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2022-12-03张苗
文/张苗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中小学“双减”也为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空间。然而由于父母对家庭教育理解不准确、家庭教育知识不足等原因,在家庭教育中仍普遍存在父母不重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对子女要求苛刻等一系列问题,反而影响了子女健康成长。 现下,《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虽然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负有主体责任,但如何有效落实,还有赖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充分衔接。
近期,上海市妇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家庭教育多元化发展”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检察风云》:教育子女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问如何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呢?
赵丽娟(上海市政协委员、广东省妇联执委、中国香港教育大学校董会司库):据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70%左右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这种偏颇认知,必须先纠正。在家庭教育方面,不仅父母双方同样重要,而且不能将教育子女完全归结为女性的责任。在陪伴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智特点,充分与子女沟通,多关心子女心理感受、情绪变化等;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子女的兴趣特点和喜好,多设计不同类型的家庭活动,增强与子女的互动。在教育理念方面,家长要改变以往狭隘的成功观念,把培养子女有理想、有道德、有独立人格作为目标,积极培养子女自立、自强、公平、诚信等现代社会意识,重视良好品质和情商发展。
为了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上海市教委积极拓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宣传平台,加大对科学育儿理念和方法的宣传,积极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科学育娃的良好氛围。2017年,联合市妇联、市文明办、市未保办下发了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家长责任意识,履行法定义务。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积极推进普法宣传,引导学校、教师将法律要求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引导家长提升“依法带娃,科学育娃”的意识和能力。同年,市教委、市妇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要求,依据《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组织专家研制印发了《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并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螺旋上升的指导内容体系等。
《检察风云》:家庭教育的主体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但是不少家长缺乏家庭教育基本知识和方法技巧。而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对本校学生的特点也比较了解。请问学校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哪些帮助呢?
赵丽娟:上海市教委高度重视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提供必要支持的作用。一是不断完善家庭教育网格化服务体系。市级层面,成立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上海家长学校和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指导服务中心,各有侧重、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区级层面,16个区都建立家庭教育研究和指导中心;社区层面,学校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长学校,街道、社区(村)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共计近 3400个,早教指导站近 850个。二是加强家长学校建设。2020年,在上海开放大学成立“上海家长学校”。2022年,印发《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标准(试行)》,从组织管理、课程教学、队伍建设三方面,规范家长学校建设。同年,设立了“上海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为家长提供及时便捷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三是推行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2021年秋季学期起,在初中所有年级,小学、高中重点年级全面推广全员导师制,通过“每位教师都成为导师,每个学生都有导师”,密切家校沟通,提升每位导师的家校沟通能力,及时给予家长个性化的帮助和支持,深化家校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检察风云》: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以来,家庭教育培训的需求急剧增长,仅靠学校支持还不够,社会(或者社区)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哪些支持呢?
赵丽娟:首先应强化社区角色。政府应该进一步实施引导,鼓励社会力量进入社区,兴办家庭教育咨询培训机构。另外,很多心理咨询机构或研究机构具备专业水平、网络和资源,应该鼓励这些机构拓展家庭教育培训相关业务,并进入社区,从而令家庭教育类服务产品切实满足需求。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也应该提供种类丰富,多种多样的家庭教育活动。可以在市、区、社区层面分级设立不同规模的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家庭教育培训基地等,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亲子活动、家庭教育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结合。
最后,因疫情防控需要,父母和孩子留在家中的时间都更多了,这反而为增进家庭情感、 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因此相关部门可以联合学校共同推出家庭教育专题教材,让父母在家中也可以自我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并开展有益的家庭教育活动。
《检察风云》:现下很多父母并不是不重视家庭教育质量,只是他们不仅“上有老下有小”,而且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使其无法分出更多精力在家庭教育上。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呢?
赵丽娟:父母工作繁忙也是影响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现实原因。未来我们应该从政策层面提供更多的支持,鼓励企业积极促进员工提升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质量。比如可为员工提供家庭亲子活动专门假期,但假期内必须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或在公司举办家庭教育活动,要求有子女的员工必须参加;也可考虑提供弹性工作时间等必要支援,为员工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提供方便。政府也应该推动将企业对家庭教育的友好程度纳入ESG考核(环境、社会责任和企业管治),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评级,让达到要求的企业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增加优势。
《检察风云》:我们知道传媒具有“社会教育”的功能,那么大众媒体做些什么能帮助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呢?您能举一些例子吗?
赵丽娟:媒体应当充分尽责,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近年来,上海市教委积极推进普法宣传,并将之作为2022年中小学(含中职校)德育工作计划的重要项目,联合市关工委、上海教育电视台,加强市、区、校联动,开展分层分类的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学校、教师将法律要求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引导家长提升“依法带娃,科学育娃”的意识和能力。
市教委、市妇联充分发挥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上海家长学校等功能,遴选教育、法律等领域专家组建了一支宣讲团,在学校、社区开展普法活动,线上线下共宣讲15场,覆盖近70万人次的家长和老师。上海家长学校制作推出10集《家庭教育促进法》普法宣传系列在线课堂,目前已播出2集,收看人次近60万;“上海家长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普法宣传系列推文,并依托“最美家庭”“申城好家长”等寻找展示活动,充分培育、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分别刊发《“双减”落地后的第一个双休日,孩子们都在忙什么》《“十四五”期间,上海家庭教育指导要这么做》等,使社会更多人关注家庭教育问题,进一步引导家庭教育转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