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小学体育课程的演变过程及其发展趋势

2022-12-03杨洋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运动评价体育

杨洋

(淄博市张店区铁山学校 山东 淄博 255000)

引言

小学体育课程演变过程展示了不同阶段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发展情况,基于现阶段社会发展背景下,总结小学体育课程的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后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及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强化体育教学中心思想,真正发挥体育课程培养人、引导人的作用。

1、小学体育课程的演变过程

从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南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每一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都是总结反思前一阶段课程的问题与漏洞,并进行探究与探索,优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发展。虽然在这个期间,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之路较为波折,但是其方向是正确的,小学体育课程的演变也在不断地向科学性、现代化的特点中发展。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演变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从全盘吸收到科学借鉴

自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所规定的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的体操课程几乎是全盘照抄了日本的体操课程。这种全盘吸收、生搬硬套的教学体制与我国当时的发展国情不符,难以与当时的教学需求相适应。同理,1956年,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纲要又完全照抄了苏联的内容。导致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存在单一性和片面性,不符合发展需求。至后期,我国开始了基于特色国情及师资教育教学资源下分析和探索的体育改革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教育交流不断增加,为与世界接轨,我国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方面开始科学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补足自身不足,自主适应国际化潮流。

1.2、适应社会需求与儿童需求

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从最初的注重满足政治统治需求特点,到对社会、儿童、知识这3方面要素关系的处理,注重强调儿童中心论,忽略体育理论知识及专业运动员培育等教育教学需求。在新中国成立后,小学体育课程进行改革,着重提高体育教学知识的完整性,导致学生丧失运动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学生的教学中心地位被突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开始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目标开始逐渐转变,体育课程更加适应儿童兴趣及其身心发展规律。

1.3、统一性和灵活性

长期以来,受地域、经济发展、儿童身心个体发展等差异性条件影响,体育课程授课纲要的统一性,与现实条件下要求体育课程授课方法及内容的灵活性特点相背驰,如何统筹统一性及灵活性发展需求,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中心问题之一。

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从总体来看依旧存在统一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的特点,体育课程的开设到目标、时数、内容、考核等方面规定得越来越具体。改革开放后,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体育课程三级管理、选修课程等制度,这是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灵活性明显增强、体育教学科学性不断增强的重大突破之一。

2、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借鉴我国百余年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及教学大纲的变化历史,把控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使得小学体育课程适应现在人才培育教育教学工作需求,促进小学体育课程建设朝着科学化、现代化、多样化等方向迈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内容,帮助小学生强健体魄、使其成为四有青年,开始以健康第一为课程改革核心思想,扎实培育学生的运动兴趣,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

2.1、课程目标整合化

过度强调体育理论性教学、知识性教学,导致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曾经一度失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及人格素质等培养被忽略,生本地位未被受到重视。基于这一问题下,强调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追求个性发展的体育课程目标整合发展。通过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往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授课教师的主体地位观念,将学生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环节的中心。体育教师将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自由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教学主体的转换,体育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尊重,以促进师生间的顺利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育学生的运动兴趣。其次,体育学科教学目标将进一步注重整合知识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理论知识与活动课程的双向探索,重新定位体育课堂教学目的,为学生留足体育活动时间。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需要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发挥学习自觉性来推动体育教学进程。新发展进程下,小学体育课程价值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社会需求”、“知识体系”“学生发展”三者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动态平衡与和谐统一,从而发挥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整体效应。

2.2、课程内容现代化

长期以来,体育教材内容专业术语、专业化程度高,不符合小学体育教学的现实需求。小学体育教材改革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以现代化、生活化、科学化为改革准则,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生活性特点及特色,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内容的适从性。比如1-2年级要突出游戏化,与普通的游戏相比,体育教学游戏强调学生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给学生创造适当的活动空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此同时,通过体育老师的悉心引导,学生能够改变不良的运动习惯,在获得教学游戏自主权的同时也能够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以此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跟寻常游戏不同的是,体育教学游戏还强调了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教学游戏的协作与支持者。通过教学游戏,来让学生更加自由开放地学习知识,摆脱传统体育教学形式的限制,旨在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然的知识体育活动环境,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积极性。在3-4年级要突出生活化,如果体育老师全部使用专业术语来开展课程教学,会大大增加部分学生的畏学情绪。所以体育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活语言,来拉近学生与体育理论知识的距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专业体育理论知识的兴趣。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应该适当增加提问环节,来增加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增强对学生的课程指导。在体育课程上进行运动动作讲解过程时,可以向学生分解动作,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其次,案例教学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体育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以及教学背景来选取适合的教学案例,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体育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和典型性;最后,充分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使用图片及视频等方式来开展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案例及其体现的理论知识的印象。在进行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保障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对于5-6年级要重视运动技术或体育能力的初步培养,尤其重视地区特色运动项目、运动文化的传承。以冰雪运动为例,应该积极地整合资源,创新冰雪活动项目,通过科学地改变技术难度动作,使其与小学体育教学的难度相符合。充分发挥本校体育教学教育的特色,将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校内体育教学相结合,来提升冰雪活动的特色性。并且将冰雪活动纳入学校体育日常教学内容中去,制定冰雪活动的小学体育教学计划,不断地进行冰雪活动的创新及研究,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冰雪活动中去,以此来充实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应该要践行“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体育课程开展教育教学原则下,增强体育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及可行性。与此同时,注重科学落实课程规划内容,避免主观及形式主义现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课程价值观;注重提升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充分考量德育需求,开拓综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发展融合学科,增强师生关系,扩大体育教学格局,定位体育教学新功能。通过开展体育课程人文学科建设工作,提高学科发展与学科建设水平,增强体育学科的专业属性,体现体育学科人才培育功能,推动育人模式的突破创新,走出单一人才培育体系、思想框架、拓宽教育视线、建立国际视野,进一步落实人才培育工作。

