务。其次,居住空间内应设有卫生间,卫生间地面应做好防滑设计,墙面应设有安全扶手。最后,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为其提供带阳台的居住空间,有助于为老年人提供居住中的休闲娱乐场所。

3.2 活动空间

养老建筑的主要活动空间分为室内活动空间和室外活动空间。对于室内活动空间设计人员应该注重安全设施的设计,如安全扶手、防滑瓷砖或地板设计等,对于老年人经常使用的座椅应加大设计,并增加座椅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坍塌或摔倒事件[3]。对于室外活动空间设计人员应保持场地的平整性,禁止出现杂物堆积占用室外活动空间的行为,以防阻碍老年人的正常活动。另外,连接室内与室外活动空间的走廊是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走廊空间的设计中对于转角或者墙壁凸起的地方,应增加扶手设计,以此确保老年人的行动安全。如走廊距离较长,每隔一段距离需设置休闲座椅,供老年人随时休息。

3.3 医疗空间

针对于规模较大且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的养老机构,养老建筑的设计应包括医疗空间。独立的医疗保健室是养老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为紧急情况的处理提供空间场所。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较差,随时可能面临各种突发疾病,需要养老机构设置专门的医疗空间,用于日常对老年人身体状况的检查。医疗空间的设计应尽量简洁,确保急救及输液设施健全即可,其空间色彩不易太过丰富,内部床位旁边应设有紧急报警系统,便于医护人员紧急采取救援工作。如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养老建筑可考虑在医院附近建造,以便于老年人病发后及时就医。

3.4 空间色彩

空间色彩是建筑色彩的一方面,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类型不同其内部空间色彩的设计也会不同。建筑设计中常见的空间色彩包括居住色彩、商业色彩、休闲娱乐色彩以及教育色彩等,养老建筑中空间色彩的设计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养老建筑空间的色彩搭配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过于丰富,任何一个空间的色彩设计都会对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一定影响,设计人员应尽量选择柔和色彩,避免出现色彩混乱、随意搭配的现象,导致老年人出现情绪不稳定等问题[4]。同时,在转角或台阶等危险地带,应注重空间色彩的区分,以此起提醒的作用。

4 养老建筑人性化理念设计的舒适性

4.1 居住环境

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明显降低,其日常生活中休息时间占主要部分,全天24 小时大多数老年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居住空间中度过。为此,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设计应注重人性化理念的融入。设计人员应优先注重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的设计,在实际的居住环境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对老年人的日常需求进行了解,有助于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5]。此外,居住环境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采光以及通风两大问题,室内家具的设计应满足老年人的储物需求,家具颜色的设计应尽量符合老年人的审美。同时,居住环境的设计应注重隐私性,尊重老年人的隐私生活。

4.2 自然环境

合格的养老建筑设计不仅需要注重居住环境的科学设计,还需要注重养老建筑周边自然环境的科学设计,健全的基础设施以及优美的景观设计均是自然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自然环境可为老年人的室外活动创造舒适空间,有助于老年人心情的放松。首先,养老建筑的地理位置应优选周边环境较为安静且交通便捷的地方,周边可设有早市或者是夜市,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采购。其次,注重绿化面积的设计,可在建筑周边设计小菜园便于老年人劳作。最后,注重各种健身娱乐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老年人的身体锻炼创造条件。

4.3 休闲环境

居住在养老建筑中的老年人,多半都是无子女或者是子女工作较忙,无时间照顾老人等,此类老人虽然身体状况良好,但其内心因缺少家人陪伴,而存在孤独寂寞的情绪,不利于老年人身心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养老建筑中的老年人数量日益增加,养老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可为老年人的社交提供条件。许多老年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休闲环境,如棋牌室、体育场以及舞蹈室的设计等,有助于老年人兴趣爱好的培养,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时间。此外,休闲环境的设计可为老年人的社交创造条件,老年人可以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助于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

5 养老建筑空间中人性化理念的设计

5.1 护理空间

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普遍偏低,且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需要养老建筑中的人性化设计注重护理空间的增设。护理空间主要是为老年人提供医疗看护的地方,不同的居住区域应配置专门的护理空间站,用于观察以及照看老年人的日常身体状况。在季节交替或者是病情多发时期,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普遍降低,可能会出现老年人集中患病的问题。因此,护理空间的设计需要注重舒适性,每一个护理站内部床位数量的设置应小于40 张。此外,护理站的位置应设置在养老建筑的中部区域,以便于医护人员对老年人的照看,有利于工作人员对老年人的统一管理。