2.3、课程结构多样化

凸显体育学科的灵活性,提高校本教材与校本学科的多样性,提高地方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与现代化体育教学主旨相适从。通过加大校本课程与潜在课程的开发力度,使得体育教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不同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现实化需求。与此同时,加大家校合作力度,大部分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主要的带头部门是行政管理部门及教育教学部门,而使用行政管理手段、教育教学手段开展校本课程的建设,不能完全符合学生导向性与个性化需求。所以应注重发挥家校合作的优势,加强体育学科课程内容和教育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通过发挥家长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习惯,利用校园教学资源及信息服务平台来开展体育学科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竞赛、训练、课外活动等多种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发挥体育教师的带头作用,落实体育学科建设工作,从而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体育风气、体育文化、体育环境的营造工作,将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以此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灵活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及教学平台,做好体育课程日常的考勤及学生管理工作。重视建立小学体育课程考核机制,避免学生早退、迟到等不良行为的出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及约束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创新体育课程教学方式,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足球、体操、武术等多种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的良好的运动习惯 。通过校本课程建设、推动体育课程学科改革与建设,开展家校合作的方式,才能提高教材的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差异的适应性和科学性。

2.4、课程管理多极化

为满足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及发展需求,基于国家统一规定管理的前提下,建立小学体育课程管理三级化模式,实现国家统筹、地方总结、学校落实的小学体育课程管理多极化趋势。虽然统一的小学体育课程评价及教学制度有利于促进全国人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践行全民健身活动,倡导终身锻炼理念,落实体育强国战略,但是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政治、环境气候、教育资源等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教育教学重点也有所偏差。所以,需要贯彻三级化课程管理模式,下放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权,促进体育课程教学工作有质量、有目的地落实。各地小学作为培养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主要场所,通过改革体育课程,创新体育教学方法,使得小学体育课程符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使得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新时期下,促进体育课程教学与振兴体育事业、要与实现强国梦想要求紧密相连。其次,为了使得国家制定的小学体育课程评价及教学制度具有普遍适从性,能够充分满足全国各地小学的育人需求,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地区生活习俗、生活习惯等因素,使得三级课程管理纲要具有实用性,促进我国 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注重协调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形成地方体育教学优势,总体落实国家政策方针,形成地方特色体育文化。总之,力求使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落实综合性人才资源培养的必要措施,也是体育课程管理工作改革的中心思想。

2.5、课程评价多元化

体育课程评价将会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及体育课程建设,将会基于整个教育体系的考量下开展体育学科的建设工作,开好开足体育课程,提高体育课程的学科地位、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关注学生的独特价值。虽然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了培育人才政策,统一教学大纲及教学评价的政策,统一的体育考试标准能够一定程度上检测学生的运动能力,但是,并不符合现阶段下健康第一的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策略,限制了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打压了学生学习运动知识的兴趣。与此同时,唯分数论以及应试教育等影响,使得学生忽略体育课程的价值和作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及方法较为单一,忽视了学生运动能力提升及运动过程的评估工作,没有针对性的考核学生的运动精神、运动习惯的指标,只将学生运动技能是否达标作为体育学习的评价标准。这种以是否达标的单一的评价方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严重与体育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要构建完善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及考核机制,并将其设为标准,设立符合实际难度,具有实际参考意义的体育能力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个评论体系应该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人运动能力、运动习惯、及个人提升水平。在对学生进行实际考评工作时,教师要注重将学生的健康及全面发展放在主要位置,采取科学而全面的方法开展体育考评工作。合理的课程评价能真正的发挥反馈、调节和激励的功能,能真正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实现其“导教”、“导学”的目的。以素质教育为思想宗旨、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开展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中贯彻多元理念。构建由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估为一体的体育课程多元主体评价体系,以充分保证评价内容、评价指标的真实科学性,落实评语评价与等级定量评价结合、综合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与相对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来科学有效地评定学生的体育课程表现。在开展评价工作时,体育教师需要基于多元课程评价体制下,采用正面、积极、鼓励的评价方法,不断引导并帮助学生调整体育课程目标、运动方法和锻炼策略,让学生能够学会进行自我评价和监督,不断提升运动能力、激发自身运动潜能。

3、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演变趋势,总结了其演变发展规律。如从全盘吸收到科学借鉴、适应社会需求与儿童需求、统一性和灵活性等演变的侧重点中,进一步从体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深度剖析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方向。明确了现阶段下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随着小学体育教学的科学系统化,在新时期下,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致力于推广开展个性化的分层教学,切实落实体育课程改革内容从实际需要出发,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促进体育与德育工作的进一步融合,突出体育教学的功能,显示体育运动培养人、教育人的特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引导学生提高运动兴趣,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运动人格、体育情感、体育意志,健全人格发展,提高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运动评价体育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