5.2 活动空间

活动空间主要是指老年人日常休闲娱乐的空间,其主要包括老年人公共活动室、餐厅、教室以及棋牌室等地方,人性化理念的设计可增加活动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为老年人的日常交流创造良好条件,有助于老年人之间互动交流,增进感情。例如老年人因年龄问题,普遍存在听力不断退化的现象,活动空间的设计,可设成半围合型或者是围合型,有助于降低声音的扩散。与此同时,教室或者是用餐室桌椅的设计排布可相对紧凑,有助于老年人之间的互动交流。此外,针对于舞蹈室或者是影音室的设计,一定要注重隔音效果,以免活动空间声音过大而影响其他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5.3 交通空间

交通空间是联系建筑内部各空间的重要场所,其主要包括走廊、楼梯以及电梯等,养老建筑中交通空间的位置应较为明显,其人性化的设计应确保空间的简洁性以及直接性,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较大的通行空间,方便老年人的日常通行。此外,通行空间应尽可能宽敞明亮,确保轮椅通行顺畅,一般对于走廊宽度的设计应≥1.8m,可为轮椅的交汇通行提供便利。同时,交通空间的采光以及通风设计十分重要,老年人普遍存在视力退化的现象,如若交通空间光线较暗,则容易出现老年人摔倒或者是磕碰的问题,使老年人产生恐慌与不安心理,不利于老年人人身安全的保护。

6 养老居住空间中人性化理念的设计

6.1 卧室的设计

大部分老年人的睡眠时间较短,且睡眠质量较差,其对卧室的设计要求较高,人性化的空间设计需要注重老年人卧室的隔音效果。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因此,养老建筑卧室的设计应尽可能以单人居室为主,其室内应保证基础设施健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设有室内卫生间以及室内阳台等,以此增加老年人居住的舒适度。同时,卧室的设计应尽可能按照无障碍的要求进行,除了必要的储物设计外,尽可能减少卧室环境中的基础设施,以防止老年人在卧室活动时出现磕磕碰碰的问题。此外,老年人的视力普遍偏低,设计人员应重视照明与通风,并注重采光设计。

6.2 卫生间设计

卫生间是除卧室以外老年人日常必须使用的空间之一,其是老年人洗漱、洗澡以及如厕的重要场所,使用频率偏高。因此,卫生间的人性化设计应优先满足无障碍的设计要求,尤其是针对于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应尽可能减少物品的摆放,增加老年人的活动空间,以此为老年人的使用安全提供保障。与此同时,老年人的行动较为缓慢,卫生间地砖的设计应采用防滑地砖,并在关键位置铺设防滑地毯。随后,注重卫生间的采光以及通风设计,保证卫生间的空气清新,有助于防止老年人出现缺氧问题,从而威胁生命安全。

6.3 阳台的设计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多晒太阳,日常晒太阳有助于为老年人补充钙能量。阳台属于半室外活动空间可设置于卧室内部,有助于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足不出户便可享受阳光的机会。阳台空间的设计,首先应是无障碍的,尽可能减少对阳光的遮挡,并且阳台地面应与室内地面保持水平,以便于老年人的日常进出。其次,阳台的空间长度应大于1.5m,便于老年人的行动自如,例如福州市的社会福利中心,该中心养老建筑阳台的净宽设计为1.6m,该设计深受老年人喜欢[6]。最后,阳台可设有植物种植区域,可为喜欢种植的老人家提供方便,有助于老年人身心愉悦。

7 结束语

养老建筑服务的群体主要是老年人,所以其无论是在建筑群体设计、建筑总体规划,还是在建筑功能分区的划分方面,都需要遵循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让老年人住的安心且舒适。人性化理念的设计可增加养老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建筑内部活动空间、居住空间以及交通空间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卧室、卫生间以及阳台等空间设计的舒适性。

猜你喜欢

人性化养老色彩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养老生活
“以人为本”理念下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养老更无忧了
神奇的色彩(上)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